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反攻的序幕。蒋介石惊恐不已,急忙调兵遣将,全力回防中原。同时调集整编第五、第五十七、第八十四师及第八十八师之新编第二十一旅等部,在鲁西南寻找华野西线兵团作战。另以整编第五十五、第六十八、第七十二、第七十师等部,堵防鲁西南的菏泽、济宁、金乡和豫东的开封、商丘等地。蒋介石判断,华野  相似文献   

2.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蒋介石立即调动数十万大军进行围剿,到1947年12月,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已处于最为艰难困苦的时期.为了打破国民党数十万大军对我军的堵截和围剿,刘邓首长经过慎重研究,决定兵分两路:由邓小平政委率二、三、六纵队组成前方指挥部,坚持在大别山的斗争,以拖住敌人主力,掩护十纵、十二纵和一纵在桐柏、江汉、淮西地区实施战略再展开,开辟新的解放区;刘伯承司令员则率一纵(辖一、二、十九、二十4个旅)和中原局机关,组成后方指挥部,北渡淮河,挺进淮西地区,开辟新的战略根据地.  相似文献   

3.
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突破敌“黄河防线”,挺进中原战场,千里跃进大别山,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拉开了帷幕。随后,为保障刘邓大军能够在大别山区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毛泽东指挥陈赓、谢富治兵团于8月下旬南渡黄河,挺进豫西、陕南,实施战略展开,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紧接着,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在9月取得沙土集战役胜利之后,  相似文献   

4.
2007年8月,是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挺进大别山60周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这是毛泽东独具匠心布下的棋局,也是党中央下决心走出的第一步棋.  相似文献   

5.
正1947年,人民解放战争迎来了伟大的转折点。谁拉开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谁是插向国民党统治区心脏的一把尖刀?谁进行了解放军大兵团千里跃进无后方依托的创新尝试?谁以局部利益的巨大牺牲为换取全国胜利做出了伟大贡献?它就是中国革命史上可圈可点、可歌可泣的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今年是刘邓大军揭开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挺进大别山70周年,我们回望这场中国革命战争转折点的千里跃进,以纪  相似文献   

6.
1949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了战略决战的胜利。国共和谈破裂后,毛泽东、朱德命令向全国进军。夺取全国胜利,指日可待。 在解放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相继建立鄂豫、江汉、桐柏、陕南等解放区。中共湖北省工委(后改为中共武汉地下市委)积极开辟第二战线的工作,发动和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争和平的运动,并积极开展统一战线等工作。 在湖北全境即将解放的形势下,194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组建中共湖北省委,  相似文献   

7.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揭开了全国范围内战略进攻的序幕。但中原三军于1947年7月和8月初至新区,立足未稳,兵力处于劣势,所以我认为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在全国范围内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和中原三军在战场上确立战略优势地位,是两个时间和范围均有差异的概念。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及其战略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而对刘邓主力撤出大别山、实施向西战略,往往一笔略过。导致对中原战场一些关键问题的表述比较混乱。有的人把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战略进攻等同于我军在中原战场上形成战略优势,并且说,以豫东战役和襄樊战役为标志,我军在中原战场上粉碎了敌人的防御体系;①有的说,从1947年7月到1948年6月,敌我在中原战场形成僵局,直到豫东战役取得了胜利,我军才确立了战略优势地位②等等。观点大相径庭。本文结合考察刘邓主力实施向西战略,对中原三军战略优势地位的确立及其相关问题作些探讨,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1947年8月底,晋冀鲁豫野战军(即刘邓大军)主力部队在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带领下,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挺进大别山,揭开了全国解放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进攻的序幕。  相似文献   

9.
正1954和1974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两次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军事顾问是当年的参战指挥员慕思荣和高锦堂。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野第二十七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电影只是这段惊心动魄战斗经历的艺术再现,毕竟受影片时长限制,不可能是战斗经历的全记录。先遣渡江大队在江南的15天,是一段身处龙潭虎穴、一发千钧的惊险战斗经历。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铁路史,始于东北铁路的创建,而东北铁路是在解放战争的炮火硝烟中诞生的。 1945年8月,苏联出兵东北,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我党立即派部队进入东北。 9月15日,党中央决定成立东北中央局。9月8日,彭真、陈云等同志即到达沈阳,加强对东北工作的领导。9月19日,党中央做出了“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决策。并迅速从关内各解放区抽调2万名干部、1O万大军,比国民党军队早两个月挺进东北。到11月底,  相似文献   

11.
<正>铁拳砸不开乌龟壳,胡琏扬言华野诸将均非对手粟裕最初的判断是精准的。他认为,孟良崮战役后,华野如果再歼灭一个主力师或两个战斗力较差的整编师,就可以实现山东战场的战略反攻。但是,7月分兵动摇了他的判断。1947年7月,遵照中央指示,华野实施外线出击,陈士榘、唐亮率三纵、八纵、十纵,叶飞、陶勇率一纵、四纵,由鲁中分别向鲁南、鲁西疾进,调动国民党大批部队追击,使国民党军在鲁中与陈、粟内线兵团对峙的只剩第十一、第二十五、第六十  相似文献   

12.
湖北地处中原,宣化店中原突围拉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湖北既是渡江战役的前沿阵地,又是进军江南的后方基地,战略地位重要。纵观湖北国民经济的发展,从抗日战争胜利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这一时期,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13.
1947年8月,刘邓大军以锐不可当之势胜利挺进大别山,似一把利剑直逼蒋家王朝的心脏。这一具有战略眼光的举措,不仅震动了国民党南京当局,迫使他们不得不手忙脚乱地从附近几大战场急调重兵“回援求驾”,从而有力地支援了山东和陕甘宁解放区,而且极大地鼓舞了解放队军民反击国民党军队重点围  相似文献   

14.
1948年,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战场形势一日千里,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工作顺利提上议事日程。石家庄解放后不久,中央工委书记刘少奇向中央提议将晋察冀、晋冀鲁豫两大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同时向中央提出要创办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大银行的问题。中共中央完全赞同刘少奇所提建议。之后,中央工委和中共中央经过一系列电报来往进行磋商,最后决定,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解放区合并为华北解放区,两中央局合并为华北中央局,大党校、大军校、大党报暂由华北局办理,但党报"同时代表中央和华北局",大党校、大军校除了训练华北的干部外,还要担负训练全国干部的责任。筹建大银行工作由华北人民政府负责。之后,经过紧张筹备,大党校由中央直接创办,大党报、大军校、大银行陆续建立,不仅为新中国的建立培养了大批干部人才,而且为建国之后的教育和银行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1947年6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毛泽东为实现用5年左右时间从根本上打败蒋介石的战略目标,指挥刘邓(刘伯承、邓小平)、陈粟(陈毅、粟裕)、陈谢(陈赓、谢富治)三路大军经略中原.刘邓、陈粟、陈谢三路大军,犹如三把钢刀插进国民党统治区的胸膛,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胜利地完成开创中原新解放区的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东 《求是》1997,(10)
《大转折》是八一电影制片厂继《大决战》之后摄制的又一部表现革命战争历史的巨片。影片表现的是人民解放军历史上一段十分辉煌的历程:1947年,国民党向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我军放弃延安。毛泽东审时度势,做出由主力部队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统区的战略决策。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临危受命,于6月底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在鲁西南地区,刘邓大军八天内接连攻克定陶、曹县、郓城三城,又在六营集设伏围歼了敌两个整编师,然后在羊山集与国民党精锐之师宋瑞珂部艰苦鏖战,终于取得鲁西南战役的胜利。此时,毛泽东决定在敌人尚未完成战略部署前,二野不做休整,立即南下。刘邓顾全大局,勇担重担,克服了无后方作战带来的种种困难,开始向大别山地区挺进。他们从敌人的重重封锁中杀出血路,渡过五条河,终于到达了大别山。在大别山,他们克服了物质条件极端艰苦和自然环境恶劣的困难,做好群众工作,终于站稳脚跟,开辟出一片新天地,扭转了战局。  相似文献   

17.
正粟裕斗胆直陈,建议在中原打歼灭战1947年7月以后,刘(伯承)邓(小平)、陈(赓)谢(富治)和陈(毅)粟(裕)三路大军呈"品"字形在江淮河汉之间的中原地区纵横驰骋,完成了开创中原解放区的战略任务。此时在中原地区,虽然解放军在战略上和政治上已占优势,但国民党军在人数和装备上仍占优势。大别山区的刘邓大军在国民党军重兵围困下,处境困难;陈粟大军和陈谢大军也难以寻找到打大歼灭  相似文献   

18.
在粟裕的军事生涯中,曾三次执行抗日先遣任务:一是1934年,中革军委紧急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粟裕被任命为先遣队参谋长,在主力部队失利的情况下,粟裕以自己的军事才能和周密运筹,为这支部队尽量减少损失,为革命尽可能多地保留了一批骨干;二是1938年,为了推动新四军挺进敌后,毛泽东指示派有军事知识之人去江南侦察,粟裕再次受命抗日先遣,先遣支队深入江南敌后作战略侦察20余天,圆满完成任务;三是1944年,中共中央决定:"扩大解放区,缩小沦陷区。"粟裕受命第三次先遣,跨江南下,发展东南,粟裕率领南下部队近万人,顺利渡过长江,越过敌人封锁线,胜利实现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9.
正1954和1972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先后来到安徽省繁昌县,拍摄黑白和彩色故事片《渡江侦察记》。该片编剧沈默君,导演汤晓丹,剧中主要人物由孙道临、陈述和张金玲等扮演。这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渡江战役发起前,华野27军先遣渡江大队强渡长江天险,活跃在江南敌占区,并策应大军顺利过江。电影艺术地再现了这段惊心动魄的战斗经历。受命组队淮海战役结束后,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华东野战军27军组建一支先遣渡江大  相似文献   

20.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一年后,根据战争形势发展,刘邓大军遵照党中央指示,打破国民党军围追堵截,从黄河岸边跃进至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扭转了解放战争的战略形势.根据这段史实,画家鲍加于1981年创作了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见封底,180cm×132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