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的一些贪官,利用手中的权柄,蚕食鲸吞,待到东窗事发,常常找出许多理由为自己开脱罪责,其中一条,便是想为子孙积蓄一点财产。例如,2004年1月13日晚,江苏省交通厅原厅长章俊元得知有人举报他的经济问题,他担心其省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可能被取消,于是找省委原常委、组织部长徐同健帮忙运作,并送给徐200万元;徐悉数收下,并说:“我是不愁吃,不愁喝的,还不是为儿孙弄点钱。”  相似文献   

2.
报载,广东省政府发出《行政复议决定书》,维持国土厅对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于飞及其子女非法炒卖土地案的处罚决定,其非法所得1.66亿元被没收,并按实际非法所得额的50%处以8300万元的罚款。利用职权为子女谋私,于飞本人已被开除党籍,威风扫地。作为又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贪官被送进高墙后,有一句共同的“绝唱”:“贪财只为子孙谋”。原湖南省国际信托公司董事长张德元因受贿 220万元被判死刑后,捶胸顿足,痛哭流涕大吼:“良田万顷,日食三升,广厦万间,夜眠八尺。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无非是想留给子孙今后日子好过些。”   做长辈的给子孙留些什么,怎样做才使他们生活好 ?是遗财,还是遗德 ?这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至今未彻底解决的新话题。   古今中外许多有识之士,都懂得留给子孙最重要的是才智和清廉。东汉时期的杨震官至太守,子孙常粗食步行。有人劝他分些财产给子孙,杨震说:“…  相似文献   

4.
又到年节,南下北上、东进西出奔波了一年的人们,无论在这一年里是成功还是失败,是得意还是落魄,都要千方百计“回家看看”。“过一个团圆年”,这是中国人忙碌了365天所追求的一年中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一个心愿。这个时候,编辑这样一篇文章,我心里即刻涌起一种沉重的感觉:我想起了那些身系囹圄或已命赴黄泉的贪官!也许去年的春节他们的家里还是高朋满座、其乐融融,子以父贵、妻以夫荣。而今年,他们的家人只有听着邻里的欢声笑语,自家则涕泪涟涟地或到监狱短暂一聚,或到坟头烧一叠冥钱!回头来看,许多贪官导致家破人亡犯罪的动机却往往是为了给子孙弄来更多的钱财。这才是:“家财莫为子孙谋”,不义之财必伤身。——编者  相似文献   

5.
崔向华 《湘潮》2005,(8):4-7
今年4月的一天,在陈云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前夕,笔者走访了陈云夫人于若木和他的两个女儿伟力和伟华。谈起陈云,她们的神情都是那么凝重和深情。简朴的客厅里,陈云当年书写的“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15个大字闪烁光芒。故人遗风在,情浓中南海。“陈云  相似文献   

6.
王新 《廉政瞭望》2010,(5):30-31
甘肃一公务员将自己12岁的儿子从大桥上抛进黄河中,然后自己也投河自尽,所幸被河水冲上岸生还,但他的儿子却死不见尸。此案震惊世人的同时,也让人们困惑不解:一个世人眼中的好人,为何要对自己的亲生骨肉痛下毒手?  相似文献   

7.
史载,清代大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老来得子,取名宝儿,对其疼爱有加。郑板桥在病危时把儿子叫到床前,指名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馒头。父命难违,儿子只得勉强答应。可他从未做过馒头,请教了厨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馒头送到床前,却发现父亲早已断气。  相似文献   

8.
三木 《廉政瞭望》2012,(15):62-63
9岁男孩患白血病需要接受骨髓移植,当母亲和的儿子配型失败后,正在异地服刑的父亲便成了儿子唯一的救命稻草。在人命关天的时刻,当地司法机关实施了全国首例“移监救子计划”……  相似文献   

9.
《党课》2007,(8):120-120
1961年夏,陈毅的二儿子陈丹准高中毕业,考入哈军工。陈毅想到儿子是首次只身出远门,理应尽父辈教诲之责,于是提笔作了一首诗送给陈丹淮:  相似文献   

10.
《廉政瞭望》2013,(19):50-51
儿子在石家庄打工一年多不回家,中秋节快到了,母亲思子心切,从云南乘火车坐汽车奔波3000公里,来石家庄看儿子。儿子却因母亲来之前不事先打声招呼,自己还须请假,不能正常出工而迁怒于母亲,当场要求母亲立即返回云南老家,几句争吵之后,儿子竟然挥手打了母亲一个耳光。长啸点评:如此逆子,养之何用?  相似文献   

11.
贾春光 《共产党人》2008,(12):40-41
2008年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我对宁夏一直怀有家乡般的感情,这是因为我亲历了自治区筹建和成立的历史,随后又和老伴一起在宁夏工作了28年。我的大女儿刚会走路时就随我们来到了宁夏,因为对宁夏深有感情,她在大学毕业分配留北京工作后,主动要求回到宁夏工作。两个儿子都生于宁夏,长子大学毕业后主动放弃了到北京工作的机会,留在银川工作至今。  相似文献   

12.
正义 《廉政瞭望》2010,(11):54-55
陕西宝鸡一位老父亲,为寻找见网友后失踪的儿子,仅凭着一个公用电话号码,踏遍南阳,找到了囚禁儿子的传销魔窟。老父无惧危险,打入传销组织,机智地与传销头目周旋,要将儿子救出魔窟。  相似文献   

13.
老爸升任一方“父母官”,前呼后拥,捧者甚众;爱子仗势变不良少年,飞扬跋扈,不可一世。一番阵痛之后,年富力强的父亲竟毅然辞去副县长职务,决心回归普通人的生活,用那份纯粹的父爱挽救迷途的儿子……  相似文献   

14.
不能瞒报     
张局长的女儿子淳已到谈婚论嫁的年纪。子淳大学毕业,身材高挑,相貌出众,又是局长的女儿,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人选,媒人都不敢登门。子淳的第一个相亲对象是个富二代。吃喝玩乐样样精通,还会变着法子讨子淳欢心,名包、香水、大餐、鲜花,每天不重样。可张局长嫌这富家子文化水平低,将来坐吃山空,不牢靠。  相似文献   

15.
朱勤 《党建文汇》2014,(10):11-11
“儿子和女儿在给老年人钱上没有显著差异,儿子给老年人钱的比例为40.7%,女儿为39.9%。”“和老年人居住越近或者越远的子女,给老年人钱的比例越高。住在同一城市不同区的了女给老人钱的比例比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以前的人没必要了解自己的长处.因为一个人的出身决定了他的职业:农民的儿子也会当农民,工匠的女儿会嫁给另一个工匠……但现在,人们有了选择。我们需要知己所长,才能知己所属。  相似文献   

17.
黄邦在 《世纪桥》2010,(4):58-59
<正>中央托儿所成立后,大批在前线与日军作战的抗日将领,将他们的孩子送到了延安。这一时期,刘伯承司令员的儿子刘太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女儿左太北、邓小平政委的女儿邓琳、任弼时的女儿任远征,以及后来的杨勇司令员的儿子杨小平、白坚同志的儿  相似文献   

18.
她一生两次被敌人抓进大牢,两任丈夫先后牺牲。她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了毛泽东的两个儿子。两个家庭,儿子失去了母亲,女儿失去了父亲;同遭不幸,同经患难,志同道合。两位老人、两双儿女、两桩婚姻,演绎出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2009年第5期的《红岩春秋》上刊登了《周恩来夫妇的第三位干女儿谌曼里》一文,文末提到谌曼里在华北文艺工作团工作时,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寄养在延安一位老乡家中,她牺牲后,周恩来、邓颖超、谌志笃(谌曼里的父亲)等人都曾多方寻找却未果。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小女儿邓榕说:从小到大,几乎没见到父亲写过信。可在那个特殊的岁月,为了大女儿的婚姻问题,为了大儿子的治病问题,为了小女儿和小儿子上学的问题,他多次给毛泽东写信,能为儿女们想到的、做到的,他都竭尽全力去做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