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博文 《新湘评论》2011,(10):12-13
企业"用工难"和"用工贵",实质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用工难"必然导致"用工贵"。冷静分析,这种现象的出现决非偶然。劳动力供给的增长跟不上用工需求的增长,这是"用工难"、"用工贵"产生的根本原因。改革开放以来,积累多年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非农产业转移,经过30多年的消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绝对量逐步减少。"十...  相似文献   

2.
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大力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贵州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解决“三农”问题是全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解决贵州“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脱贫致富问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表明,解决“三农”问题的基本途径之一是以减少农民来富裕农民,基本办法是在贯彻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同时,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把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提出来。对此,我觉得颇有必要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深认识,以便统一思想认识,统一行动部署,正确地、切实有效地推进我国农村的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农村富余劳动力能否转移出去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政治问题。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认为刘易斯二元经济结构论有缺陷,提出在我国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一个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本文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意义、青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快青河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措施这三个方面谈些个人不成熟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袁洪 《当代党员》2007,(10):8-9
近年来,重庆市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06年底,全市累计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706.3万人,其中一半以上转移到市外务工经商,达361.5万人;市内转移344.8万人,占48.8%。  相似文献   

7.
竺光 《奋斗》2007,(2):48-49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全国农村有劳动力4.9亿以上,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据农业部调查监测,全国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人数已达1.149亿。比上年增加670万人。预计今后几年,每年劳动力转移新增人数将在400万左右,年增长速度为4%。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浪潮和由此引发的其他问题,已成为目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张猛 《党课》2009,(5):128-128
长期以来,干部职务调整一直是“秘密”进行的,一方面是为了防止因“跑风漏气”导致人心不稳、影响工作,另一方面也是防止“跑宫要官”等不正常现象。但这样的做法,也带来一定的负面效果,大多数干部都是在干部方案确定、常委会召开之后,  相似文献   

9.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制约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就加快红河州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出了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北京市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有很大一部分农民失去了土地,成为富余劳动力。据统计,北京市约有20~30万富余劳动力急需向非农产业转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背景下,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已成为一项不容回避且迫在眉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今年九师一六八团有近一百名职工自愿申请退出土地,重新签订劳动用工合同,从事二、三产业,实现多渠道增收。促进职工增收、团场增效,一六八团认真抓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鼓励职工退一进二、进三,大力发展二三产业。为此,团工会开展多层面职工培训教育,包括养殖育肥、大棚果蔬、装饰装潢、水电维修等多方面提高职工就业创新能力,促使职工多元增收思路更清晰,目标更明确,极大地推动了团场职工富余劳动力向二、三  相似文献   

12.
“春风行动”助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农业部今年将为农民办26件实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可获财政补贴  相似文献   

13.
曲靖市作为云南省的人口大市、农业大市,农村劳动力资源丰富。要把这种潜在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现实的优势,就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劳务经济向产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实现"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带回经营者,输出打工者,返乡创业者",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身为老工业基地.兼具大城市带大农村特点的重庆,面临着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人员就业再就业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向外输出劳动力就成为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范明食 《新长征》2006,(8):50-51
通榆县是国家级贫困县,总人口35万,其中农业人口25万,农村劳动力12.5万,富余劳动力达5万人,年新增劳动力1200人左右。自全省开展“一推双带”活动以来,通榆县农村劳动力不断摆脱土地束缚,跨地域跨行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形成了有组织地外出创业寻找出路的劳务输出热潮,劳务经济随之蓬勃发展起来,取得了年转移剩余劳动力8万人(次)以上,直接经济收入2亿元以上的可喜成果。  相似文献   

16.
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就业是近年来广受关注的问题,在目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长春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面临更多的问题,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建立城乡统筹就业体系,扩展农民的就业领域,完善政策,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相似文献   

17.
18.
十七大报告指出:"健全面向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加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近年来,我国进入了一个非常好的时期,初步建立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初、中、高相衔接的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一)国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相关理论研究 1.刘易斯(W.A.Lewis)的劳动力流动与两部门结构发展模型.在刘易斯模型中,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决策被认为是唯一地取决于城乡收入差异.只要城市工业部门的一般工资水平高于乡村农业部门且一般工资水平达到一定比例,农民就愿意离开土地转移到城市谋求新职业.这就隐含了一个假定:即城市部门不存在失业,任何一个愿意转移的农民都可以在城市现代工业部门找到工作.  相似文献   

20.
略论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爱 《发展论坛》2003,(11):48-50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点,事关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占总人口的70%以上,劳动力资源的增长,远远超过了社会生产需求。据有关部门调查估算,全省农村相对剩余劳动力约有700多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19.2%。这种状况极不利于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加,对农村社会稳定也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如何认识这一问题,并对此加以科学的引导和管理,对促进我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具有客观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