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人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等等,都充分说明读书学习对于人生知与行的重要性。诚然,对于一个单位的领导者来说,学风非常重要。只有在本单位努力营造良好的学风,才能催生更好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干事创业的团结局面。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读书好学的传统。“学然后知不足”.“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等名言.都是这一优良传统在历史长河中的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凝聚着学习对人类思想发展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郭万超 《前线》2014,(4):98-100
中国经济高速增长30年,却鲜有世界级的企业和企业家出现。“大而不强”是中国企业的“成长之痛”。中国制造业已取得三个“世界之最”:第一生产国、第一消费国和第一出口国。但至今尚未有一个中国企业在全球“执世界制造业之牛耳”。  相似文献   

4.
谈学习     
中华民族具有学习的优良传统。我们民族第一部经典《论语》卷首的第一句话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孔子是学习的典范。孜孜不倦地勤奋学习,奠定了这位大思想家、教育家博大精深的知识和理论基础。孔子好学的精神,影响着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5.
学习是干部成长的永恒主题。荀子说过:“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培根曾讲:“读书可以增长才干.只有学识渊博的人才能通观全局.得以担当重任”。两位思想家的经典名言告诉我们,学习是为政之基、为官之途,是领导干部健康成长、提高素质、增强本领、不断进步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十大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十七大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之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税务局通过奏好学深悟透、学宣贯通、学以致用“三部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贵阳税务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一年,是贵阳贵安实施“强省会”行动关键的一年,国家税务总局贵阳市税务局(以下简称市局)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精心谋划部署,周密组织实施,通过奏好学深悟透、学宣贯通、学以致用“三部曲”,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在贵阳税务系统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8.
文风四题     
水有深浅,山有高低,文风亦有优劣之分,用平易语说实话,是好文风基本而主要的标志,亦是我国文风的一个好传统。孔子说:“辞达而已矣,、”孟子说:“言无实不祥、”陆游亦有言:“君子之有文也,如日月之明,金石之声,江海之涛澜,虎豹之炳蔚,必有是实,乃有是文。”  相似文献   

9.
“人人重庆”是重庆的形象标志。那么,“人人重庆”的人文意蕴何在呢? 它彰显了重庆作为一座移民城市特有的人文基因。据《重庆通史》记载,秦灭巴蜀以后。迁“秦氏万家”入巴蜀,汉族民众陆续移居巴渝地区;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壮举被定格在修葺一新的湖广会馆;今日百万三峡大移民更以其“爱国、奉献、创业、协作”的精神彪炳史册。移民城市最显著的人文基因便是渴望交往,因此重庆成为世所瞩目的“桥梁之都”:渴望开放,因此重庆近百年来有开埠时期、战时首都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三次大的开放;渴望学习,吸收他人之长以补已之短。兼收并蓄成为移民城市特有的秉赋。“人人重庆”之“兼收并蓄”的人文意蕴,昭示了重庆将以开放的姿态成就时代的伟业。  相似文献   

10.
《理论与当代》2012,(1):58-58
潘真在11月4日的《联合时报》上撰文指出:“文化”究竟是什么?据说,有关“文化”的定义不止200种。在《现代汉语词典》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科学等。显然,“文化兴国”“文化强国”之“文化”主要指精神,而非物质。可是,为何国人总在用物质的标准言说文化?比如,中国是当今世界上第一大电视剧生产国、第三大电影生产国,  相似文献   

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胡锦涛的报告,对经济发展理念、发展道路、发展模式,有了新的阐述。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的选择,是科学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习近平同志曾讲:学习是“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明确指出了学习对民族、政党、国家乃至个人发展的要意义。新时期.党员要想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更好地完成历史和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把学习当成前进的动力.通过学习.提高理论素质.增强党性修养.  相似文献   

13.
湖南素有“鱼米之乡”之称。 30年来,水稻的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大米的净调出量在全国各省 (市、区 )中均居第一位。特别是近几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制定的“科教兴湘、科技兴农”方针的指导下,我省已成为全国优质水稻重要的科研和生产基地,两系稻研究开发保持世界领先地位,粮食连年丰收。然而产粮大省并没有成为出粮大省,不少年份我省大米出口的数量都排在安徽、江西等省的后面。如 1999年安徽出口 51.4万吨,江西出口 34.4万吨,江苏出口 24.8万吨,湖北出口 15.4万吨,而我省只出口 7.9万吨。产粮大省没有成为出粮大省,其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4.
平西湖畔清风起,鹰城处处廉潮声。 平西湖位于平顶山市区西南,湖水清澈透明,“掬之可饮,照之如镜”。史料显示,平顶山为春秋时古应国所在地,故又名鹰城。而今,漫步在这片古老而厚重的土地上,焕发着时代光彩的廉政文化如阵阵清风,迎面而来。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平顶山市正在这条道路上执著前行。  相似文献   

15.
新闻媒体的公众形象表现为多种多样。其中媒体作风问题便是其中之一。近期笔者在翻阅某家都市报时发现,这家报纸在上述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说一是在办报中有些新闻标题有时出现言过其实,夸大其辞,不负责任的问题。如:《某报为呼市发展出谋划策大造“大首府”概念》、《某报为巴盟企业献上“特殊礼品”》、《某报一条新闻救我母亲一命》、《每天第一眼看“某报”的是青城交警》等等。这些标题有自吹自擂之嫌。有什么依据这样吹自己的报纸?二是不讲实效,搞形式主义。如:《“某报”世纪宝宝一周岁了》、《“某报”内蒙古的又一个第一…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说:“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作为社生活中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领导干部,要成为树立良好家风的“第一方阵”。  相似文献   

17.
论知识经济与图书馆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元斌 《求实》2000,(5):26-27
面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即将来临的知识经济时代 ,从知识经济的角度审视、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 ,使之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 ,是十分必要的。一、图书馆信息服务在知识经济时代的地位与作用知识经济是“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 ,以科学技术为主的知识的生产、分配和使用 (消费 )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 ,简而言之就是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经济时代。在知识经济时代 ,学习和掌握知识 ,将成为社会进步的主要推动力和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 ,知识和信息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 ,图书馆信息服务所担负的生产、汇集和传…  相似文献   

18.
2001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应对21世纪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必须“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去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又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时代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党中央对我们发出了新的召唤,做学习型干部、建学习型组织已成为广大纪检监察干部和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必然选择。学习之模式学习的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模式是生存化学习,也叫做学习化生存,其本质是适应性学习。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进则退,跟不上…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而且越来越成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群众充分地享有文化成果,拥有丰富健康的文化生活,积极参与文化创造,真正成为文化建设的主体,是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一、包头建设文化大市是时代潮流所趋进入新世纪,人类迎来了一个“开发文化的时代”。在许多发达国家里首先出现了一些人们在工业化时代意想不到的“奇迹”:旅游业跃居全世界第一大产业;图书报刊出版发行业成为一些国家的支柱产业;影视艺术…  相似文献   

20.
祝云 《党建》2011,(12):37-37
近年来,四川省眉山市创新多样载体、强化多种手段、搭建各色平台,着力营造“好学为荣、以学兴市”的良好氛围,有效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深入开展,逐步将学习转化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和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