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知道,人的一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童年、青少年、中年、老年。一个人在不同的阶段又会遇到不同的人生问题———青少年时的游移不定,人到中年时面对各种压力导致的心力交瘁,老年时不断增强的失落感以及对临近死亡的恐惧,等等。可是,许多人没有想过,所有的人生问题都会因为不同的人生态度而对人发生不同的效应。我们常常看到,身处同一个时代、同一个年龄段的人,却有着不同的人生状况:有的纸醉金迷,得过且过,有的身无分文,却心怀天下;有的一帆风顺,却倍感空虚,欲振乏力,而有的身陷逆境,但精神昂扬,斗志不减。个中原因固…  相似文献   

2.
丁立 《当代党员》2012,(10):73-74
婚姻有“七年之痒”,职场有“中年之痒”。 一项调查显示,1/3以上的中年人因感觉自己的工作没有前途而丧失激情,1/5的人因为工作压力想另谋出路,还有1/5的人想转换职业跑道。这些人面临的共同困境是:工作越干越多,工作的乐趣却越来越少。中年职业倦怠似乎成了现代社会的通病,令人困惑不已。我们先来听听几位中年职业倦怠者的倾述。  相似文献   

3.
特色福利     
这几年,单位办公室主任换了一茬又一茬,每年的过节福利也跟着变了好些花样。前年,办公室房主任是山东人,结果他在任的那段时间,我们的过节福利雷打不动地都是烟台苹果。每到年节,全体员工集体搬苹果的场面可谓壮观。  相似文献   

4.
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校长时期,是北大永远值得骄傲的记忆,他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使马克思主义在北大可以作为一种学术而进行自由讨论,从而聚首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的启蒙者,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便是由这些人担当的。后来,他虽然和中国共产党有过不愉快的“过节”,但是,他在晚年主事民权同盟、投身全民抗日救亡运动时,又与中国共产党声应气求、殊途同归了。  相似文献   

5.
常听到人们谈起有关“满足”与“不满足”的话题,总的感觉是:对自己物质条件、生活境况已经很“满足”的人少,而持抱怨、期待态度的人却比较多,显示了处在当前我们这个经济社会重要战略转轨期的人们对自身生活、成就及人生的种种心态。  相似文献   

6.
人们常用“像过节一样”形容美好日子。儿时过节的愉快情景时常浮现在成人直至老人的脑际。是的,节日是生活长链中闪闪发光的珠宝,是记忆长空中远远闪烁的星光,它未必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却深深嵌入生活、沁人心田,对人的精神和心理产生潜移默化却是刻骨铭心的影响。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思  相似文献   

7.
闫院平 《共产党人》2005,(24):38-39
第一次见到王国栋,是在乌鲁木齐市火车西站。2005年8月29日,宁夏固原市又组织了一辆到新疆的“拾花工”专列,当火车驶进乌鲁木齐西站时,远远就见站台上有位高个头的中年汉子满脸喜悦冲车上的人使劲挥手,当3000多名务工人员走下火车时,他亲切地和大家握手并问候道:“乡亲们一路辛苦了,食宿已经安排好,大家放心吧!”接着他又忙碌着组织农民工出站。这位中年汉子就是宁夏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固原市人民政府驻新疆劳务管理站主任王国栋。记者了解到,近三四年他从乌鲁木齐火车站接走的宁夏务工人员也有几十万人了。  相似文献   

8.
四时八节,合家团聚,此乃人间乐事。一首“常回家看看”就因唱出了浓浓的亲情、乡情不胫而走,广传人口。当然,对老百姓来说,逢年过节,少不了有一笔开销。出门旅行,置办吃喝,串亲访友,都得花费自己一颗汗珠摔八瓣的辛苦钱。没钱过节那是苦不堪言的辛酸。 可对某些人而言,过大年不用花自家一分钱,却过得比百姓更加滋润、潇洒,逍遥自在。这便是变着法儿搞公费过节。 能够公费过节的,大都是有头有脸的主儿。近几年反腐倡廉抓得紧,互相请客,滥发礼券,收受年货之类,从中央到地方明令禁止,于是便不得不有所收敛。但腐败现象、不正…  相似文献   

9.
1998年5月22日,浙江省仙居县原县长应一民站在了台州市黄岩区人民法院的被告席上。当审判长宣判“被告人应一民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时,应一民默默地低下了他那高傲、狂妄的头。面对此情此景,又有谁能想到,就是这样一个人,身上却一度笼罩着令人眩目的...  相似文献   

10.
刘民 《党课》2010,(9):94-96
赵女士与丈夫王先生感情不和,整日吵吵闹闹,赵女士起诉至法院要求离婚。双方都同意女儿小梦跟着女方,孩子也乐意。但在分割财产时二人产生了激烈的冲突,起因是8岁女儿小梦的4万块“压岁钱”。原来,每逢过年过节时,小梦都会收到亲朋好友送的“压岁钱”,几年下来,也有了4万元。这笔钱都以小梦的名义单独存了起来,作为她的成长储备基金。  相似文献   

11.
他曾被称为“神童”,儿童时代的绘画作品就已到30多个国家展出并获得世界儿童绘画比赛多种奖项;“文革”期间,他在手扶拖拉机厂当铣工仍笔耕不辍;他在恢复高考后以优异的成绩被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录取,却又被他“毅然放弃”蠢人到中年,这个没有真正上过高等擘府的画家,  相似文献   

12.
张会勋 《党课》2006,(1):57-57
礼尚往来本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习俗,尤其在逢年过节时,同志之间相互走动一下,本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但现在有些人却把过年过节看成是拉关系,走后门、行贿受贿的大好时机,想方设法敲领导门,送关照礼。这些登门造访的人手里都不会空着。  相似文献   

13.
中秋琐忆     
陈刚 《党课》2012,(19):103-104
妈妈说今年中秋回来过节吧,家里添了个小人儿。我说“嗯”。 小人儿是弟弟的儿子,前几日回家见了,头发乌乌的。一人说像弟弟,另外的一人又说像弟妹,他俩听到都会乐呵呵的,爸妈也甚是开心……因而想到自己小的时候,想到了那些难忘的中秋节。  相似文献   

14.
人生最美是黄昏 人生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再从中年到老年直到暮年,便进入黄昏之年了,虽然短暂但是很美,就像太阳快落山的夕阳。著名词作家乔羽老先生是这样写的:“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滔,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  相似文献   

15.
宣金学 《学习导报》2013,(20):47-47
对很多人来讲,早晨起床时总是要在两个“时钟”之间挣扎、煎熬一番。一个是吵了一遍又一遍、甚至可以当催眠曲听的闹钟,另外一个,则是听不见、摸不着,却能感觉到的“生物钟”。  相似文献   

16.
这次利用过节的初四、初五、初六时间,下来调查研究,向大家学习,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江苏是怎样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  相似文献   

17.
人常说,当领导的要有“唱功”和“做功”——既要“会讲”,又要“能干”。此言有理。但我觉得,除了具备“唱功”和“做功”外,还必须具有“听功”,即善于倾听各方面的意见。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群众语言?字面上讲,群众语言就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使用的口头语言,尤其是俗语、熟语、谚语、民谣、歇后语、顺口溜等,鲜活、朴素、亲切,表现实际生活,如“踩着别人的脚印,走不出自己的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人肚里一条计,三人肚里一本戏”等等,都简单直白却又蕴含无限哲理。学习、积累和运用群众语言,多讲群众语言,才能和老百姓搭上腔、说好话、近距离,才能疏通他们的心结,解除他们的困惑,  相似文献   

19.
王莉 《党建文汇》2014,(7):41-41
“父亲节吗?听说过,但还没享受过呢。”朋友安德列说。他的一儿一女都在小学读书.听说可以给爸爸过节,都高兴得又蹦又跳。至于他本人,即使不站在父亲的立场上,他也希望父亲节这个“新兴节日”迟早会被列入“俄罗斯节日名册”上。“节日嘛。当然是越多越好!”  相似文献   

20.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今天,站在人民法院庄严法庭的被告席上,我悔恨交加的复杂心情,无法用语言准确地表达(哽咽)。法官与囚徒,台上与台下,虽是一步之遥,却是万丈深渊(痛哭流涕)……”这是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原副院长梁福全作为被告人,在法庭上所作陈述时的开场白。这也是他因涉嫌贪污、受贿等5项罪名被逮捕后,经过7个多月时间思考后感悟出的一段话。只是他对“一步之遥”与“万丈深渊”之间蕴含的哲理,感悟得太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