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有人经过长期观察.发现中美教育有很大差异:中国父母、老师注重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而美国父母、老师注重的是孩子最擅长的科目。在我国,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去挖掘孩子的强项,不是让孩子由着性子发展,而不是去发挥优势。  相似文献   

2.
在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中,美的事物和现象,渗透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同样的,丑的事物和现象也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我们必须善于引导孩子发现美、选择美、追求美,使孩子对他认为美好的东西产生浓厚的兴趣,然后去加以培养,让兴趣保持稳定持久,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再经过努力,做出点滴成绩给以鼓励,最终成为孩子的一门特长。 一、善于观察孩子平时的活动,发现其兴趣爱好 孩子刚刚接触世界,对世上一切都感到非常新奇,他们有着旺盛的求知欲、爱美欲。由于个体的差异性,不同的孩子往往  相似文献   

3.
郑爱民 《党课》2006,(12):48-49
走进西部,走近黄河岸边,那里的孩子是如何生活的呢?让我们通过这些瞬间一起去看一看吧。  相似文献   

4.
彭真在狱中     
潘宁 《党员特刊》2003,(1):50-51
彭真出生于山西曲沃县候马镇。由于家境贫寒,彭真六七岁就要白天下地,夜里纺线、喂牲口,在极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长大。虽然生活艰苦,但他知道求学的重要,羡慕那些上学的孩子。所以在农闲时,彭真也曾尽可能到私塾去听课。  相似文献   

5.
金仓  李粉荣 《实践》2011,(4):17-17
家境困窘让米德格玛从小饱尝了贫穷的滋味,磨练了她的坚强意志。她用自己的宽容去迎接生活中的困难,她让老人有所依,让孩子有所靠……  相似文献   

6.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离不开关系了。你的孩子想进一个好一点的学校,你得去找关系;或者是你的家人生了病要得到良好的治疗,你发现不找关系不行;你符合条件的孩子要去当兵,可当你发现周围的人都在找关系的时候,你又不得不去找关系;你的单位要提拔一个科长,你有希望被选上,为了不让这点希望化为泡影,你只好去找关系;你想出一本书,那得到出版社去找关系;你的合法权益受到了侵害,为了打赢这场该赢的官司,你得去找过硬的关系;甚至你想举报你单位腐败的领导,你也必须去寻找可靠的关系……有了关系,办起事来就顺水…  相似文献   

7.
声音     
“你孩子成绩差,去医院查查智商有没有问题。” 暑假期间,北京不少学习较为困难的孩子的家长,被学校要求带孩子去测智商。于是一些提供这种服务的医院门诊人满为患,有的竞需提前42天预约。  相似文献   

8.
钟江国 《学习月刊》2010,(10):48-48
我们的生命如同随风飘落的种子,当我们懵懵懂懂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将面对什么样的境遇和挑战。但是我们总想把自己的生命活出精彩,同时在这份精彩中享受快乐的人生。精彩和快乐蕴藏在每个生命的过程中,就看我们怎样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当我们用阳光一样的心态去面对人生时,我们的生活就会处处充满精彩。  相似文献   

9.
清晨 《党课》2007,(7):126-127
在我的印象里,“少贪玩,多读书”是大人对孩子的要求。平日里,家长管束孩子,管得最多的是限制他们的玩——别玩了,赶紧看书去!赶快写作业去!快点儿复习动课去!现在要说的“少贪玩,多读书”,指的不是上学的孩子,而是孩子眼中的大人,而且多是为人夫、为人父的干部。  相似文献   

10.
郭庆晨 《奋斗》2007,(6):58-58
在我的印象里,“少贪玩.多读书”是大人对孩子的要求。平日里。家长管柬孩子.管得最多的是限制他们的玩——别玩了,赶紧看书去!赶快写作业去!快点儿复习功课去!现在要说的“少贪玩,多读书”,指的不是上学的孩子,而是孩子眼中的大人,而且多是为人夫、为人父的干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媒体上经常报道有孩子请学校周围的商贩老板冒充家长去参加家长会:有的家长请爷爷奶奶或七大姑八大姨等作为家长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有的领导派自己的下属替自己去参加家长会:还有家长干脆不去参加孩子的家长会。即便是来参加家长会的家长.多半是低着头来学校.参加完家长会后,不与老师和其他同学的家长交流,又低着头匆匆地离开学校。  相似文献   

12.
陈正雄.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两岁时.父母就离婚了,抚养权判给了母亲。母亲在县剧团上班,且经常有外出演出任务。很多时候都顾不到孩子,所以孩子得长期随年迈的爷爷(外公)一起生活。七岁时,剧团改制,母亲下岗了.生活所迫,母亲南下广东打工。长期的单亲生活与隔代教育等因素,使他与同龄孩子相比显得过于成熟,  相似文献   

13.
“会哭的孩子”就该“多吃奶”吗?黄伟华“会哭的孩子多吃奶”、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信条,他们把“哭”当作获取某种利益的手段,有困难“哭”,没有困难也“哭”,甚至比有困难的“哭”得更动人。举几职务提拔、职称评审、住房分配、困难补助等都要去“哭”“哭”来...  相似文献   

14.
如果你到德国人家里去,正好碰见这家的孩子拿着大斧头劈木柴,千万别吃惊,也别害怕,最好也别劝人家把孩子手中的工具夺下来。那样的话,孩子和家长都会不高兴。  相似文献   

15.
有位朋友,事业有成,家庭圆满,房子、车子、孩子,样样让人羡慕,可他总想要更大的房子。更好的车子,让孩子上更好的学校,所以拼命工作,节假日也不肯停下来休息片刻。直到有一天病倒了,他才猛然发现.自己以前的生活真的已经很好了,只可惜.自己一直奔走在前往“更好”的路上.忽略了眼前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据报载,英国近年来出现一种新潮流———越来越多依靠自己努力成为百万富翁的企业家表示,他们不会把自己的财产留给子孙后代。他们认为,父母如果溺爱孩子,孩子们只会享受,这可能是一生中做得最糟糕的事,会使孩子没有机会去经历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功和失败。再看看国内,如今有些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比自己生活得好一些。他们在有生之年,千方百计地为子女安排最理想的工作,去最发达的国家上学,住最舒适的房子,留下大笔的存款,以为这样就给子女创造了最好的条件,铺平其成功的最佳道路,然而其实际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自古“纨绔…  相似文献   

17.
据说在犹太民族,母亲要在《圣经》上抹蜂蜜让孩子去舔书本上的蜜,目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读书兴趣。让孩子从小树立观念:书本是甜的,而且书中有智慧。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调查,犹太民族人均每年阅读65本书。读书兴趣浓厚,犹太人将读书视作生命的一部分,因此才造就了如此令人羡慕的读书风景。  相似文献   

18.
戴娟 《当代党员》2007,(10):10-12
垫江县来主城打工的邱钦荣,住在渝中区已有1年时间,他不仅自己习惯了城市的生活,还把妻儿接进了城。他感’慨地说:“在城里打工很踏实,无论是孩子上学,还是去追拖欠的工资,社区、街道都会帮一把忙,城里人没把咱当外人!”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4,(15):118-119
早恋已经成为青少年中普遍存在现象,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孩子未成年前出现的早恋呢?“三T公司”特约教育专家给出的建议是: 1.给孩子的“青春期恋情”一个客观合理的评价。告诉孩子这是正常的,证明他们已经从小孩子进入渴慕爱情的青春期阶段。在r=t常生活中注意尊重孩子的人格和感情,切忌不可讽刺、讥笑孩子。  相似文献   

20.
邵衡宁 《党课》2014,(8):91-93
我十几年以孩子为重心的生活,随着孩子到大学报到,戛然而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