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小庆 《前线》2017,(8):95-97
维也纳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首都设施在更新换代的同时,面向科技、面向绿色进行了多年探索。通过对城市老旧基础设施的更新、道路与功能区的再规划,使古老而拥挤的维也纳焕发出新的魅力,而完善的基础配套与宜居的环境也是维也纳散发恒久魅力的关键。北京市在首都治理中可以借鉴维也纳的成功治理经验。  相似文献   

2.
华勤 《前线》1998,(10)
位于中欧的奥地利共和国首都维也纳是一座环境优美、整洁漂亮的城市。春季繁花似锦,夏季绿树遮荫,秋季碧空如洗,冬季砖红瓦绿。维也纳优美的环境与闻名遐迩的维也纳音乐相辅而行,相得益彰。凡到过维也纳的人,都赞美它那田园诗般的美景。漫步其间,令人流连忘返。维也...  相似文献   

3.
周虹 《党员文摘》2007,(8):24-24
维也纳人天生就喜欢跳舞.他们就连走路都有舞步的优雅,不到金色大厅(维也纳最知名的舞厅之一),一样要舞到天明。每个维也纳人都是艺术家.只要有地方、有音乐,理所当然要拉上异性伙伴转上两圈华尔兹,就算是个小啤酒厂的工人,也能把舞步跳得潇洒迷人。  相似文献   

4.
“怎么维也纳全城只有4个起重机在施工?”这是我在奥地利维也纳接待一位亲友时听到的感叹。想一想国内热火朝天的建筑场面,维也纳的确是显得很冷清。  相似文献   

5.
陈英杰 《党课》2006,(9):84-86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南面与意大利相连。我们乘大巴由意大利向北直奔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一路穿山越岭,总共行程700多公里,用了8个多小时。欧洲内陆的绿色原野、山川峡谷、茂密森林尽收眼底。  相似文献   

6.
《湘潮》2017,(11)
正二战期间,时任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的何凤山向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发放了前往上海的签证,使他们免遭纳粹的杀害,被称为"中国的辛德勒"。当时在上海的犹太人达到了18万,还有4000多名维也纳人拿到上海的签证逃到了巴勒斯坦。他所救助的人中包括美国大名鼎鼎的亿万富翁、现任世界犹太人大会秘书长伊斯雷尔·辛格的父母和著名历史学家艾立克·索尔等一批世界知名人士。何凤山的事迹在国内外媒体广  相似文献   

7.
著名作家茨威格在一本书中曾写道:“在欧洲,几乎没有一座城市像维也纳这样热衷于文化生活。”的确,在维也纳人眼中,生活中的头等大事,不是商业,不是军事,也不是政治,而是文化艺术。一个普通的维也纳市民每天早晨看报时,第一眼看的往往不是国会的辩论或者重要国际...  相似文献   

8.
王玉川 《江淮》2012,(5):18-20
(一)今年的主题就是绿色发展,不仅仅是2012年,绿色发展更应该是时代的主题,或者说是21世纪四大主题之一,即和平、发展、合作与绿色。绿色发展是人类的理想和现实发展的追求。包括绿色社会、绿色经济、绿色自然。绿色社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谐共处、相互依存、相互包容、相互发展、共同进化;绿色经济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无污染、低能耗、低成本、高效率的生态经济;绿色自然也就是自然生态环境,是按照生态属性和自然规律发展的一种形态。  相似文献   

9.
陈英杰 《党课》2012,(4):113-114
维也纳的“文化感染力” 维也纳是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它位于多瑙河沿岸、阿尔卑斯山东北麓的盆地,自然环境得天独厚。许多世纪以来,在这里还诞生了无数闻名于世的音乐家、文学家、美术大师和建筑大师,这些巨匠又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座座历史的丰碑。  相似文献   

10.
1967年夏天,尚未成名的多明戈,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并在国立歌剧院举办了一场个人演唱会,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第二天早上,多明戈正在下榻的房间洗漱,门铃响了.通过门上的瞭望孔,多明戈发现,站在门外的是位端庄的女士,“你好,我是《音乐之声》杂志社的,想跟您谈谈.”多明戈一听,顿时激动不已.《音乐之声》是奥地利一份非常著名的音乐刊物,被维也纳人称为音乐界的“圣经”.这位女士一定是来采访自己的.若是能登上这样的知名刊物,个人影响力便会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11.
《江淮》2010,(3)
绿色经济是指人们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通过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高效地、文明地实现对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从而使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生活质量持续提高的一种生产方式或经济发展形态。它包括绿色产品、绿色技术、绿色GDP、绿色核算、绿色信贷、绿色金融、绿色投资、绿色资本、绿色网络等。绿色经济的发展既是对21世纪现代经济发展全方位的深刻变革,又是对工业革命以来几个世纪"先发展,后治理"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否定,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李忠东 《党课》2008,(7):114-117
“音乐是维也纳的灵魂,没有音乐也就没有维也纳。” 自古以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仿佛就与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地图上看,奥地利的地形就如一把小提琴。18至19世纪,这里更成了欧洲古典音乐的摇篮和舞蹈音乐的发源地。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海顿等扬名全球的伟大音乐家,也曾经居住于此并从事音乐工作,难怪人们会给维也纳冠以“音乐之都”的美誉。  相似文献   

13.
张飞飞 《世纪桥》2009,(7):67-68
正统主义是维也纳会议的重要指导原则之一。本文从其内涵着手,以法国、瑞士两国为例,分析其实质,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该原则产生及其发展的整个过程,认为该原则早在维也纳会议召开前就已得到了运用,所以正统主义的出现远早于维也纳会议。  相似文献   

14.
洪谦是维也纳学派在中国的代表人物,他终生致力于阐发维也纳学派的哲学观点。维也纳学派最著名的口号是"拒斥形而上学"。形而上学之所以产生,洪谦认为有复杂的认识论原因。在认识和体验之间,在归纳思维过程中,在直觉思维过程中,都存在着产生形而上学的可能性,洪谦对此作了深刻的分析。  相似文献   

15.
袁南生 《湘潮》2006,(7):48-52
1999年初冬,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的李鹏在访问耶路撒冷大屠杀纪念馆时说:仁慈正义不分国界,我们中国也曾有人救过犹太人。李鹏所说的这个中国人来自于湖南益阳,他是中国驻维也纳总领事何凤山博士(1901一1997)。二战期间,犹太人遭到纳粹的残酷屠杀,何凤山坚持人道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6.
顺应生态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潮流,回应国内生态环境的迫切问题,习近平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绿色发展理念涵盖了丰富的古今民生思想,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哲学理论,又契合了改善民生的迫切愿望:一是绿色发展理念契合民生现实诉求;二是绿色发展理念推动民生发展观念的转变;三是培植绿色发展方式,共享绿色发展硕果,推进我国民生改善。绿色发展理念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人、塑造人和发展人,旨在实现以人民为主体的社会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发展绿色经济是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以人为本揭示了人的快乐幸福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的终极价值理念,根据这一理念,只有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才能使人的幸福最大化。因此,发展绿色经济正是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核心思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李标 《当代党员》2013,(5):76-76
他出生于奥地利,他的父亲在维也纳开了一家制锁店,生意很好。父亲希望儿子将来继承自己的事业,但从读小学开始,儿子就开始喜欢音乐。开明的父亲在儿子八岁生日那天送给他一架钢琴,还聘请了维也纳一位著名的钢琴演奏家做儿子的老师。  相似文献   

19.
《新长征》2007,(6)
《春之声圆舞曲》是小约翰·施特劳斯不朽的名作。作为一首圆舞曲,本曲与作者其他的圆舞曲迥然不同:它并不是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体裁,其节奏自由、充满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气》1999,(6)
北京时间5月8日清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悍然使用导弹袭击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大使馆,造成3人死亡,20多人受伤,使馆建筑被严重毁坏。这是对中国主权的粗暴侵犯,是对12亿中国人民的公然挑衅,也是对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和国际关系准则的肆意践踏。消息传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