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捷 《学习导报》2011,(23):57-57
《新湘评论》今年第20期刊发了周迅同志的《“开国大典”的实况广播》并配发了照片。题为“丁一岚与齐越”。文章刊发后,“照片中人”潘捷来信讲述了这张照片的真实情况以及她25次登上天安门城楼播音的难忘经历。  相似文献   

2.
一 1949年10月1日下午,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冉冉升起时,年仅45岁的中共中央五大书记之一的任弼时,由于长期为革命拼命工作而积劳成疾,饱受病痛的折磨,未能跟随毛泽东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开国大典。他和夫人陈琮英只能相偎坐在玉泉山休养所的廊下,打开收音机,全神贯注地收听从天安门城楼传来的实况广播。  相似文献   

3.
64年前的10月1日,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升起的时候,我正在厦门前线。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特大喜讯.极大鼓舞了为解放厦门浴血奋战的人民解放军第10兵团第29军我所在部队的全体指战员,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开国大典实况广播。整个厦门前线沸腾了,指战员们沉浸在幸福之中。  相似文献   

4.
李虹 《党史天地》2009,(10):14-21
开国大典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大盛事,是20世纪世界历史上的一大壮举。围绕开国大典发生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有许多值得大书特书的秘闻。我们不可能把开国大典过程中发生的一切述诸笔端,但我们可以采撷开国大典过程中一些具有开天辟地特殊意义而精美绚丽、特色鲜明的一些“第一”花朵。让我们走进如花的历史,让我们品读开国大典那散发芬芳、回味无穷的若干“第一”花朵。  相似文献   

5.
顾育豹 《党史纵横》2009,(11):12-12
1949年10上月1日开国大典,是运用广播手段向全中国进行实况转播的,其历程艰辛而辉煌,令人难忘。  相似文献   

6.
邓壮 《党史博览》2008,(3):35-38
我的母亲丁一岚,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她曾经与齐越共同负责了开国大典的现场实况转播工作;见证并实践了新中国广播新闻事业发展到兴盛的过程。也因为我的父亲邓拓,她经历了十年浩劫的磨砺。  相似文献   

7.
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门城楼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即开国大典。多少年来,人们都普遍认为,10月1日的开国大典,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之日。然而,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这一表述“并不准确”。  相似文献   

8.
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历史定格在了这一刻。时间已经匆匆走过60年,当年参加过开国大典筹办工作的人们,既便是年幼的儿童,现在也已过了花甲之年。尽管岁月变迁会在他们身上留下不同的印记,但无论他们后来走过的是硝烟弥漫的战场,还是艰苦创业的荒漠,开国大典都注定会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记忆……  相似文献   

9.
孟兰英 《党史纵览》2009,(10):44-48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间已经匆匆走过了60年,当年参加过开国大典的人,即便是年幼的儿童,现在也已经过了花甲之年。开国大典已经成为他们一生中最珍贵的一段经历。本文撷取了当年参加过开国大典的6位老人的回忆,听他们重新拾起60年前的那段难忘记忆,重温60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0.
袁成亮 《党史纵览》2008,(10):50-52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自那以后.反映这一重大革命题材的文艺作品屡见不鲜。其中。最值得称道的莫过于著名画家董希文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了。那么,这幅被毛泽东誉为有着“独特的民族形式”和“大国风范”的作品是怎样诞生的呢?  相似文献   

11.
不少人认为“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名言是毛泽东同志在开国大典上宣告的。其实,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版报道开国大典的盛况,全文刊登毛主席宣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公告中没有“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这句话,可见这句话不是在开国大典上说的。开国大典是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后的第二天举行的。而毛泽东同志在中  相似文献   

12.
开国第一宴     
平凡 《党史纵横》2009,(2):55-56
1949年10月1日的夜晚,是一个不眠之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前来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外贵宾。这次宴会,后来被称为“开国第一宴”。  相似文献   

13.
记录国宴     
王梦悦 《党课》2013,(5):118-119
北京饭店承办“开国第一宴” 1949年10月1日,就在举世瞩目的开国大典结束后,新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了有600余位宾客参加的新中国第一次国庆招待会,史称“开国第一宴”。  相似文献   

14.
自开国大典以来,国家几代领导人在作为军委最高统帅主持国庆阅兵时,都放弃军装而穿中山装,这被外界理解为“不失传统,用意深远”。而正是这每一件“国服”记载了中国意识形态的流变……  相似文献   

15.
王建柱 《党史文汇》2009,(10):23-31
忆往昔开国大典,看今朝翻天巨变。历史永远记住了1949年10月1日下午3点这一庄严的时刻。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时间已经匆匆走过了60年。本文撷取了当年参加过开国大典的9位老人的回忆,听他们重新拾起60年前那段难忘的记忆,重温60年前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相似文献   

16.
开国第一宴     
平凡 《世纪风采》2009,(6):13-14
1949年10月1日的夜晚,是一个不眠之夜。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饭店举行盛大宴会,招待前来参加开国大典的中外贵宾。这次宴会,后来被称为“开国第一宴”。  相似文献   

17.
王晓莉 《世纪桥》2013,(2):22-26
开国大典上,站在毛泽东身后,身穿长衫、银髯飘拂的老者,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张澜。同时他又以“民盟”主席的身份,欣喜地站立在天安门城楼上,站立在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  相似文献   

18.
“我都89岁了,还是头一盘看到这样考干部的!”宣汉县峰城镇板桥村村民邵树兵说。去年9月11日,在看到电视台发布的“定向统筹公选科级干部面试现场实况电视直播预告”后,邵大爷约上几个邻居一起进城,来到宣汉县东门广场,通过设在广场的LED电视屏幕观看面试实况。“这样挑选干部,要靠真本事才行!”乡亲们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这篇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中,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先进性的重要特征和显著标志,这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广播影视工作者不仅要积极、全面、正确地宣传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之深入党心、民心,更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大力繁荣我国广播影视事业,推进中国先进文化繁荣与发展。一、坚定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广播影视工作,深入领会建设中国先进文化的战略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  相似文献   

20.
佚名 《廉政瞭望》2011,(20):53-53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天安门城楼上有一位银须飘动、精神矍铄的八旬老者。鲜为人知的是。他竟然是一位“洪门大佬”,名字叫司徒美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