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66年2月,当时在湖南安江农校从事水稻育种研究的袁隆平,在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科学通报》上发表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很快被国家科委发现。国家科委立即向湖南省科委与安江农校分别发  相似文献   

2.
1、袁隆平1930年出生,1953年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农学系。1962年夏,时任湖南安江农校教师的袁隆平在实习稻田里发现优于亲本的水稻品种杂交第一代。他如获至宝,决心进行水稻杂交研究。2、袁隆平连续3年顶烈日踏烂泥,用放大镜在稻海里找到6株雄性不育株,并对它们杂种第一和第二代进行观察研究。3、袁隆平把初步观察试验的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得到党和国家的支持。但“文革”中他被当作走“白专道路”典型受到批判斗争。4、袁隆平没有被吓倒,他把尚未被打烂的试验体藏到偏僻的苹果树下继续进行小规模试验。5、1968年5月的一个夜晚,种在学校…  相似文献   

3.
未读过《袁隆平传》的人,恐怕难以想象,这位号称“杂交水稻之父”的世界级大科学家,以前竟也和许多遭嫉妒、受冷落的人才一样,“享受”过“特殊待遇”。早在1978年,袁隆平在怀化农校当教师时,已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决定性的成绩,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但此时他却连职称也未评上,因为学校一些教师反映他“不安心教学,专想歪门邪道”。后来,地区科委主任佟景凯和地委组织部长先后向上级反映这一问题,几经周折,直到省委组织部长签了字,袁隆平才评上研究员职称。1980年,学校盖了一座宿舍楼,校领导、科长们和几位教职员工都…  相似文献   

4.
《湘潮》2010,(4)
<正>1964年,湖南安江农校教师袁隆平提出一套"三系法"杂交水稻的方案,并已找到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文革"爆发后,他一度受到批斗,精心培育的60多盆苗全部被砸。因为有国家科委的支持,袁隆平没有停止杂交水稻的研究,提出了"用远缘的野生稻  相似文献   

5.
“守少则固,力专则强。”2020 年11 月2 日,“袁隆平团队实现早稻加晚稻亩产1500 公斤的目标!”在各大媒体网络持续刷屏。众所周知,袁隆平院士有两个梦, 一个是“ 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梦想,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水稻研究,从安江农校出发,一走就走成了“九零后”,不断推出新成果,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正是对科研的坚毅、执着,对创新的不懈追求,让袁隆平看淡了生活的艰辛,一次次攀登科学的高峰。  相似文献   

6.
1999年初,美国《科学》杂志专文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最有希望的两条作物超高产育种途径。首先介绍的第一种,就是袁隆平的超级杂交水稻选育途径。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的概念,最早源于日本。1996年,我国农业部正式立项提出了中国超级稻育种计划,要求到2005年杂交水稻亩产达到750—800公斤,比现有品种增产30%以上。1997年,根据已经变化了的情况,参照农业部的产量标准,袁隆平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杂交水稻育种理论设计方案。超级稻研究计划一经提出,就涉及到大笔经费问题。在袁隆平的技术路线中,包括了利用野生稻中的增产基因这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种秾 《支部生活》2009,(6):20-21
2009年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专程来到昆明,为云南农村干部学院第一期培训班作题为《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进展》的专题讲座。来自我省部分县(市、区)涉农部门、乡镇和村“两委”班子的230名学员,津津有味地聆听了袁院士提纲挈领、深入浅出的讲授。这是学院为首期培训班学员提供的丰盛的“培训菜单”中一份难得的“大餐”。  相似文献   

8.
《学习导报》2013,(13):33-33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袁隆平,1930年出生,现任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中心和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著名农业科学家。  相似文献   

9.
窦雨佳 《党建文汇》2009,(11):32-32
日前有人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计算了“身价”,据称高达1000亿元。对此,袁隆平先生表示:“用财富衡量科学家价值太低级.太庸俗。”袁隆平先生培育的“超级杂交稻”,在小片试验田里已经取得亩产900公斤的佳绩。他曾经自豪地称,如果杂交水稻种植面积占到世界水稻种植面积的一半,则每年可以多养活4亿人:  相似文献   

10.
秦湘豫 《党课》2013,(22):72-74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农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是我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曾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多项国际奖。就在不久前,南“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科研团队攻关的国家第四期超级稻先锋组合“Y两优900”突破亩产988公斤,创下了全国水稻百亩连片高产新纪录,引来一片赞叹。  相似文献   

11.
《湘潮》2021,(5)
正2019年9月29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向"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颁授共和国勋章。颁奖词这样描述袁隆平:他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发明"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两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杰出贡献。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于北平(今北京),  相似文献   

12.
佚名 《新湘评论》2014,(22):59-59
2014年1月10日,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京召开,“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和他的团队凭借”两系法杂交水稻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截止到目前,袁隆平已获得3项国内科技大奖,17个国际科技大奖。  相似文献   

13.
梦绿 《世纪风采》2008,(7):27-31
国际上认为杂交水稻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是“东方魔稻”,而袁隆平则是“杂交水稻之父”。在袁隆平如此辉煌事业的背后,其情感世界又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14.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前不久成为媒体焦点。袁隆平已有七八辆车,还要买一辆奔驰的消息不胫而走。而网民对于袁隆平买车的评价是一边倒,认为为解决人类粮食安全问题做出巨大贡献,其研究的杂交水稻技术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的吃饭问题,  相似文献   

15.
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和发现“野败”。荣获国家特殊贡献奖的李必湖研究员,随着杂交稻在全世界的推广,已蜚声海内外。而他俩却时刻铭记着南下干部佟景凯的名字。因为他俩成功的背后有一个领导干部忧科学家之忧的故事。故事是如此地鲜为人知!如此感人肺腑!佟景凯是怀化地区原科委主任,享受副专员级待遇。佟景凯对粮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1949年11月南下到芷江一区任区长时,一路上见到稻田荒芜,杂草丛生,老百姓饿得吃树皮,便暗自发誓要抓好粮食生产。从1954年开始,他先后在芷江、辰溪、通道、黔阳等县任正、副书记,…  相似文献   

16.
《党建》1995,(6)
为科学的春天增辉添彩──袁隆平访谈录本刊记者时间:1995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地点:长沙,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访谈对象:袁隆平研究员,因培育成功灿型杂交水稻并推广应用,于1981年荣获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全...  相似文献   

17.
传奇美国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星,穿梭在田间地头。然而,他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却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他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  相似文献   

18.
传奇美国拯救饥饿奖、世界粮食奖、以色列沃夫奖、泰国金镰刀奖先后授予了中国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的责任制,二靠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这位有着古铜色皮肤的科学家,就像一位普通的农民,经常两腿沾满了泥星,穿梭在田间地头。然而,他研究的三系法杂交水稻却成为世界上首例成功的杂交水稻品种,他培育的杂交产品在中国的水稻种植面  相似文献   

19.
据《长江日报》报道,近日,前身为博学中学的武汉四中110周年校庆,"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重回母校,捐赠10万元奖励优秀学子。  相似文献   

20.
绿色革命之歌──记袁隆平陈清林1981年6月6日,国家科委、国家农委联合召开大会,给籼型杂交水稻科研协作组颁发特等发明奖。这是建国以来我国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国务院为此特给协作组发来贺电,对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给予高度评价:"籼型杂交水稻是一项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