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战结束以来的20年间.东亚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也是动荡和冲突相对较少的地区。时下,中国-东盟自贸区正式全面启动,中日韩与东盟正式签署多边化合作的清迈协议,这些都给东亚国家带来利好因素。东亚的和平发展.正在孕育一个更具密切合作关系的新东亚.也在呼唤着“太平洋时代”的早日到来。然而。东亚远未走上持久稳定与共同繁荣的坦途.前进道路上还有诸多障碍。在新的一年.东亚依然存在发生变局的可能性.其中三个因素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2.
罗国亮  赵铮 《求贤》2009,(9):42-43
我国干部考核制度的形成、发展与改革是一个不断继承、完善与创新的过程,它随着不同时期历史任务的变化而变化,从各种变化中,我们可以得出很多结论与启示.明确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代党员》2011,(9):14-16
《中共重庆市委关于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描绘了一条清晰而实在的“促进共富的重庆路径”。市委副书记、市长黄奇帆在市委三届九次全会上就这条路径上的关键节点作了说明,详细解读了促进共富内在的经济逻辑关系和具体的操作路径。  相似文献   

4.
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路径依赖是指在制度变迁中存在着报酬递增和自我强化的机制。初始制度选择会强化现存制度的刺激和惯性,因为沿着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和既定方向前进,总比另辟蹊径要来得方便一些。路径依赖形成的深层次原因,首先是利益因素。一种制度形成之后,会形成某种与现存体制共存共荣的组织和利益集团,  相似文献   

5.
本书是作者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指示撰著的一部中国通史普及简本。全书用30万字呈现千年中华历史,记述了我国从原始社会至清朝覆亡的历史发展进程,揭示中国历史上各种社会形态的性质、特点与演变路径,阐述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的必然性和曲折历程,弘扬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历史遗产的宝贵价值。全书对于历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农民起义的频发、民族的冲突与融合等方面努力铺陈,不惜笔墨;其它方面,点到为止,惜墨如金。作品叙事  相似文献   

6.
爱国,是世界各民族共同的思想情感,爱国主义是古今中外人皆有之的最朴素、最自然、最基本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是在民族历史文化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崇高的思想感情,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这种感情,激励广大人民不屈不挠,前仆后继,顽强奋斗,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人生之歌。爱国主义是一面最有凝聚力的旗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下,爱国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范围、规模和推动力量,随着历史条件和历史阶段的变化而发展变化。我国古代的爱国主义是…  相似文献   

7.
《党建文汇》2013,(10):39-39
某种程度上.俄罗斯是诗的国度,人们对普希金等著名诗人的诗,倒背如流.亲朋聚会的高潮总是朗诵诗歌。在各种晚会上,诗歌朗诵都是最受欢迎的节目之一.逢诗人诞辰或者忌日.各地也会举行诗歌朗诵会。诗歌的精神已经融进俄罗斯人的血液中,在卫国战争、苏联解体等重大历史时刻发挥着鼓舞民众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民主主义论》从实际出发,客观、全面考察中国的历史和现状,把握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根据,在此基础上分析中国社会发展的各种可能性,揭示出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和建立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为目的革命的实现,是有优势的可能性。为使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新民主主义论》具体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实践行动的纲领和方针。《新民主主义论》是毛泽东辩证逻辑思想的主要代表作之一,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陶文昭 《学习论坛》2009,25(12):34-37
路径依赖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路径依赖提供了解读当代政治发展的一种途径。中国政治发展存在久远和深厚的路径,既有中国传统的路径,又有中国革命的路径,还有中国改革的路径。这些路径是中国未来政治发展必须考虑的基础。中国未来的政治发展必须选择好路径发展的方向,既要保持稳定、适合国情,也要审时度势、注意变迁。  相似文献   

10.
重大历史事件往往涉及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如历史上沉淀下来的交汇节点,是当时社会历史的一个横截面,却缺少了历史整体的纵向联系。对重要历史人物的研究是将这一个个孤立节点串联起来。年谱则是研究历史人物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乡村建设运动发生在 20世纪 20~30年代。这场具有社会改良性质的社会运动,其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从运动主流(组织者与参与者)上看,并非一种政府行为,而是由一批社会活动家以及知识界人士发起与组织,旨在实现“民族自救”的运动。对这场运动作透彻的分析与全面的总结,本书可说是最为突出的一部。 纵观全书的“历史叙事”,以下三个层次的分析是其成功之处。 (一)史迹分析。实际是具体历史过程分析。这种分析之所以必要,源自于全景式地叙述乡村建设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运动的形成与发展状况.是客观评价该运动以及作出价值判…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人类历史上最科学最先进最有生命力的价值体系,是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当今时代主题和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要求提出的科学理念,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吸纳中外优秀价值资源基础上创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在社会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对历史发展进行的合理的价值选择理论.是对历史必然性所提供的可能性空间的自由自觉的利用,具有严整的逻辑结构、清晰的逻辑层次和丰富的哲学意蕴,体现了科学理性精神与人文价值关照的有机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张忠宇  苏鹏 《奋斗》2006,(10):27-28
如果说,中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其实毫不过分。且不说她幅员之辽阔、历史之悠久、文明之辉煌,单是新中国成立57年来的成就.就足以折人之心。是什么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发奋图强,我想,在国人心中始终有一种精神,那就是永不退色的“长征精神”。而今,这种精神依然鼓舞着人们艰苦创业,谋求发展。当你走进大森林里这个企业时,你就会感受到“长征精神”在这里得到了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4.
班永吉 《党史纵横》2012,(12):40-42
最近,笔者认真阅读了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李颖送我的《党代会现场———99个历史深处的细节》(以下简称《党代会现场)一书感慨良多。这本书从特定的角度回顾了党的历史。可以说,党代会是党的发展历程中标志性的事件,是党的历史的重要节点。中国共产党的90多年历程,是一座巍峨耸立的高山,  相似文献   

15.
王建堂 《学习月刊》2009,(1):51-51,56
传统的《论语》解读,大都停留在政治、思想、教育、伦理层面,由于其总体上的复古、保守、教化倾向,似乎与科学风马牛不相及。殊不知.这是一种定势化的历史误读。《论语》中虽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系统的科学思想,但其处于萌芽状态的科学元素,还是值得发掘、肯定与张扬的.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的时代 ,俄国农村公社正处于剧烈的变化过程中 ,同时它的世界环境也处于剧烈的变化过程中 ,在这种复杂的内外变化过程中 ,它的前途会出现怎样复杂的可能性 ,特别是这种变化又是怎样形成一种特殊的东方革命的条件和方式 ,这种特殊性对于我们深化认识当前中国初级的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的借鉴意义 ,同时这种特殊性与苏联最终的解体有什么内在联系。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一、俄国农村公社的几种前途俄国农村公社的发展经历着不同的历史环境。每一种不同的历史环境决定着它不同的历史发展内容、形式与前途。俄国农村公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人们通常会将生儿育女、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等观念与婚姻联系在一起,将生育看成是婚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的观念中,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其他的可能性,从未在婚后是否要生育子女这一问题上有所迟疑,而是将结婚生子作为不二的选择。但是伴随着上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一种新兴的家庭模式——丁克家庭,进入我们的视线,我们所持有的传统观念受到了“震撼”。  相似文献   

18.
副标题:近代史热点问题研究与争鸣。冯林主编。搜集在这里的,大都为近年在中国近现代史 (1840~1949)研究中,力图突破“旧范式”思考立场的学术成果(原都散见于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凝固 在历史长河中的真实存在,本是不可装饰,亦不可重修,唯一的变化,是认识的变化。一个时代有一个 时代的学术讨论语境,因而历史就有了重新被认识的可能性。对于百年中国的认识,以往的研究成果 可谓车载斗量。即便如此,由于受僵化观念的支配,以及单调研究方式的围困,研究过程与结论,要么 受某种设定目的干扰.要么评论偏执于一端,更…  相似文献   

19.
<正>在现代法治理念越来越普及的今天,也许有人会有这样的疑惑: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法律制度、法律思想跟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什么关联?中国当下的法律思想、法律制度已远胜于古代,我们学习、研究中国法制史的意义何在?其实,学习各种历史不外乎是为了察古知今、鉴往知来,对中国法制史的学习也是如此。从《中国法制史》(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2版,荣获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二届优秀教材一等奖)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几千年浩瀚的法制史中,第一个有趣且意义深远的变化当属  相似文献   

20.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近现代以来最伟大的“中国梦”。要实现这一伟大梦想,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不是迷信.也不是轻信,它应该是建立在对中国百年历史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正确认识、对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实事求是的总结、对现实矛盾问题的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