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理论》2020,(4)
桑弘羊是历史上中原著名的商业人物,也是西汉著名的政治家。桑弘羊的财政思想主要体现在所推行的盐铁官营与酒酤、货币统一专铸、均输与平准、农业与商业并重以及扩大对外贸易等施政实践中,大大化解了西汉财政危机和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本文以桑弘羊财政思想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西汉时期桑弘羊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运用历史学、经济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知识,论述了桑弘羊财政思想形成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桑弘羊的国家专营思想、财政统一、本末并重与以对外贸易充实财政等思想进行阐述,并对桑弘羊财政思想价值进行探析,以期对传承弘扬中华优秀商业文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2.
梦来 《各界》2010,(5):43-47
担任农丞 算缗告缗 桑弘羊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不依靠农业富国的思想家。他指出:“富国非一道”,“富国何必用本农”,“无末业则本业何出”?主张由政府经营工商业以增加经济性收入。桑弘羊出身于商人世家,13岁时,作了汉武帝的侍中,一直到39岁出任大农丞,  相似文献   

3.
桑弘羊和亚里士多德是中西方古典时期经济学家的突出代表。对桑弘羊和亚里士多德经济思想进行比较研究,不仅可以把握和印证中西方重商思想的某些异同,在某种程度上也能够揭示该思想所产生的特定文化传统和彰显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4.
跋扈将军 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十一月的一天,京师洛阳的大街上突然喧闹起来,人流涌向洛阳狱,有消息说,前太尉李固要出狱了。  相似文献   

5.
《各界》2010,(8):F0003-F0003
王湾(公元693年-751年),字号不详,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712年~713年(玄宗先天年间)进士及第,授荥阳县主簿。717年(开元五年)唐朝政府编次官府所藏图书,721年(开元九年)书成,共200卷,名为《群书四部录》,王湾由荥阳主簿受荐编书,参与集部的编撰辑集工作,书成之后,因功授任洛阳尉。约在729年(开元十七年),他曾作诗赠当时宰相萧嵩和裴光庭,其后行迹不详。  相似文献   

6.
论点集萃     
论点集萃科学社会主义教材的内容结构新议洛阳师专史龙身撰文认为,现行科学社会主义教材存在明显的缺点。他认为,科学社会主义应包括五个板块(篇)共十六章,即:1.科学论(即导论或绪论)。2.机制论(即社会主义机制论)。它包括社会主义发生机制、发展机制、传播...  相似文献   

7.
话说那次狐狸凭着谎言巧脱虎口,在百兽面前大大威风了一把,羊啊,兔啊,甚至小狼都对他崇拜万分,碰见他就送秋波,想套他的话,但这狐狸是何等精明,他牢  相似文献   

8.
冯远理 《各界》2013,(8):86-86
经元善(1841-1903年),浙江上虞人,其父经芳洲白幼在上海经商,经过几十年的打拼,成为上海钱业巨头。经芳洲乐善好施,是上海滩有名的“经善人”。经芳洲因为海宁塘工没有完成,感到愧对天下,内心惶恐不安,自缢身亡。父亲死后,经元善以长予身份子承父业,在慈善事业上做出了比其父更大的成绩。他先后募捐了几百万两白银,  相似文献   

9.
马立诚 《各界》2010,(7):41-45
“虎父无犬子”这句话,用到北魏孝文帝元宏(原名拓跋宏)身上,就是莫大的讽刺了。元宏是中国历史上了不得的人物。10岁的时候,他就能用手指弹破羊的膊骨,骑马狩猎,箭无虚发。  相似文献   

10.
《各界》2012,(8)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朱世居洛阳(今属河南)。  相似文献   

11.
王元 《各界》2013,(6):44-47
太康六年(285年)的正月的一天,洛阳皇宫中的晋武帝司马炎收到山东青州传来的一份快报,七十多岁的尚书左仆射刘毅去世了。晋武帝不禁拍着桌子惊道:“失去我的名臣,可惜没让他生前担任三公。”  相似文献   

12.
卫俊贤 《各界》2013,(6):81-82
清末民初,陕西韩城对全县富人列了排行榜,以金城为轴心,排榜首四大户,东丁西杨南胡北党,榜二八大家,榜三三十六个匀合子户,榜尾七十二条猪(朱),榜有名120户富人。县东源丁家村,南源胡家通顺号,北源党圪崂党家(现在叫当家村)这三户都是务农经商富甲一方,西源杨三(山)是以拥有大量土地和山林以农为本的土财主。  相似文献   

13.
唐永淳二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临终前留下遗诏,命太子李显“于柩前即皇帝位”,同时宣布“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兼取天后进止”。这句话的政治意义非同小可,因为它赋予了武后参与朝廷决策的合法性。  相似文献   

14.
王晓红 《团结》2009,(2):59-60
黄炳元(阿炳、炳叔、炳哥)。在他的网络日志里,炳叔充分发扬了这种“半分钱”精神,语言风趣幽默,内容无所不包,让人总忍不住想看看他的博客里有没有什么新东东。  相似文献   

15.
刘宴斌 《各界》2014,(4):3-3
太子痤是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平公的儿子,虽然小伙子长得非常英俊,但脾气却不好,翻脸比翻书还快。经常对自已的两位老师左师向戍(朝中大臣,教授太子痤文化知识和伦理道德)和右师伊戾(富中的火宦官,负责照顾太子痤的日常生活,并教他宫中的规矩)肆意指责,有时甚至还想动手,  相似文献   

16.
吴思 《各界》2013,(9):80-83
一 《明史》上记载了皇帝和监察官员之间的一个你攻我守的故事。 崇祯元年(1628年),朱由检刚刚当皇帝。当时他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年轻人,一心想把国家治理好。朱由检经常召见群臣讨论国事,发出了“文官不爱钱”的号召。“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这是宋朝传下来的一句名言,国民党垮台前也被提起过。据说,如此就可以保证天下太平。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朝,有位江宁人名叫秦大士(涧泉)。一次,他与几个朋友游杭州西湖,一路笑谈,不知不觉到了岳庙、岳坟一带。大家一想,坏啦,怎么来这儿了?这里庙内有岳飞的塑像,坟前有秦桧和夫人王氏的跪像,而且那脖子上还分别挂着一副对联:  相似文献   

18.
《各界》2010,(1):F0003-F0003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晚年自号“庐山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有“诗豪”之称。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于嘉兴(当时属苏州),彭城(江苏徐州),汉族,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县)。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08,(4):28-29
到了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的时间,邓小平又坐在电视机前。这个节目他每天必看,因为这是他了解世界的另一个重要渠道。他知道,今晚《新闻联播》的内容与自己有关。  相似文献   

20.
多面手李渔     
清代初年,江南有三位词曲家驰誉当世,他们是吴伟业(梅村)、尤侗(同人)和李渔(笠翁)。其中名声最隆的是吴梅村,曾任国子监祭酒,后辞官倘佯山水间。在诗的造诣上,李渔虽未能与吴梅村颌顽,但在戏曲和通俗小说方面,却能别树一帜。李渔(161—1680)浪荡江湖的一生,正处于明清之际的动乱年代。他在江苏如皋和浙江兰溪、金华度过了勤奋自学、泛读杂览的前半生,在杭州、金陵(南京)度过了卖文卖艺的后半生。晚年他仍返杭州,老死于“东坡凭几唤,西子对门居”的云居山东麓。他的本籍则是兰溪县下李村。这位自号“笠翁”的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