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贿赂犯罪案件中,一对一的言词证据往往是定案的主要依据,有时甚至是唯一的定案证据。新律师法实施后,律师的诉讼权利进一步扩大,诉讼的对抗性进一步增强,侦查机关获取和固定言词证据的难度也随之加大。本文试就新律师法实施后贿赂犯罪案件言词证据的新特点,以及获取和固定言词证据的新机制作些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认定和打击贿赂犯罪的关键是证据,而贿赂犯罪以言词证据为主要证据形式。随着反腐败斗争形势的进一步复杂化,诉讼程序的不断公开、透明和人权保障的日益重视,对贿赂犯罪言词证据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贿赂犯罪言词证据收集的方式方法也要求更加规范。笔者从讯问(询问)要关注细节,发挥亲笔供词的作用,重视无罪和罪轻的辩解等方面对贿赂犯罪言词证据收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黄印 《政法学刊》2001,18(2):59-60
言词证据是诉讼证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宗刑事诉讼案件,都会涉及言词证据。合法取证,提高言词证据的质量是刑事斗争实践的迫切需要。但是,言词证据的形成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了解和掌握获取言词证据的过程及方法是侦查员必备的常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4.
未成年人言词证据主要包括未成年被害人陈述,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与辩解和未成年人证言。取证是未成年人言词证据进入诉讼的第一道程序,高质量的取证工作不但可以固定证据,而且可以发现证据线索.更是未成年人言词证据的举证、质证、认证的前提条件。但是.对如何向未成年人收集言词证据我国法律规定尚不完善。  相似文献   

5.
被告人供述、证人证言是职务犯罪案件特别是贿赂犯罪案件的主要证据形式。由于其具有言词证据固有的可变性强的特点,以及职务犯罪案件本身的特殊性,翻供翻证现象大量存在。这大大增加了主要靠言词证据定案的职务犯罪案件审理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1.对非法言词证据规定的认识 在我国司法解释中,对非法言词证据规定了一个绝对的标准。即无论非法取证的违法程度如何,都不得作为定案的根据,然而从诉讼实践来看,如果仅仅由于侦查人员执行证据规定的动作变形、操作不当等而认定为非法取证绝对不予采信,致使犯罪嫌疑人逃脱法律制裁,这显然与法律追求的社会效果相悖,从而使更多的公民丧失对法律的信心。  相似文献   

7.
在职务犯罪侦查过程中,一旦突破犯罪嫌疑人心理防线,获取口供后,如何及时将口供转化成为一份高质量的讯问笔录,固定犯罪嫌疑人口供,防止以后犯罪嫌疑人翻供,成为侦查办案的关键环节。贿赂犯罪案件因为其他证据相对单薄,一对一这种交易形式,使得行受贿双方的言词证据成为案件的关键证据。笔者对贿赂犯罪案件讯问笔录的制作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8.
言词证据的分析与判断——以言词证据的结构分析为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言词证据是一类重要的诉讼证据,但是由于它以人的言词陈述为表现形式,因而通常被认为稳定性较差,证明力较弱。然而,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它的内在结构,透过其表面上的不稳定性,会发现言词证据是可以被把握的,其作用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一、直接和言词原则的涵义 直接原则和言词原则是要求一切证据材料都必须在法庭上以直接、口头的方式进行陈述、讯问、审查和辩论的诉讼规则。 直接原则又称直接审查原则,指法官、陪审官必须亲自接触案件的所有材料。在审判庭上审查证据,检验物证,让当事人、证人、鉴定人出庭并亲自听取他们的口头陈述,听取法庭辩论,然后据以对案件的实质问题作出裁判。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场原则,即法庭开始审判时,被告人、检察官以及其它诉讼参与人必须亲自到庭出席审判;二是直接采证原则,指从事法庭审判的法官必须亲自直接从事法庭调查和采纳证据,直接接触和审查证据;证据只有经过法官以直接采证方式获取才能作为定案的根据。  相似文献   

10.
刑事证据开示制度阶段性构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刑诉法及新修订的律师法的规定,应当分析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控辩双方的职能作用及对抗程度,在保障人权的同时,保证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以诉讼阶段为分界点,建立阶段性证据开示制度,以实现控辩双方利益平衡.阶段性证据开示制度要求在侦查阶段向犯罪嫌疑人及其辩护人提供犯罪嫌疑人以外的非言词证据信息,审查起诉阶段保障律师阅卷权,开庭审理前控辩双方全面获取与案件有关的信息,并有机会充分发表意见.  相似文献   

11.
虽然非法获取言词证据在我国是法律明文禁止的,但在实践中存在着为追求案件侦破,使用暴力、威胁、期骗等非法手段获取证据的现象,不但给国家和司法机关的形象造成损害,而且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因此,完善的法律程序对非法获取言词证据行为进行遏制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2.
在商业贿赂犯罪案件中,一对一的言词证据往往是定案的主要依据,所以讯问一直受到办案部门的重视。基于该类犯罪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如何准确把握讯问策略的运用和对询问策略的限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对言词证据的再思考王振河本文所指的言词证据,为诉讼中的言词证据。一在国外,对于言词证据有不同的称谓和划分,英国称为“口头证据”,“口头证据是证人证言”。美国称为“意见证据”,“意见证据是证人根据其感知的事实作出的意见或推断性证言,意见证据可以由普通证...  相似文献   

14.
论言词证据     
<正> 在证据分类的理论研究中,关于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方法,我国学者很少论及。大部分刑事诉讼法学教材,一般都对这一分类方法不作介绍;虽有几部教科书提到言词证据与实物证据的分类,但也讲得十分粗略。专门论述言词证据的论文则更不多见。因此,这是刑事证据理论中相当薄弱的一个环节。司法实践中,对言词证据的运用,也存在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本文拟就有关言词证据的若干问题,作一番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燕 《法制与社会》2011,(4):146-146
在检察机关自侦的贪污贿赂案件证据体系中,言词证据因具有证实犯罪事实的直接性而具有重要价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证人改变证词等问题已直接影响到自侦案件的质量。这既有言词证据特点方面的原因.也有贪污贿赂案件特点方面的原因,更有侦查人员收集、固定证据态度方面的原因。应当通过端正侦查人员对待言词证据的态度、采用科学的询问(讯问)方法和先进的科学技术并在庭审中贯彻直接言词原则来解决以上问题。  相似文献   

16.
叶丽华 《法制与社会》2013,(14):118-119
贿赂犯罪作为职务犯罪的一种特殊的形式,由于贿赂案件作案手段的特殊性,在侦查实践过程中,大部分的贿赂犯罪定案的依据只有行贿人的证言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很难收集到其他形式的证据予以辅证,这就决定了口供对于认定贿赂案件的重要意义。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在法律层面首次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这是我国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伟大创新,但也对反贪部门贿赂案件的侦查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本文主要从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规定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内涵外延、贿赂犯罪案件非法证据产生的原因、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给贿赂犯罪案件带来的挑战,以及如何从转变侦查理念,提高收集证据、固定证据的水平,积极应对在审查起诉、法庭审判阶段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非法证据排除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7.
言词证据能否作为司法会计鉴定的依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司法会计鉴定,是指诉讼机关为了查明案情,依法指派或聘请具有司法会计专门知识的人员,依据司法会计技术标准,通过检验财务会计资料,对案件中的财务会计问题进行技术鉴定的一项诉讼活动.是诉讼机关依法采取的一种诉讼措施.由于当前社会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化,犯罪手段也越来越诡秘,这就给司法会计鉴定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在鉴定中能否采纳言词证据,成为了当前司法会计鉴定中面临的新问题.如果采纳了言词证据必将为司法会计鉴定工作扩展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但依据言词证据作出的鉴定结论,是否客观可信?是否违反鉴定规则呢?笔者就当前这两种观点,谈了自己一点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孟楠楠 《法制与社会》2013,(30):133-134
打击和惩治贪污贿赂犯罪是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根本目的。由于贪污贿赂犯罪的特殊性,在该类犯罪的侦破过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证人证言等言词证据无疑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本文从言词证据的定义出发,分析言词证据所具有的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直接性、较强的主观性和不稳定性、对立性等特点,继而分析在实践过程中收集言词证据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赵旭明 《犯罪研究》2000,(6):16-19,48
人民法院在审判刑事案件中,接触最多、歧义最大、判断难度最高的证据是言词证据。言词证据的收集具有技术含量少、获取效率高、办案成本低等特点,历来备受办案人员重视。另一方面,言词证据的运作也存在准确性低、稳定性差的致命弊端。如缺乏相应的规则,极可能酿成错案,造成无可弥补的损失。因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立法机关和刑事诉讼专家均高度重视并着力研究言词证据的运用规则,使之日趋完善。我国刑事诉讼法及其相关的司法解释对此也在予以规范,并且已取得一定的效果。然而,随着国家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探索制定有中国特色的、专门的刑事证据规则,以充分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保障司法公正,这一任务已现实地摆在我们面前。本文试图从人民法院审判方式改革的角度,对言词证据的运用规则作初步的研究,以期为我国的证据法立法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20.
如何审查判断言词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司法实践中 ,言词证据因其可变更性 ,易成为控辩双方在法庭上争论的焦点 ,检法两家在认定上也容易产生较大的分歧。为了缩小认识上的差异 ,保证公正执法 ,笔者就言词证据的审查判断阐释一家之言。一、庭前供证一致 ,但在庭审阶段翻供、翻证的审查判断言词证据包括犯罪嫌疑人 (审判阶段称被告人 ,以下同 )供述、被害人陈述、证人证言等 ,是诉讼证明的证明手段。对于被告人供述与证人证言及被害人陈述相互印证一致的言词证据 ,无论从法律上 ,还是在司法实践中 ,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在认定上 ,只要不违反客观常理 ,并排除串、诱、逼供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