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 毫秒
1.
邮政业与生产生活、老百姓的利益紧密相连。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常态、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响起的当下,不断与时俱进的邮政业又肩负起了新的使命。邮政业要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生力军、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助推器、促进社会公平的连通器。  相似文献   

2.
习总书记深刻揭示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新变化,提出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判断。在新的发展阶段,全面分析、正确把握新常态对大连发展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对推动大连市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改革发展理念的深刻转变,也对中国的知识产权事业和创新能力的打造提出了更高、更紧迫的要求。唯有知识产权制度能够为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和品牌创新提供最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作为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知识产权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具有核心作用,二者有着本质合一性。加强知识产权的产业化,对于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步入新常态,而金融作为经济的血脉能否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要求,能否在促进经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换中发挥金融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对于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实现转型升级有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否认,金融改革的难点多,风险大,但势在必行,必须迎难而上。金融改革首要目标是服务实体经济,建设与经济大国、贸易大国相匹配的金融大国、金融强国;必须在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按照法制化、市场化、国际化、大众化的"四化"战略取向扎实推进各项金融改革。  相似文献   

5.
祝宝良  闫敏 《桂海论丛》2015,31(3):51-56,2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长速度减速换档、结构调整升级优化、增长动力转化提升的新常态,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从2015年的经济工作看,要继续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产能过剩、地方政府性债务负担加重、房地产下行、通货紧缩风险显现等问题,稳定经济增长,防范经济领域风险。  相似文献   

6.
中国作为一个处于发展中阶段的人口大国,伴随着经济回归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尤其是"互联网+"为新常态注入了新动力,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企业竞争优势的实现更需要高素质的创新型人力资本团队来支撑。在不完全契约成为一种常态以及偏好专用性人力资本投资情况下,企业只有清晰地界定员工人力资本产权,明确谁拥有剩余控制权以及做好剩余索取权的安排,有效解决人力资本产权残缺问题,通过事后盈余分配影响事前人力资本投资决策,才能使人力资本投资的整体交易费用最小,产生组织效率。从而实现创新型人力资本存量价值增值及人力资本效率提高,这对新常态下中国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常态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日益开放与多元、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逐渐复杂与多变以及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趋于综合与多样。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相关主体间彼此单兵作战,缺乏协作沟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各过程间彼此孤立脱节,缺乏有效协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内外部间彼此隔离,缺乏有机衔接。以协同论为主要指导思想,提出应加强制度建设、组织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为新常态背景下开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局面提供制度、组织以及人力支持与保障。  相似文献   

8.
经济新常态下的政府行为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市场经济是一种政府主导型的经济。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市场将成为经济的主导力量。这一发展变化要求政府的行为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从重经济到重保障、从重权力到重责任、从重审批到重监管、从重管理到重服务、从重领导到重协商、从重数量到重质量。政府行为变化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与政府的本质特征相关,因此,政府的改革要回到它的原点——建立一个有限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透明政府。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常态"的理念和思维的发展,"新常态"被广泛应用到其他领域,为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党的建设已经步入了新的阶段,具有新特点。与过去相比,世情、国情、党情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建设的任务、目标、环境、条件、方式、方法、问题与挑战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建设也随着实践而进入了"新常态"。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经济无论是在经济数量水平上,还是在经济质态结构上,都已进入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工业化后期加速完成阶段。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面临巨大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深刻的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进入新常态,我国宏观经济失衡具有新特征,表现为既有通货膨胀巨大的潜在压力,又有经济下行的严峻危险的"双重风险"。适应新阶段下经济失衡的新特点,宏观经济策略需要作出新的调整,采取新政策、新方式、新制度,即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方式上在关注需求管理的同时关注供给管理,关注包括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技术结构、分配结构一系列结构政策目标在内的长期总量均衡;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是实现我国制度创新的根本,是推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现代化宏伟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发展党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经常性工作。2014年5月28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以下简称新《细则》)对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本文从解读新《细则》的变化入手,立足于当前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现状的分析,着重探讨新常态下高校发展党员工作的思路和对策,旨在指导高校不断提高发展党员质量,为经济社会发展输送优秀的党员人才。  相似文献   

12.
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必须建立与经济相适应的社会治理创新机制。由于处理社会场域切换过于困难,造成对行业协会关系网络认识偏差和各学科资源难以协调等研究困境,不可避免地影响关系网络转型的步伐,无法适应新常态的要求。行业协会研究从结构讨论到行动探索的转型,预示着新常态下的行业协会与政府和会员的关系是包括多主体、多元关系、多样行为和复杂结构综合网络。为此,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行业协会关系网络转型的研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经济、社会和政策的视角分别探讨了公立医院的"以药养医"、"医患纠纷"、"过度医疗"问题,进而提出了新常态下"公立—公共—公益"价值整合的公立医院发展路径。即,一方面是关系和权力的强化,包括通过更具激励性、专业性和精细化的绩效管理,强化公立医院的用人自主权;通过医疗服务信息的公开化、透明化,强化消费者对医护服务的知情权、选择权;通过医疗保险机构的专业化、组织化咨询,强化消费者对公立医院的监督权、评价权;另一方面是关系和权力的弱化和间接化,主要是政府将公立医院具体的人、事、资产管理权,通过行业性和专业性的法律法规与行业规章下放给相应的专业机构。  相似文献   

14.
《新东方》2015,(6)
笔者从反腐新常态入手,在详细论述反腐新常态的必要性和新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点建议,以实现反腐新常态打造政治新生态:一是加深廉政教育的力度和扩宽教育的广度;二是积极借鉴历史上优秀廉政文化,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三是加强上级巡视力度,强化其震慑作用;四是借助全媒体新平台,形成反腐新局面;五是建立反腐组合制,打造反腐新利器。  相似文献   

15.
在"四个全面"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目标,是纲。纲举目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义,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保障。在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要深刻认识自主创新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的转型升级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必须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成效明显,中部地区基本上摆脱了"塌陷"的局面,"三基地一枢纽"的地位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市场开放程度不高、产业竞争力较弱、对内对外开放水平不高、区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形势,中部崛起战略的主要任务应当进行调整,把要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完善和升级市场化的产业结构,打造有区域特色的城市群体系,构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区作为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新常态”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新机遇,也意味着经济发展的新挑战。适应新常态,必须正确认识新挑战,必须努力把握新机遇,必须创新发展新思维,必须实现改革新突破,必须乘势而上有新作为。唯有如此,我国经济才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新的发展目标。适应新常态,赢得新发展,任重道远,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重要历史时期,即增速换挡、动力切换、产业升级的关键时期,更加重视经济发展与潜在经济增速相适应的可持续增长;经济发展动力要从资源拉动、投资推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更加强调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绿色低碳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19.
科技在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愈来愈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但科技与经济相互脱节现象依然存在,'科技投入产出不匹配、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评价考核科技成果的标准不科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不适应'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我们要抓住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这一核心问题,认识新常态下促进我省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0.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校的就业管理工作必须更加关注和引导学生的就业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更加丰富的就业资源和机会。就业管理中,可以从更新高校毕业生择业工作观念、拓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载体、对高校毕业生实行分级分类就业管理三方面入手,实现高校就业管理工作的创新与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