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产业集群是特定区位各种社会经济因素和生态因素有机结合和相互作用,实行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所形成的经济效率高、生态功能强的网络型进化型产业集群。它的主要特征是:遵循生态规律,实行"从摇篮到摇篮"的闭合循环;优选产业项目,整合经济、社会、生态功能;吸收外部效应,实现资源综合利用效益最大化;美化集群环境,呈现绿色、愉悦、生机勃勃的和谐景观。它具有主副产业衍生模式、多种产业共生模式、生态企业集团化模式。构建生态产业集群要以规划为先导,在产业集群化基础上实行集群生态化改造;以法律为保障,积极寻求有利于生态产业集群发展的制度安排;以企业为单元,培育自觉构建生态产业集群的行为主体。  相似文献   

2.
精英     
在联合国“里约+20”大会以“粮食与城市”为主题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大会主办单位联合国社会经济事务部和环境规划署把联合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奖”与“环境日感谢奖”颁发给全球生态恢复与发展基金会执行主席、北京绿天使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建民,以肯定和鼓励他在为全球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的特殊贡献。  相似文献   

3.
发展浙江特色的生态循环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景淼 《今日浙江》2010,(16):32-33
建设生态文明,农业是重要基础,必然要求农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建设融为一体,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农业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和最大化。同时,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落实生态文明建设部署的内在要求。“十二五”时期,浙江要把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两区”建设为主平台,重点实施好“四项工程”。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是基础性自然资源、战略性经济资源和公共性社会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梧州是西江流域广西的"水上门户".以梧州为重心综合开发利用西江流域水资源,对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21世纪的理想经济模式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循环经济是针对传统产业发展导致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恶性污染而提出的可持续发展之道。它通过生态规划设计,使不同的企业群体间形成资源共享和废物循环的生态产业链,采取资源综合循环利用,达到生态经济系统的最优化配置,从而实现以清洁生产和绿色工业为导向的新型经济模式。本文就循环经济的生态学原理、概念内涵、评价原则、系统结构和产业革新进行了初步的理论分析,并通过循环经济逐步兴起和发展的实证研究,探讨了循环经济作为21世纪的理想经济模式的现实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正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文明之根。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福建是全国改革开放最早、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也是全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福建依山傍海,内陆水系发达,全省雨量充沛,水资源比较丰富。丰富的水资源为福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了生机、提供了保障。但和其他经济发达地区一样,随着工业化、城镇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丰都县委、县政府在大力推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环保工作,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城市环境明显改善,生态建设明显加快。“十五小”企业明显整改,污染源监控明显加强,在市委、市政府环保工作考核中名次逐年攀升。2003年,丰都县被国家环保总局列为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目前,全县基本形成了以环保理念为颅、生态产业为干、经济循环为脉、保障体系为肢、生态文化为魂的环保工作格局,经济和生态迈上了良性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8.
水,将是21世纪最稀缺的资源。今年3月22日,联合国确定“世界水日”主题为“水与发展”,我国则确定“中国水周”主题为“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素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成立至今已有60余年的历史,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联合国创设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集体安全制度的法律机制.然而,正如事物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的循环当中一样,联合国同样在不断地发展,而时代背景和国际社会经济、政治局势的变化,也成为了促使联合国改革的客观因素.  相似文献   

10.
正绿色经济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经济,或者说是以保护和完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珍惜并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主要内容,以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为增长方式,以可持续发展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11.
以西丰、清原、抚顺、新宾、本溪、桓仁、凤城、宽甸、岫岩等九个林业重点县(市)为主体的辽宁东部生态经济区,生态环境良好,森林、水资源丰富,是辽宁省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实现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良性互动、生态经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辽宁东部地区在推进科学发展中必须回答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循环经济学属于应用经济学,是对循环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概括、总结和理论抽象,并直接指导和应用于循环经济的实践。循环经济学的建立,需要对现代经济学在“扬弃”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现有的环境经济学以线形经济为研究客体,试图在现代经济学框架内解决环境与自然资源问题,因而它不应成为循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生态经济学侧重于理论探索,使循环经济学循着它的思路而发展。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站在了世界观和认识论的高度,为未来经济发展廓清了思路,循环经济学是它的应用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13.
姜铁兵 《学习与实践》2009,(12):139-144
“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是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两型水务”,建设滨江滨湖生态城市,必须坚持可持续治水思路,围绕“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体系构建,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转变发展方式、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水管体制机制,以“水资源节约、水环境友好”服务“两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赵敏 《淮海论坛》2013,(1):18-2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型生态社会,是在气候变化大背景下,全球正在经历的一场经济和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对于我国而言,发展低碳经济,既是严峻挑战,也是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发展低碳经济:机遇与挑战并存(一)发展低碳经济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带来巨大挑战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三低”)为基础的经济模式。而我国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则集中表现为“四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高排放。如何变“高”为“低”。是严峻的挑战。总的来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建设生态社会会受到三方面因素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袁帅 《小康》2024,(10):48-50
<正>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起生态文明时代新的水观念,采用更自然、更可持续的方法来管理和利用水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由之路。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续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相似文献   

16.
《今日上海》2008,(7):10-10
发展林下经济、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是崇明生态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36万亩左右林地面积的崇明生态岛,目前正在探索“林下循环”经济产业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谢正义 《群众》2010,(5):30-31
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发展方式、发挥扬州比较优势、在地区竞争中实现追赶超越的战略选择。作为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联合国人居奖”城市,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的特质魅力,为我们吸聚各方人才、推进创意创新,走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的产业及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8.
傅晓华  赵运林 《求索》2013,(6):5-7,18
流域农业是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世界农业发展的大趋势。流域农业系统中,社会、经济与生态因子之间以及这些因子与外界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流域农业系统要素与结构分析,要达到流域农业系统的功能耦合。就必然要进行生态补偿。流域农业补偿是多元化的补偿。补偿的核心是水资源外部成本的内部化,即流域农业水资源的受益方要支付相应成本,受损方要得到合理的补偿。以湘江流域为例。分析生态补偿与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互动关系.探究湘江流域农业系统优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内外循环经济模式及其对中国新型工业化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健 《求索》2008,(12):29-3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模式主要有杜邦化学公司模式、卡伦堡生态工业园区模式和日本模式三种。国内模式有生态产业模式、生态工业园模式、生态城市和生态区域模式。本文评价国内外模式对中国循环经济的启示是:以循环经济为指导实现工业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依靠技术进步为发展循环型工业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以必要政策和制度形成有利于循环经济废展的工业产业结枸。  相似文献   

20.
水资源开发活动有着较强的负外部性,主要表现在对水资源生态环境的破坏上,直接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造成损害,严重影响了生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消除武汉市水资源开发中的环境损害实际上是一个将水资源利用主体的负外部性内部化的过程。理论分析可知,在纠正武汉市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负外部性方面,"庇古税"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因存在实施成本过大和缺乏有效监督而很难施行,应从水资源共有产权的界定上纠正负外部性。根除武汉市水资源开发中负外部性的途径应包括:赋予民众以共有权形式的水资源权、逐渐界定水资源权利与注重运用经济手段保护水资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