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传播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催生了新闻理论的创新。当前,应当引起新闻传播领域关注的重要理论前沿问题主要是:关于提高主流媒体核心竞争力;关于新闻传媒产业属性认识;关于突发性敏感性问题报道;关于公共安全事务的舆论调控;关于"三贴近"的内涵和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2.
"动新闻"是当代数字传媒以写实的手法通过动漫的方式所呈现的一种新闻样式。"动新闻"的内容大多为负面社会新闻,不利于阅听人的身心健康,在传播上可以通过手机或网络下载阅读。台湾壹传媒旗下的《苹果日报》推出"动新闻"后,因其报道内容膻色腥而震惊全岛,激起"动新闻事件"。这一事件深刻反映了媒体产品形态与内容、媒体市场赢利与社会责任、媒体自律与他律等关系的相互纠结。因此,详细剖析"动新闻事件"引发的争议,从批判媒体教育学视角解析"动新闻"的传播模式,分析"动新闻事件"背后的媒体素养教育观,阐明台湾媒体素养教育的实践困境并提出相关对策,对"动新闻"的传播和阅听人媒体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3.
"有中国特色"是一个新颖、独特的提法,也是一个有分寸的提法;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思想,经历了从强调切合中国实际到既强调切合中国实际又强调遵循客观规律的认识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和人类社会两重意义上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实现两个结合:一是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二是将经济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同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要破除"中国特殊论"和"无普世价值论"。  相似文献   

4.
自媒体最大的特质是个体主动的深度参与,对案件新闻传播具有现场时间优势和首发视频吸引力。自媒体人素质和文字表达的极大落差和个性化偏向、商业媒体逐渐标签化的案件传播立场、警方在案件新闻传播中必需的实证性和执行力均执着于自我的案件新闻传播立场和偏向,对案件新闻传播重设了一种新的过滤筛选机制。警方权力、自媒体民意、商业媒体舆论的偏向和关系中,唯有用事实真相说话的正义是对所有人的尊重,而不偏向任何有指向的对象或利益。为实现协商共治,警方发布的案件新闻既要保证真相的权威性,又不得不置身于商业媒体和自媒体的舆论中心并自证。  相似文献   

5.
正在"部校共建"的良性机制下,当代广西杂志社与广西财经学院为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探索新路径,为"部校共建"新闻传播院校探索新的发展空间,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寻找新的路径。"部校共建"构筑出党委部门、高等学校、主流媒体"三结合"的新闻人才培养大平台,是当下我国新闻教育界一股持续升温的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一家有着68年历史的世界大报,人民日报在办好本报的同时,致力于互联网传播新布局,积极推进新闻生产方式、新闻传播渠道、新闻呈现手段的全面革新,已形成覆盖传统报刊、PC网站、手机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电子屏等十余种载体的现代传播体系,由一份报纸发展成为全媒体形态的"人民媒体方阵",覆盖用户总数超过3.5亿。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我们有以下三方面的体会:  相似文献   

7.
主流媒体利用自己的传播力、公信力和影响力,为人们构建一种媒体拟态环境,特别是在构建的公共领域。而对政治信任的构建是当前我国主流媒体的责任和义务。主流媒体既要遵循党和政府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政策,又要看清中国转型期的矛盾,以满足受众获取信息为出发点;既尊重新闻价值,又考虑宣传价值,正确处理好对新闻事实材料的选择。以建设者姿态进行报道,对其正面新闻事实结合受众需要进行适度报道,对其负面新闻事实进行建设性报道,既体现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又能促进实际问题解决和政治信任构建。  相似文献   

8.
"有标假设复句研究"的理论思辨主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的内容:1.语言研究既需要理论意识,更需要实践意识;2.语言研究既要争取成功,又要允许失败;3.语言研究既要有独立意识,又要有团队精神;4.语言研究要把本体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5.语言研究要处理好"点"跟"面"的辩证关系;6.语言研究既需要"显性"意识,又需要"潜性"意识;7.语言研究既要有创新精神,又要有求实思想。  相似文献   

9.
正今天,中央政治局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内容是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我们参观了人民日报数字传播公司、"中央厨房"、新媒体中心等。总的感到,这几年媒体融合发展成效很大。去年6月15日,在人民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我发去了贺信,要求人民日报忠实履行党的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不断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其中就要求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现在,人民日报社已经有十多种载体,是影响力最  相似文献   

10.
新闻传播事业是为了满足社会和社会人对新闻信息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的。新闻概念与新闻定义应该以社会实际与社会人的生活实际作为逻辑思考的起点和归点,笔者从哲学现代意义转向视角观照新闻传播的社会生态环境,思考新闻概念和新闻定义,新闻概念和定义应该包括新闻评论涵括对意义的思考,这一思考不会带来理论和实践的混乱,其理论突破的冲击正是它的价值所在,是新闻回归社会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1.
张存立 《传承》2012,(14):72-73
摄影记者跨越媒体发展,媒体之间实现新闻资源共享,这是网络时代新闻业综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摄影记者通过图片库代理的新闻图片丰富着网页和版面的同时,新闻得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满足了现代人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为了把握新闻舆论的正确导向,提升新闻队伍的能力素养,有针对性地解决突出问题,推动新闻宣传工作迈上新台阶,为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贡献。"走转改"是履行新闻媒体责任使命的重要途径新闻工作承担着宣传群众、动员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职责,因此,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自觉践行群众路线。新闻战线开展"走  相似文献   

13.
王早霞 《前进》2010,(8):54-55
<正>"新闻策划"近年来成为新闻界颇为流行的词汇。从电子媒体到印刷媒体,从全国性媒体到地方性媒体,新闻策划的概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自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新闻策划已广泛介入新闻传播实践活动,并成为新闻媒体高度自觉的行动。许多媒体不仅强调策划的重要性、必要性,还把新闻策划作为新闻竞争的关键环节来抓。越来越多的媒体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闻历史从政党报刊年代走到激进劳工报刊,再进入大众化的通俗商业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模式也历经了从硬新闻到解释性新闻再到批判性新闻的转变,其间事实从"有闻必录"转向"选择性筛选"再进入"本质真实"的深层.为了进一步使"事实"成为新闻报道的行规,"真实"、"客观"、"公正"、"平衡"等标准相继成为衡量事实的基准线,但囿于体制背后的权力斗争,事实又往往在这些貌似专业化准则的掩护下沦为或煽动危机、或推行霸权、或普及市场自由主义的工具.在西方新闻界,最早将"新闻"、"自由"、"事实"、"客观性"等概念纳入理论观察视野的是美国著名专栏作家、记者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他在1920年出版的<自由与新闻>(Liberty and the News)一书中全面探讨了新闻、事实与自由的关系问题,让人们看到了新闻与新闻自由的"实体"所在.  相似文献   

15.
康衡 《台声》2018,(17)
正7月2日至27日,在国台办和湖南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湖南省台办联合湖南广播电视台、台湾旺旺中时媒体集团举办了"第四届台湾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暑期赴湘‘爱·在芒果’实习交流活动"。活动策划细致、形式创新,在促进两岸媒体务实合作,拓宽台湾新闻传播高校交流渠道,增强对台湾学生吸引力,提高台湾学生实习专业技能,擦亮"爱·在芒果"活动品牌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精准定位,专注建造台湾未来媒体  相似文献   

16.
公安机关与媒体是平等的法律主体,警媒双方关系因信息传播活动而产生,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各自的新闻权利和新闻义务.警方的新闻权利包括传播权、要求更正权,新闻义务包括公开警务信息、尊重媒体传播新闻信息的权利.媒体的新闻权利包括采访权、编辑权、报道权、舆论监督权,新闻义务包括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遵守法律和纪律、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法律明确了警媒在处理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依据和标准,是确保双方关系正常有序和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社会道德观念亦发生变化。作为公共舆论的重要平台,媒体有责任在新闻传播中弘扬高尚的社会道德风尚。以国内媒体集中报道的广东"见义勇为"少女李舒舒事件为例,探讨新闻记者和媒体在正面报道中,应如何坚守客观公正求真相的媒体伦理,以求探索有效履行媒体责任的体系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8.
"十三五"开局之年,我省明确把"补短板"作为开局之年的开局中心工作,既顺应了当前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客观现实要求,又符合着力提高发展协调性和平衡性的内在必然要求,是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在浙江发展现阶段的辩证运用。一、平衡发展理论和不平衡发展理论的核心观点与主要政策主张从一般意义上讲。  相似文献   

19.
“自媒体”时代的共识引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人人皆为记者的自媒体时代自媒体(We Media)是近年来新闻传播学界针对最新技术发展而提出的一个新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Old Media)和新媒体(New Media)而言的最新发展阶段。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出版了由谢因波曼  相似文献   

20.
全媒体时代,"人人皆媒"。在移动互联网的助力下,智媒体已经成为常态,"硬"新闻拥有了"软"平台和环境。对此,我们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使"硬"新闻"软"表达,更好地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与价值认同。"硬"新闻"软"表达,可以将碎片信息集成化,吸收核心信息,使之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将信息传播技术化,营造真实场景,吸引读者注意力;创新产品开发思维,彰显人文情怀;推动内容策划多元化,生动讲好人民大众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