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共同富裕,文化先行.如何在共同富裕的征程中发挥好文化先导作用?近年来,作为第一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宁波市鄞州区进行了探索.从2020年初起,鄞州提出并运用"艺术振兴乡村"的理念,通过文化艺术赋能乡村建设,让艺术融入乡村、文化滋养心灵、文明引领生活、产业顺势导入,有力促进了环境美化、产业优化、社会文明.  相似文献   

2.
梁红艳  刘志红 《求索》2013,(7):262-264
魔幻网络游戏的叙事艺术不同于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它一种是建构在3D虚拟仿真叙事场景中的新兴数字文化产品,它为生活在当代碎片化的文化社会的人们构建了一个可以栖息的心灵港湾,它隐藏在多维立体视听叙事交流形式中的多元合一的叙事文化内涵,繁杂而有机的叙事艺术结构,一脉相承的叙事文化传承为我们展示了独特的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使魔幻网络游戏逐渐从简单的指间游戏演绎成为了一种深刻的心灵阅读方式。  相似文献   

3.
《小康》2021,(30)
正通过美学经济,让中国的乡村真正成为世界级的美学产品,让成为和科技比肩生产力的美在乡村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这是焦作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原焦作市委常委、修武县委书记郭鹏的心愿。他相信2035年的中国乡村,将成为中国与世界、本土与国际、艺术与生活的纽带,成为留住乡愁、传承文脉的家园,成为城市里人人向往、安放心灵的故乡。  相似文献   

4.
王婉婉  郭其智 《求索》2011,(2):177-179
中国艺术之自觉践行源于魏晋时期,期间,也是中国古代最富艺术精神的时代,其思想之余绪、艺术之精神播及唐宋甚至影响到今人。魏晋名士对艺术的自觉探讨与魏晋士人的时间生命意识密不可分,他们向外发现了自然山水,向内发现了自我深情,在意识到时光荏苒即逝、生命流失不可逆转的前提下,或发现身体之美,或在音声中传递生命意志,或在书法、绘画创作中体现着自由心灵与艺术美的结合,或在发现园林山水之趣中实现心灵超越。他们在艺术种种领域内开始了审美观照,成果丰硕;在时代思潮和生命意志的催发下,魏晋名士做出了多样化的艺术人生选择,集中而深刻地传达着时间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5.
《离骚》是一部伟大的艺术悲剧,它具有惊人的艺术魅力,历代文人雅士推崇备至,评价极高。司马迁说它“虽与日月争光可也”;鲁迅赞它“逸响伟辞,卓绝一世”。《离骚》深刻地反映了屈原的生活真实和他所处的那个社会的真实。主人公的悲惨命运使读者激愤,他高贵的品质使读者心灵受到美的陶冶而兴起“尽忠疾邪之意”,使人产生美德。为追求真理而殉身的悲剧是最广泛最深刻的悲剧,《离骚》所描写的是主义公为追求真理而同邪恶势力终生斗争的悲剧,因此,它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和极高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6.
农民主体性是指农民在乡村治理中拥有的自觉自主意识、权责主体地位、自主选择权利和主动创造能力的有机统一体。它是回答“乡村为谁而兴”问题的关键所在,也构成了乡村善治的重要前提。论文基于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一历史方位讨论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性困境,认识和理解乡村治理中农民主体性现实样态、缘起及其突破路径。  相似文献   

7.
文艺创作作为一种充溢情感和幻想特性的精神劳动,是具有社会审美属性的意识形态。它之所以能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了几千年,正是与人们对它的重视分不开的。它因其有巨大的艺术力量,能够作用于个体心灵和社会整体,收到益知、励志、修德、娱情和干预生活的强烈效果,所以历代的人们才  相似文献   

8.
何清 《求索》2010,(8):192-194
关于意象的研究由来已久,一般学者都将它作为中国古典审美的一个核心论题来讨论。从它生发的文化土壤到其嬗变历史;从它涉及的美学命题到审美范畴;对意象的本体、意象的特征、主体的创造力乃至意象的分类等方面的探讨,都有浩繁的成果。本文从人类艺术活动的意象性出发,认为艺术活动本质上就是意象活动,是一种灌注人类艺术心灵体验的有生命的整体,是人类艺术心灵的直觉图像,是跨越文化局域限制的人类艺术追求之至境。对意象的解读不是逻辑分析和理论求证,而是个性心理能量之间的感应和交换。  相似文献   

9.
发挥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决定性意义。它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科技文化素质的提高都有积极作用 ,而具体表现为“融美于心灵” ,对青少年的情感、精神、灵魂产生深刻的影响 ,所以它是青少年素质得以整合、得以综合性提高的重要途径 ,探索并实施适应 2 1世纪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要求的艺术教育模式是教育工作者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1,(4)
在浮躁的时代,是没有杰作的。或者说即便有杰作,也被时尚所遮蔽。杰作常常并非客观的,它只是在阅读者的心灵反照下才闪耀出天才之光。当所有的心灵之镜,都蒙上水汽与浮尘,杰作就变得模糊了,似是而非了。而在明镜般宁静的心灵面前,就是枯燥的文字也会变得水肥草美。  相似文献   

11.
土屋阳光     
段万义 《今日海南》2014,(10):46-46
正将我童年拥揽入怀的乡村土屋,没有福建土楼的大气,也没有广东碉楼的坚固,更没有安徽马头墙的艺术,然而,她以质朴自然的方式为我心灵珍藏了一束温馨之光,照亮过往与前方。触摸土屋之墙,土砖上的斑驳与沧桑似乎在倒播过往的故事。轻拂细尘,光阴散落,一排排土砖间仿佛又出现了我与伙伴们撒欢的身影。土砖是土屋的坚实依存。制造土砖需要将时间和空间融合好  相似文献   

12.
彭勇军 《求索》2012,(11):159-161
特殊心灵求美的审美态度使得他们有艺术审美的需求,其艺术审美心理结构可以分为审美感知层、审美经验层、审美直觉层三个由低到高的层次。特殊心灵在艺术审美实践活动中表现出的"精彩瞬间",以及特殊艺术审美实践所具有的行为力量能改善特殊审美主体的社会行为,因此探索特殊心灵的艺术感知方式,助其构建艺术审美世界便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与现实价值。文章在讨论特殊审美心理结构、艺术感知方式基础上,分析了特殊艺术审美心理的形成机制与作用,并提出了构建特殊心灵艺术审美世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黑格尔的学说就是其绝对理念(绝对精神)的发展过程,当这个绝对理念走过了逻辑阶段、自然阶段,来到了精神阶段,在精神阶段又按他的辩证法的正反合三环式的步伐走过了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两个领域,便一脚踏进了绝对精神的领域,不过出于惯性它还要走出三步;艺术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我们这里所要看的艺术哲学即“艺术是和宗教与哲学属于同一领域的”,即属于绝对心灵的领域,只有到这个领域,“心灵都解脱了它的客观存在的窄狭局限”,“转到省察和实现它的自在自为的存在”里去了,就是说走过了种种异化的绝对理念到这个领域才可以自己看自己了,美的理念就是这种自我观照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2,(4):61-61
也许您曾经为看不懂演出而烦恼,在高雅艺术的大门外止步不前。其实,只要提前了解演出内容,一定会在演出中发现心灵的契合点,但也请注意,不要在演出中向其他观众讲解介绍,感谢您为大家留下体会艺术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艺术是观照心灵的,是滋润心灵的。书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在市场物欲愈来愈膨胀的今天,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喜爱和重视。特别是青年人,他们一方面面对激烈竞争,努力寻求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又希望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增强底蕴,而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书法艺术自然成了他们了解和学习的载体。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社会急剧变迁的背景下,新生代乡村教师具有"孩子心灵的守护者、教育理念的传播者、新奇世界的展示者和乡村时尚的引领者"等时代特征,但他们在乡村社会中也面临着"物质环境的不适应、婚恋难与亲子分离、乡村制度规范的约束"等文化困境。在理想与现实的迷茫中,新生代乡村教师出现两类群体的分化:随时准备着进入城市的"飞鸽"教师和支援乡村社会建设与发展的"永久"教师。为此,我们提出,应该建立多种类型的津补贴制度、建设功能齐全的"教师之家"、完善乡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试点建立全省统筹的教师调动机制,以为新生代乡村教师提供更好的任教环境,稳定乡村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7.
书讯     
《小康》2005,(2)
《艺术的故事——莫里斯和他的顶尖艺术》河西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莫里斯也许可以算是19世纪英国最有应变能力的设计师之一。虽然从感情上来讲,他极度痛恨工业文明,对田园生活怀着深深的眷恋,面对时尚大都市的诱惑,他情愿躲入乡村之中潜心于设计艺术的探索。但结果却多少有些滑稽的意味,他的品牌成了时尚的代名词。因为一个商业上极其成功的案例而受到客户的追捧。威廉·莫里斯和他的伙伴们创造了荣誉和财富,在当时的商业竞争中赢得了一席之地,更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简洁、流畅的线条、朴素的构图、富有乡村风味的色彩和图…  相似文献   

18.
《春秋》1994,(4)
吴泽浩曾幽默自嘲地对我讲,他是一个“特殊的莫名其妙的人”。而在我看来,他和他所走过的绘画艺术道路,恰恰是用性灵蘸着笔墨,在宣纸上,在中国大地上,在世界东方的山山水水上,碰撞、研磨、泼洒出的一个多色彩的人生与艺术现象,值得一呼一扬。美,浸泡的幼小心灵汕头,中国南海之滨一个风情旖旎的油画般的世界。它,张开母亲的手臂,接纳了吴泽浩的童年,使这个从  相似文献   

19.
《台声》2015,(13)
<正>日前,由大陆著名画家史忠贵院士与台湾著名心灵书法家向立纲先生联袂举办的"心灵艺术美展"在台北市筑空间艺廊成功举行。此次展览以"心灵沟通"为主题,集中展示了史忠贵院士和向立纲先生以"共建中国人的心灵家园"为主线创作的书画精品近100幅,包含油画、水墨、行草书等多种体裁,让两岸同胞共享了一次艺术的盛宴,不少观众深情留言:通过两岸艺术家的这种无障碍的心灵沟通,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部灵魂书,《在榕城:鸣奏三部曲》,因为林登豪别开生面的生命书写,它所折射出的光怪而陆离的城市境界与诗人自身丰富而隐秘的内心世界,不仅曲折幽深、深沉绵邈,诗里行间更有一种"影响的焦虑"·与"存在的变化"——诗人在乡村与城市之维中位移,由此带来的角色变迁与心灵反应,其间龃龉和矛盾的生成关系,于疏离与融入、拒斥与吸引二元对立中,呈现的多重而复合的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