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中非关系的全面提升带来了双边民间交往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非洲工作、留学和生活。目前非洲华侨华人已达百万人之多,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劳工移民、创业移民和过境移民。他们在农业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加工零售等各行业日益活跃,为非洲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从而得到大部分非洲民众的普遍认可与欢迎。但与此同时,华侨华人自身封闭的生活习惯,西方媒体的煽风点火,以及所在国的政治和党派斗争都阻碍了华侨华人积极有效地融入当地社会,从而为自己埋下了安全隐患。因此,非洲华侨华人也面临着自己的生存困境,以及如何妥善处理与当地族群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缅甸华人与当地民族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那些无法融入缅甸社会的中国人因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各种原因而陆续离开了缅甸 ,那些仍然留下来的华人很好地融入了主流社会 ,有时甚至很难辨别出他们与其他诸如缅甸、掸、及克伦等种族集团之间的差别。绝大多数华人能讲缅语 ,并取缅甸名字和穿戴缅甸服饰。更重要的是他们跟缅甸人一样 ,一般都信奉佛教。他们对缅甸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越来越多地同缅甸人通婚 ,促进了华人融入主流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过去半个世纪来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之间密切联系的实证分析,本文认为海外华人与故乡的多层互动推动了跨国华人社会场域的形成和发展.该场域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海外华人借助这一超越民族国家疆界的跨国网络与故乡建立起稳定的联系,推动着人员、观念、商品和资本的跨国流动和交流,国家在塑造这一跨国联系的性质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第二,除了推动社会和商业发展之外,该跨国场域还涵盖了动态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互动,并为创造一个集体性的华人散居者群体认同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三,跨国华人社会的关键性制度机制是推动社会和商业网络整体发展的各类华人社团,它们包括宗乡社团和专业机构等.  相似文献   

4.
贾都强 《当代亚太》2006,4(1):50-57
印尼在1998年以后进入民主转型时期,新的政治社会环境使华人社会全面焕发了生机和活力,但仍存在问题和隐忧。印尼华人社会的未来,既取决于印尼政府更积极的华人政策和公平公正的法律制度,也取决于华人自身的努力及其融入印尼社会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6.
本文介绍了<华人对马来世界的认知:比较的视野>一书收录的各篇论文的主要内容,论述了华人特别是东南亚华人对马来世界认知的特点,指出华人有关马来世界的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当地社会政治的变迁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台湾杨聪荣博士的著作<新秩序下的混乱:从印尼暴动看华人的政治社会关系>, 分析有关暴动发生的过程,发现其中存在着统治精英和社会上的抗争力量从不同方面利用华人问题, 进行 "暴动操作",以之为政治斗争的一种特殊手段;并相应地寻找理论与实践模式来做 "暴动解除" 的设计,根据一定的方案来加以防患,减少其祸害的程度."暴动操作-暴动解除"可以当作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来加以调查研究;值此全球化区域协作、以人为本和人权主义的时代, 印度尼西亚华人可以利用境内外、国内外的社会网络, 对印度尼西亚国内少数极端主义分子的行动加以暴露, 挫败其"暴动操作";特别是, 可以利用中国和东盟的交流合作体系等平台, 参与印度尼西亚的社会发展、国家建设.这一切既敏感又复杂的活动,如能达到理想效果,则是以非政治化、非意识型态化、非族群体化的原则, 用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方式进行操作的一种公共事务.  相似文献   

8.
侨乡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华侨华人研究的重要内容,但经过20多年的发展,其研究的瓶颈开始显现,主要表现为缺少理论体系的支撑.郑一省教授的<多重网络的渗透与扩张--海外华侨华人与闽粤侨乡互动关系研究>一书力图从侨乡研究最薄弱的理论环节入手,在"网络学"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多重网络"概念和理论,对海外华人与侨乡关系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新探索,"从理论上弥补了侨乡研究的不足",也对推动华侨华人学科的理论建设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二战以前,马来亚的华侨不仅人口众多、经济实力雄厚,而且其经济活动遍及马来亚的生产领域和分配领域的各个方面,因而在对马来亚的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同时,也对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关系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沟通和增进中国与马来亚的贸易往来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民国时期南洋华侨的文化认同与适应问题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本文对1929年6月由国立暨南大学组织召集的第一次南洋华侨教育会议,以文化认同与适应为视角进行初步研究,旨在探讨教育对华侨的文化、社会认同与适应的建构、贡献及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试图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分析泰国南部穆斯林分离主义运动产生的内在原因,并就泰南地区如何走出民族整合困境提出若干见解。泰南马来穆斯林社会的失衡状态表现为政治精英的缺失和伊斯兰教的政治化倾向。从表面上来看,泰国政府通过实施教育促进计划成功地实现了伊斯兰传统教育机构——波诺的现代转型,然而事实证明,教育改革政策并没有加强马来穆斯林的国家认同,而是导致了相反的结果。因此,泰国只有尊重马来穆斯林的文化传统,恢复马来穆斯林社会结构的内在平衡和提供多样化的制度选择,才有可能走出民族整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中叶以前,华侨与家乡的联系主要依靠往返海外与国内乡里的水客。本文认为,正是这些往返于海外和闽粤侨乡的水客,加强了海外华侨与家乡亲人的联系。水客不仅是侨批业的创始人、金融网络的建构和经营者,而且也是海外移民网络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国家间关系是促进当前东南亚华文教育出现热潮的主要推手,日益提升的中国—东盟经济贸易关系为东南亚华文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不断深化的中外人文交流则为东南亚华文教育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展望未来,东南亚华文教育将会有一个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  相似文献   

14.
The Festival of the Holy Spirit was considered the most important religious celebration in nineteenth‐century Rio de Janeiro. I discuss the popular practices of music, dance and theatre during the festival. By merging European waltz and the African batuque, the heterogeneous public re‐created and re‐invented a number of new genres that are at the roots of twentieth‐century Brazilian popular music. The festival of the Holy Spirit allows an examination of elite strategies and municipal policies regarding popular culture. In this respect, it is remarkable how much political use the Brazilian Empire made of the festival of the Holy Spirit and how its revellers fought for their celeb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