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笔者曾发表《俄罗斯重评斯大林》和《还历史公正——俄罗斯对全盘否定苏联历史的反思》等文章,反映当前俄罗斯学术和社会思潮动态,引起社会较大反响。也有不同看法:认为目前在俄罗斯根本不存在对斯大林的“重评”思潮,当然也不存在对苏联历史的重新评价。其实,俄罗斯对苏联历史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30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前往莫斯科南郊“布托沃射击场”的大清洗纪念地,悼念死于斯大林大清洗的遇难者。此地原为大清洗时的一处刑场,至少有2万人丧身于此。普京是对大清洗历史正式表态的第一位国家元首。  相似文献   

3.
斯大林破例出席告别宴会 时间在流逝,1949年12月已一去不复返,1950年1月即将过去,2月临近,签订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周年日也将随之到来。 在一次会晤中,毛泽东向斯大林提出一个请求,他说:“斯大林同志,我们想在签订条约后举行一个小型招待会。” “那当然。”斯大林回答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俄罗斯出现了一股"斯大林热". 斯大林已作古半个多世纪,可以说,他已经成了真正的历史人物.那么,为什么当今的俄罗斯又出现了"斯大林热"?解读近年俄罗斯"斯大林热"的含义,无疑应从俄罗斯当代最热点的问题,即俄罗斯人最关心的、造成他们心灵创痛的问题着眼.  相似文献   

5.
论科学评价斯大林的功过和历史地位的三个基本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斯大林担任苏共总书记长达30年,他既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人物。对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功过的评价,成为后人长期争议的课题。长时期以来,斯大林不但遭到西方敌对势力的攻击和诽谤,更遭到了党内赫鲁晓夫之类人物的丑化和玷污,对于这些,现在需要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6.
《党史文苑》2002,(3):40-41
党史文苑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赫鲁晓夫揭露“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行动。的确,他在二十大的秘密报告中分析太少,主观的成分太多。将极权主义问题归结为外部原因和独裁者的坏性格,这是个便当而有效的办法,却没有揭示出其深刻的根源。赫鲁晓夫的个人政治算盘也是一目了然:他率先揭露“个人崇拜”,立即就将最亲密的竞争者和对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冻结起来,这些人和他恰好都是斯大林的亲信。所有这一切都不错,然而对于历史和大政治说来,他的政治行动的实际后果却具有重大的意义。对制度的化身斯大林的批判,不仅…  相似文献   

7.
一、“歌中之歌”的由来和涵义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开辟了世界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共产主义运动的新时代。历来众多名家对这本作为历史丰碑的马克思主义经典名著都作出了很多精彩的高度评价。斯大林曾经一语破的,热情赞颂此书是“马克思主义的歌中之歌”。这一名言警句出自何处?在已出版的《斯大林全集》、《斯大林文选》等著作中均未查到。我《早见到此话是在苏联国家出版局1948年出版的《<共产党宣言>一百年》一书。显然这是出自尚未公布的斯大林文稿。后来,苏、中等国学者引文大概均源于此。斯大林在这里所用的“江中…  相似文献   

8.
范建中 《唯实》2001,(2):43-49
普京的治国目标和国内政策取向2 0 0 0年 5月 7日 ,普京正式就任俄罗斯第三届总统。这标志着俄罗斯的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作为俄罗斯新世纪的首任总统 ,普京面临的挑战性的问题就是把一个什么样的俄罗斯带进 2 1世纪。对于这一问题 ,普京在竞选期间的一系列言论已作出了回答。普京的战略目标是把俄罗斯变成一个伟大的国家和富强的民族 ,即“强国”和“富民”。他在《千年之交的俄罗斯》一文中指出 ,“俄罗斯在政治和社会经济动荡、剧变和激进改革中已精疲力竭”,“俄罗斯正处于其数百年来最困难的一个历史时期”。1他说 ,俄罗斯已不…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新闻网站7月30日报道,俄罗斯最近对历史教科书进行调整,名为《俄罗斯现代史1945-2006》的教师手册即将发到各中小学。该书对涉及苏联历史和斯大林等重大问题的评价产生  相似文献   

10.
1956年9月,毛泽东对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代表团说,他在见到斯大林之前,从感情上讲他对斯大林就不怎么样。这是为什么?除了斯大林个人性格因素外,主要是因为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犯过错误。这不仅仅是指王明问题,抗战胜利后,斯大林在中国革命问题上做的一些事情仍然使毛泽东感到不满。1945年8月,斯大林发来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不让我们革命”;1949年1月,斯大林发来另一封电报,毛泽东说斯大林想搞“南北朝”1945年8月20日,苏联红军驻延安情报组给毛泽东转来一封密电,落款用的是“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名义。当然,谁都知道它出自…  相似文献   

11.
2001年夏,金正日访问莫斯科时,俄罗斯总统驻远东联邦区前全权代表康斯坦丁·普利科夫斯基曾连续3周陪同金正日乘坐他的专列。他在回忆录里介绍称,金正日的专列是当年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送给朝鲜前领导人金日成的礼物,后来朝鲜对其进行了改造,在专用车厢的地板上铺了防弹装甲,让它成为了一个“带轮子的完美要塞”。  相似文献   

12.
数字     
《廉政瞭望》2009,(10):7-7
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目前评价国内政治和经济情况时说,贪官控制着这个国家,而一些企业家除了出售俄罗斯的资源外,其他什么也不做。他表示,腐败现象范围广,历史根源深,“我们必须铲除它,但这并不容易”,必须实施经济改革,如果仅靠出口能源,俄罗斯“没有出路”。  相似文献   

13.
1927年4月26日,斯大林收到一封标有“绝密 亲启急件”的文件。这是皮亚特尼茨基写给斯大林的一封信。信中写到:致斯大林同志: 以下是邵力子同志发自海参崴的电报副本: “致彼得罗夫①:上海使我很担忧,我不能充当反革命的武器,我请教如何作斗争。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候复。邵力子。 4月 23日。” 请告知是否需要给他答复,给他作怎样的答复。 皮亚特尼茨基 绝密文件中提及的“现寄回斯大林的照片”一事,系邵力子离开莫斯科回国之前,斯大林委托邵力子将自己的一张签名照片带给蒋介石。一星期后,在上海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四…  相似文献   

14.
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作为西方世界“和平演变”的武器.其破坏性早已被苏联东欧国家的剧变所证实。它承认支流.否定主流.孤立分析历史进程中的某一事件进而否定整个历史进程的特征.更是让许多专家学者直指其实质就是历史唯心主义。自赫鲁晓夫以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从萌芽到形成一股思潮.矛头直指苏联社会主义制度标志性的代表人物和重要事件.力图通过否定斯大林、否定列宁、否定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等来彻底摧毁苏联的历史功绩.制造俄罗斯历史的断裂带。  相似文献   

15.
《支部生活》2011,(5):49-49
1945年6月,莫斯科卫国战争胜利大阅兵前的一周,斯大林把朱可夫叫到别墅,问他会不会骑马,朱可夫回答会。斯大林告诉他,他得负责大阅兵那天的检阅,朱可夫大为吃惊,坚持让斯大林本人检阅,但斯大林说自己老了,他还向朱可夫推荐:“我建议你骑那匹自马,布琼尼元帅会指给你看的……”  相似文献   

16.
苏共解密档案证明,1947年11月30日,毛泽东在致斯大林电报中,的确曾考虑过让“除中共之外”的“所有政党”,在中国革命胜利后离开政治舞台。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要取消“民主党派”,而必须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正确的解读。至于米高扬“报告”所宣称的,由于听了斯大林1948年4月20日复电“建议”,中共才“改变了对资产阶级政党的政策”,这一“结论”有悖于历史的真实。但我们也不能因此而完全否认斯大林复电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党课》2014,(3):125-126
苏斯洛夫是苏联政坛的传奇人物,从1947年成为苏共中央书记起,到1982年去世,历经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三朝,长期主管苏共的意识形态领域。然而,俄罗斯研究专家蓝英年教授批评此公:“如果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里,以他的水平和能力,充其量当个不受学生欢迎的中学老师。”  相似文献   

18.
李兴耕 《党史博采》2005,(1):113-116
赫鲁晓夫是苏联领导人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直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国内对他仍然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是修正主义者;有的认为他的改革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灵魂;有的认为他既有巨大功绩,又有严重错误;有的否定他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评;有的认为这是他一生的主要功劳;有的认为他对个人崇拜的批判是不彻底的.赫鲁晓夫具有两面性.他进行了体制改革的初步尝试,但是没有取得成功.他在理论上既有右的东西,也有左的东西.通常是左和右混在一起.  相似文献   

19.
"划江而治"的风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解放战争三大战役结束后,斯大林是否曾劝阻解放军渡江问题,上个世纪80年代进行过热烈争论.1994年俄罗斯<近代和现代历史>杂志登载了俄罗斯科学院齐赫文斯基院士<1949年1月斯大林与毛泽东的函电往来>一文,公布了斯大林与毛泽东就中共对国民党发动的和平攻势应采取何种策略问题的往来函电.  相似文献   

20.
1952年8至9月斯大林与周恩来会谈经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2年8至9月,周恩来访问莫斯科期间,斯大林同他曾举行会谈。会谈速记录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这是继毛泽东来访后,斯大林生前策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在莫斯科会见中共中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层代表。8月20日,周恩来与斯大林举行第一次会谈。下面援引会谈速记录。“斯大林:我们也应当感谢中国人民在进行正义的斗争。中国方面的巨大援助还在于中国向我们提供了橡胶。所以我们要感谢中国。周恩来:很遗憾,中国对苏联的援助是不够的。斯大林:你们取得政权晚了,晚了30多年。周恩来请求允许他谈一谈中国代表团来访的目的。他说毛泽东的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