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行政法理论基础若干观点的评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前学界颇重行政法学理论基础之探讨,观点纷呈。但这些观点总体言之尚停留在较为肤浅的认识层次上;具体而论笔者以为:“平衡论”在其内涵、语义、性质、行政机关和公民的地位与状态、行为规则等方面存在若干缺陷和质疑之处;“控权论”则将控权与保权相对立,认识有所片面;“管理论”从行政管理层面界定行政法,似有行政法与管理不分之嫌;“服务论”则以服务行政为中心,将行政中的一种功能与行政法相混且其概括并不确切。  相似文献   

2.
对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究竟需要构建一门什么样的行政法学科?当今我国行政法学界对这个命题的回答形成了不同的观点。笔者认为,行政法的基本价值取向应当是“控权”和“服务”。行政法是一部“控权法”加“服务法”,是控制行政权的法,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民的法。控权和服务是双向的,共同构成了行政法学理论基础的两个支点。  相似文献   

3.
再论市场经济与行政控权理论程干远1994年我和李载华同志曾在“学海”杂志上发表《市场经济和行政法学“控权理论”的思考》一文,引起行政法学界的兴趣和争论。争论的焦点是西方国家行政法学家提出的行政控权理论是否只能适用于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而不适用我国社会...  相似文献   

4.
控权——平衡论——兼论现代行政法历史使命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控权——平衡论——兼论现代行政法历史使命郭润生宋功德控权——平衡理论是在批判吸收“管理论”之合理因子与“控权论”之合理内核基础上,对“平衡论”的一种完善,同时亦赋予“平衡论”以新质。控权——平衡论揭示了现代行政法之历史使命,并为其实现提供了较为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北方法学》2022,(5):20-29
生动的立法实践及法典化的发展态势业已表明,行政法法典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新时代行政法的法典化要以行政实践需求为导向,基本旨趣应在于完善和发展行政法制度及理论体系,并立足于行政实践为行政充分授权,以促进行政权高效运行,促使行政对社会关切问题及时作出回应,进而深化改革,优化管理和服务,充分调动行政活力、社会活力、市场活力。但传统以规范主义和控权论为基础所建构的行政法理论体系,陷入了将行政法及行政程序等同于控权工具的理论认识误区。面向行政的行政法及其法典化的理念和理论基础,应超越行政权“恶性”“侵益性”的预设,由规范主义“控权”转向功能主义“授权”,“授权论”应成为中国行政法学理论基础的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如何认识和看待我国行政法的作用,行政法学界有着不同的看法。从行政法的“保权”和“控权”作用的角度来总结行政法应该具有的作用,这是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行政法作用问题争论的焦点之一。所谓行政法的“保权”作用,是指行政法对行政权力有效行使的保障作用和行政法对提高政府  相似文献   

7.
本文认为,“平衡论”是80年代初中期我国行政法学界发生关于行政法的“控、保权”之争后形成的主流观点的延续和发展,在我国体制转轨时期提出“平衡论”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但“平衡论”自身存在的疏漏在很大程度上又妨碍了其积极作用和理论潜力的发挥,应将其改造和完善成为主张西方行政法先进经验与我国行政法传统相结合、西方控权模式与我国国情相“平衡”的理论,并将其正确定位为我国体制转型阶段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再论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精神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再论现代行政法的平衡精神王锡锌考察行政法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行政法经历了由古代"管理法"、近代"控权法"到现代"平衡法"趋势日益明显的过程;①比较两大法系的行政法制度,则又能见到,以强调管理、效率为特色的大陆法系行政法与以强调控权、民主为特色的英美法...  相似文献   

9.
邹焕聪 《法学》2022,(10):3-1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群防群控,以基层治理方式和基础性机制实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公私合作应对,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合作规制的新模式。面对以群防群控为代表的社会合作规制的运用,传统行政法在政府责任理念、纯粹公法制度、行政控权规则、硬法规范结构等方面遭遇重大挑战。为此,从行政法治理论创新上看,要塑造以政府担保责任为主导的新行政法治理念,形成落实社会主体责任分配的“私行政法”,发展以调整行政担保义务为实质和兼控社会合作规制权的“担保行政法”,构建软硬兼施的“平衡行政法”。就行政法制度嵌入而言,需实现社会合作规制立法与新行政法理论的对接,针对《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缺陷,分别从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健全、公法私法混合制度的嵌入、政府担保责任规则的建立、软硬平衡法规范机制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体系化设计和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现代行政法本质上是平衡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行政法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作为行政法主体一方的行政机关拥有国家权力,是管理者;其相对一方则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不拥有国家权力,是被管理者。这就决定了行政法的本质随着不同时代、不同国度对行政法主体双方地位的不同规定而有截然不同的表现,而不象调整平等主体之间关系的民商法的本质表现得那样稳定。在一个强调行政机关主导地位和公民服从地位的时代和国度,行政法的本质只能表现为“管理法”,其特征是以行政组织法和行政行为法为中心,缺乏行政程序法和行政监督法,不存在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而在一个强调公民权利、害怕行政专横的时代和国度,行政法的本质则可能表现为“控权法”,其特征是行政法的宗旨主要为控制行政权、保护公民权。管理法和控权法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虽然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有其进步作用,但都明显有其偏颇之处。  相似文献   

11.
孙笑侠教授在其《法律对行政的控制——现代行政法的法理解释》中写到“行政法比其它一些部门法更需要理论,这不仅仅是针对中国,还包括世界各国的行政法。行政法特别需要理论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问题。”而之所以如此,在我看来,一个极重要的原因乃是因为  相似文献   

12.
经济适用房入住资格的行政法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允 《研究生法学》2009,24(3):70-75
随着房价的持续攀升和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经济适用房问题频频走进媒体的视野,也引发了人们对“经济适用房”到底“经济”了谁的深刻反思。笔者在借鉴行政法控权理念的基础上,对经适房入住资格问题进行了行政法上的解构。笔者在第一部分对选题理由和思路做了概要说明,并将入住资格划分为申请资格、摇号资格和购买资格三个方面;在第二部分首先对入住资格从申请者和被申请者两个角度作了行政法视野上的定位;其次从行政组织、行为和救济三个角度分别对入住资格做了进一步的剖析,依次阐述了权力行使主体、入住资格的立法层级配置、政府组织摇号行为以及对入住资格的救济手段和方式等问题;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笔者的思考和态度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行政法的核心是调整行政主体的行政权力和行政相对人权利之间的关系,行政法的目的即在于使二者形成一种协调、互动的关系。和谐社会是行政法治的社会,而行政法治是通过"控权"得以实施和实现的。"多元控权法"是现代社会变迁引起的行政法理论的产物,它契合了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过程中,对"多元控权法"的行政法理论还应当进行具体制度的构建,以最终实现行政法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政府发展职能。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除传统管理职能外,政府还肩负着重要的发展职能。与管理职能的谦抑性质不同,发展职能需要政府积极作为。管理职能最早局限于秩序行政,后发展到福利行政和风险行政,追求存量优化和社会公平,政府呈现的是“管理者”身份;而发展职能则以增量发展为目标,政府通过政策引领、资源配置、直接参与和风险管控来实现发展任务,其身份更多体现为“经济人”。发展职能已为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但实践中发展职能及手段缺乏法律支持,也存在着许多违法和权力滥用的现象,需要行政法的全面调控。从发展职能履行手段的视角分析,涉及许多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建构,立法任务艰巨。但面对政府发展职能及其履行需要,行政法必须作出积极回应。行政法要确立以整体利益和个人权利并重的双重价值目标,为政府发展职能的有效履行提供法律支撑,同时对其权力运行加以规范控制。行政法学也需要走出以规范管理职能为研究重心的局限,建构双重职能下的行政法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论新一代行政法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论新一代行政法治笑侠引言作为近代革命产物的、以法国为代表的行政法主要是通过实体法规则来控制行政权力的(我们称之为实体控权模式的行政法或传统的行政法),其特点是:从行政行为结果着眼,注重行政法实体规则的制定,坚信详尽的实体规则对于权力的控制功效,行政主...  相似文献   

16.
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基础理论,行政法学亦不例外。然而,我国行政法在被引入和改造的过程中,对何为其基础理论至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对“控权-服务”论进行系统阐述和分析,旨在对此理论的正确认识和我国行政法基础理论的探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7.
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回溯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 传统行政法控权理念的核心可以归结为:行政法是保障个人自由、控制行政机关权力的法律。以此为轴心,它对行政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以公民个人权利为本位、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为基础的系统认识。它在不同国家形成和存在的条件有较大不同,赞成这一核心观念的学者在讨论具体行政法问题时的理论也有相当差异。为集中并简化讨论的需要,本文着重以控权理念所源起并获典型发展的英美国家的一些学者论述为考察对象。其中,戴雪在《英宪导论》中的论述是本文研究的主要材料。这样做的考虑有三:其  相似文献   

18.
现代行政法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三种形态:第一形态以“国家行政权——公民自由权”为主轴。第二形态以“自由权和社会权——国家行政权”为主轴。第三形态以“自由权和社会权——公共行政权”为主轴。形态的变化揭示了我国行政法通过权利保护范围与权力主体结构的交替延展得以进化的规律。从阶段上讲,现代行政法在我国已经完成了从第一形态到第二形态的转变.  相似文献   

19.
政府权威是行政法领域的概念。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政府”,是指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即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政府即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所谓“权威”,有两种含义,一是使人信服的力量和威望;二是在某种范围里最有威望、地位的人或事物。政府权威包括权力权威即政府拥有的权力和非权力性权威,亦即政府的威望。而在行政法中“政府权威”最好的诠释应该从行政的定义入手。对于行政法的定义,主要的、较有影响的流派有3个,即管理论、控权论和平衡论。 管理论在早期特别是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前苏联、东欧国…  相似文献   

20.
行政法主要是调整国家行政机关与其相对人之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在我国,人们常常只从解决行政纠纷上来理解行政法的本质,往往忽视行政法对行政权的控制功能,本文就行政法的控权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