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藏南地区是中印两国边界东段的争议领土,近些年,印度企图将其在藏南地区建立的“阿鲁纳恰尔邦”变为印度未来的“发电站”而大量修建水电设施。印度的开发行为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的周边安全,它会造成中国水权的潜在丧失,强化印度对藏南地区的实际占有和控制,增强中印领土问题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加剧中国对领土主权维护的难度。对此,中国应该对印度这种侵犯中国主权的行为给与坚决抵制,加大对西藏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同时努力寻找利益共同点,探索合作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毅 《东北亚论坛》2015,(1):60-71,128
主权宣示是国家主张和实际行使领土主权的表现形式。实践中存在形式多样的主权宣示方式,如立法性宣示、实施行政管理和司法管辖性的宣示、文化形式的宣示等。主权宣示与有效占领是点与面的关系,满足充分性、持续性、和平性、合法性要求的主权宣示证据的积累,通常可以作为国家确立有效占领的依据。对于存在对抗性主权主张的领土,国际司法或仲裁机构习惯采用的将争端双方的主权宣示行为综合起来考察,通过比较以得出何者的控制更为充分或有效,从而决定领土归属的做法,对存在未决领土争端的当事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我国应在主权宣示行动的常规化、制度化和程序化等方面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为巩固和维护我国的固有领土主权提供充分的证据支撑。针对与我国存在领土争端的有关国家近年来渐进地、有计划地实施"主权宣示"意图的行动,我国必须高度关注,积极采取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3.
近五年来,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局面。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惹事,也不怕事"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理论。中印双方通过高层互访、经济合作、外交和谈、军事沟通、民间交流等形式深化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管控机制。中国政府在应对"帐篷对峙"、"藏南演说"、"中国入侵论"等危机事件中较好地管控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危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相似文献   

4.
中印边界从未正式划定,但两国间存在着由双方历来管辖所及而形成的传统习惯线。目前的双方实际控制线是在传统习惯线中国一侧的土地上形成的。分水岭只是地理特征之一,不能作为判定边界的唯一和决定性因素。中印边界最大的争议在东段。中国对东段边界传统习惯线以北的门隅、洛渝、下察隅地区的管辖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所谓西姆拉条约是无效的,所谓“麦克马洪线”是非法的,历届中国政府都没有承认。中段有大约两千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现不在中国控制之下。西段阿克赛钦等地区历来是中国的领土,且一直在中国的管辖之下。中印边界争端只有通过友好协商、互谅互让才能取得公开合理的全面解决。  相似文献   

5.
自印度独立以来,印度各个时期的执政当局在民族国家框架下对英属印度西北边疆观念进行继承和调整。印度西北边疆政策主要围绕着以下几点展开:其一,防范巴基斯坦,维护1947年印巴分治、1972年瓦解巴基斯坦以来印度所获得的胜利果实;其二,遏制来自巴基斯坦的恐怖主义势力,保障印度西北部各边疆邦的安全;其三,打击克什米尔和旁遮普地区的分离主义势力;其四,对中印边界西段实际控制线以西的地区进行有效占领。  相似文献   

6.
2014年12月15日,丹麦向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CLCS)提交正式文件,主张该国拥有包含北极点在内的89.5万平方公里的北极区域的主权。丹麦不是第一个提出北极领土诉求的国家,但其举动反映出"200海里以外大陆架"划界问题已成为北冰洋沿岸国家1争夺的焦点。本文在梳理相关争端的由来及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北极领土争端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
1962年的中印边界战争以印度彻底失败、中国获胜并单方面停火撤军而宣告终结。中国并没有凭借胜利去追求自己的领土要求,而是退兵静候印度前来进行边界谈判。这样的战争和这样的战争结局在世界历史上实属罕见。2002年是中印边界战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和印度最终解决边界与领土争端之前,实际控制线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战略利益矛盾,中印双方对实控线的位置存在不同认知,难以就澄清和划设实控线的问题达成一致。实控线认知差异也持续引发中印在边境实控线地区发生军事对峙。从中国对解决边界问题的总体战略谋划、中印双边关系以及相互战略安全着眼,有必要在高度务实的基础上探寻管控实控线态势的新路径,为最终解决边界问题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黄岩岛事件因菲律宾挑战中国对该岛的固有领土主权而起,其主权归属也是菲方试图与中方争辩的焦点。双方在事件发生后重申了各自的主张,提出了本国的法律和事实依据。根据相关国际法和事实,中国不仅拥有黄岩岛的原始主权,该权利还经中国明确表达行使主权的意图与持续、和平、有效地行使主权转化为完整的领土主权,且有效存续至今。菲方无权依据有效控制对抗中国对该岛的既有合法主权,亦无法通过时效等其他任何方式取得该岛的主权。  相似文献   

10.
中印东段边界真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印边界最大的争议在东段。东段边界传统习惯线在喜马拉雅山南麓是不可否认的历史事实,这也可以从1938年以前印度官方地图得到证实。非法的“麦克马洪线”是英国侵略政策的产物,中国从未承认过。该线和东段传统习惯线之间的地区历来属于中国。英国并没有在那里行使过管辖权,印度只是在五十年代初才强占了这一地区。印度以所谓分水岭原则强调“麦线”是中印东段的天然边界。这一说法缺乏历史和地理根据。“麦线”是殖民主义者留下的混乱遗产。中印边界争端需要从政治上考虑,通过谈判,采取互谅互让态度来取得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11.
很长时间以来,获得独立主权的印度并非在权力的真空中使用权力。与邻国的博弈也并非是无实之花。面对与中国有争议的中印边界东段,印度并非茫然无所适从。在争议明显存在的情况下,印度置事实不顾而对争议区采取行动,试图塑造出一种超逻辑的社会结构。为保证这一社会结构的存在,印度就以要素配置的延续性来确保。正是在这样的逻辑下,印度加大对中印东段争议区的社会治理及认同塑造。鉴于中印边界东段争议区的人们并非普通人,而是国家战略资产的认识,印度采取亲民举措便变得顺理成章。此举在本质上不仅操纵了印度人乃至国际社会对中印争议区的记忆密度,而且还定位了中印争议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达到以时间为空间塑形、以空间为权力增色的形式控制效果,及人为制作历史的目的。同时还能强化了印度在该地区的信誉,并使该地区陷入可能的动荡之中。  相似文献   

12.
杨昊  蔡拓 《国际安全研究》2013,(3):75-87,157
国家间的领土主权争端反映的是国家之间在对地球空间产权私有化过程中的分配矛盾。建立在私有化分配方式基础上的领土主权争端已经成为威胁国际稳定、阻碍地区共同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应对领土主权纷争的传统手段也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需要。争议领土公地化为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即通过订立维护领土公共性功能的国际条约、创设有效的多边协商机制以及强调多元行为体的共同参与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争议领土公地化,从而克服由私有化分配方式制造的困局。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已经出现了运用公地化策略解决国家间领土主权纷争的成功实践、其中有代表性的包括国际社会应对南极洲主权争议的"冻结主权"原则的实践,中美洲三国对丰塞卡湾的共同行使主权。这些成功实践既涉及地球特殊空间,也涉及一般化的国家间领土主权争议。通过对国际社会中成功实践的考察,探索实现争端领土公地化的关键要素,有助于丰富应对领土主权争端的思路和手段。  相似文献   

13.
喜马拉雅山东段,习惯上指西起不丹边界、东至中印缅三国交界处的高山峡谷地带,包括我国西藏东南端和印度以未被我国承认的“麦克马洪线”为依据建立的“阿鲁纳查尔邦”的主要地域。同中印边界其他地段相比,该地区在十九世纪以前更少为世人注意,中外及西藏的历史文献对该地的详情也缺少确切记载。下察隅地区位于东段喜马拉雅山地的极东端,1910年前后中国与英属印度在此进行了一场具有特殊意义的角逐,这场纷争所涉及的问题直  相似文献   

14.
日本与邻国中国、俄罗斯和韩国的领土主权争端都爆发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四国的领土争端存在类似性,如与历史主权、二战期间和战后的相关条约以及美国的积极干预密切相关,通过历史回顾及对条约的解读,以国际法的视角得出结论,日本企图以无主地先占或时效理由主张钓鱼台列屿的主权是无国际法根据的.  相似文献   

15.
2018年12月21日,中国与印度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中印人文交流机制的建立,是促进中印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前提。新时期中印人文交流虽有发展,但其诸多复杂问题值得深入探讨,某些负面因素的制约不容忽视。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多管齐下,采取各种必要的措施,着力培养相关人才,才可确保中印人文交流顺利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6.
民族主义是影响中东国家边界领土纠纷的重要因素之一.从国内层面讲,民族分离主义往往会诱发相关国家间的边界领土争端.从国家层面讲,边界领土问题与中东民族主义自身的发育情况、民族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诉求,以及民族主义思想与传统观念的格格不入等因素密切相关.从超国家层面讲,泛民族主义不仅容易导致国内族际冲突的外溢,而且容易引发与现存主权国家体系的冲突,由此产生边界领土纷争.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的边界政策是在解决与缅甸等周边邻国边界争端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体现了和平协商、互谅互让与相互调整以及睦邻、安邻等特点.由于一些海上邻国对中国海洋领土主权的不时挑衅和侵犯,中国维护海洋领土主权及权益面临着巨大挑战,也使"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受到了质疑.不过,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中国政府要做的不是放弃这一政策,而是应采取积极有力措施强化其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18.
从非传统安全视角看,中东领土边界争端与资源安全、经济安全,以及恐怖主义等因素休戚相关.中东重要的石油和水资源的来源地或储藏地通常位于有争议的边界地区或近海经济区内,从而导致中东地区的资源冲突和经济要道争夺往往与边界领土争端相互交织.恐怖主义不仅激化了中东国家间的仇恨,造成边界领土争端进一步复杂化与国际化,而且常常阻断边界领土争端和平解决的进程.从安全视角讲,解决中东国家领土与边界纠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转变国家安全观念与确立有效的地区安全机制.  相似文献   

19.
吴传华 《亚非纵横》2012,(1):41-48,60,62
摩洛哥和西班牙隔地中海相望,长期保持着传统特殊关系,同时两国之间就休达和梅利利亚两个飞地城市以及佩雷希尔岛等摩洛哥沿海一些岛屿的主权归属问题存在争端。2002年7月爆发佩雷希尔岛危机,造成双边关系恶化和地区局势紧张。两国领土争端短期内难以解决,将是影响双边关系乃至地中海地区局势的一个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20.
浅析制约中印关系发展的几个主要因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中印两国是山水相连的邻邦 ,有着相同的过去和现在。长期以来 ,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但是 ,由于长期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下 ,印度当权者继承其安全理论 ,为中印关系的发展投下了深重的阴影 ;中印边界的领土争端 ,更成为制约两国关系发展的直接诱因 ;容留达赖流亡集团又是牵制中印关系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 ;印巴关系难以调和 ,也影响中印关系的改善。然而 ,和平与发展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