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亚北非动荡对地区格局、阿拉伯世界及中东力量对比、地区发展前景、大国角逐态势等产生重要影响,其动因深刻复杂,未来演变趋势尚不十分清晰,值得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王南 《亚非纵横》2011,(5):25-29
西亚北非发生变局,对相关国家和地区局势发生了巨大和深刻的影响,并对以西方为主导的现有国际秩序产生冲击。而今变局仍在持续、变化和发展之中。国际社会一直对此予以高度关注。有关变局对于相关各方造成的影响,也是值得各方关心和热议的话题。变局将对西方产生何种影响?本文认为应从西方的主要利益关切、西方所依托的主要势力、西方应对变局的做法及效果等方面,加以观察和评判。  相似文献   

3.
西亚北非动荡因叙利亚危机持续发酵及地区部分国家政权重建将出现长期化趋势.阿拉伯国家向何处去,成为转型国家面临的严峻课题.动荡使本地区国家关系更加复杂,地区格局面临新的调整,地区大国间矛盾和力量消长,将影响有关国家政局和热点问题走向.美国推出以“价值观外交”为核心、以“新干涉主义”为手段的新中东政策,旨在维护对中东的主导权,并为其战略重心东移扫清障碍.中国坚持不干涉内政政策,尊重有关国家人民自主选择的原则立场,得到国际社会理解和肯定.  相似文献   

4.
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以来,马来西亚兴起伊斯兰复兴运动,对马来西亚的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马来西亚伊斯兰复兴运动组织的个案研究,分析各种复兴运动组织的目标、策略和活动方式,探讨复兴运动的不同模式及其与马来西亚政治发展的关系,以加深认识伊斯兰复兴运动的本质和自身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试析马来西亚伊斯兰金融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受美国领导的全球范围的反恐行动影响,中东地区的大量投资者不断转移投资地点,将原先投资于伦敦、纽约等西方金融市场的资金转移至其他地区。马来西亚作为一个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国内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有较好的金融基础,自然吸引了不少此类资金,刺激了国内伊  相似文献   

6.
2009年底以来,“基地”组织在也门的恐怖活动由长期隐性状态迅猛发展为显性状态,“基地”以也门为据点掀起了新一轮国际恐怖主义浪潮。其在战略目标、活动空间、恐怖手法等方面反映出“基地”实力消长的新变化,对“基地”在也门的活动趋势、国际反恐斗争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9·11”恐怖事件袭击以“四两拨千斤”之势,撬动全球唯一超级大国,进而搅动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美国出于一己私利,试图以两场“反恐战争”来“改造”中东和中亚,但效果乏善可陈。当前,“伊斯兰国”全面肆虐,美国虽未放弃反恐领导权,但行动上畏首畏尾。可以预计,美国反恐的退缩、欧洲反恐的无力和众多发展中国家反恐的困境,难以有效遏制恐怖主义的猖獗势头,使国际反恐面临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王雷 《亚非纵横》2014,(6):1-14
“伊斯兰国”极端组织兴起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并对中东政局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和影响:导致中东政治版图、地区秩序呈现了重组的趋势;引发了相关国家外交政策、对外战略的调整;中东地区的宗教、权力、思想观念之争日益尖锐;恐怖主义活动进入了新的活跃期。总体来看,中东政局未来走向存在较大变数,但就当前情况来讲,域外大国特别是美国发挥何种作用、中东地区大国发挥何种影响,以及“伊斯兰国”的扩张势头能否受到有效压制将是三个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伊斯兰国外线扩张,既为叙伊主战场危局所迫,又系其自身战略进取,形成了多方向、大跨域的溢出效应和战略影响,并触发国际恐怖主义分化重组和方略调整。就主战场危局而言,主要表现为战役战术回旋空间被大幅压缩,基层指挥员大量阵亡,财政状况恶化,武器弹药供应紧张,以及拉卡、摩苏尔被围困等。但反观伊斯兰国的价值追求和最高斗争目标,其外线扩张又属于主动和积极的战略进取。从外线扩张的范围看,伊斯兰国主要在伊斯兰世界和欧洲展开活动,但其影响已超越了上述地理区域。从效应看,外线扩张不但支援了巴格达迪率主力在叙伊战场的搏杀,还搅动北非、西非、东非、阿拉伯半岛、南亚、中亚、欧洲几无宁日。由于催生伊斯兰国现象诸因将长期存在,故伊斯兰国短期内恐难被消灭,国际反恐斗争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国”的极端主义理念、政治追求和战略战术决定了其扩张需求.“伊斯兰国”对外渗透和扩张主要指向伊斯兰世界,包括位于中国周边地区的南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这种渗透和扩张严重威胁相关地区和国家的安全与稳定,增加了世界各国面临的核恐怖主义风险,也对中国的安全和利益构成了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11.
正伊斯兰马格里布基地组织(Al-Qaeda in theIslamic Maghreb,以下简称北非分支)是基地组织在北非的分支机构,它活跃于阿尔及利亚、利比亚、马里等国,2012年初以来,北非分支趁北非乱局尤其是马里北部动乱之机在北非、西非大搞扩张,一度控制马里北部大片区域。2013年1月,法国出兵帮助马里反恐,北非分支迅速失去对马里重要城镇的控制,但是其实力未遭严重折损,退守马里边远山区以游击战、伏击战等手段继续与反恐部队展开周旋,同时北非分支还加紧向利比亚、尼日尔等国渗透蔓延,2013年以来在阿尔及利亚、尼日尔等国策动多起重大恐怖袭击,对地区与国际安全的威胁日增。  相似文献   

12.
近来,国际反恐取得重大胜利.“伊斯兰国”的头目巴格达迪被打死,其在伊拉克控制的最后一座城市摩苏尔也被解放,位于叙利亚的“首都”拉卡亦遭包围.“伊斯兰国”有形的“哈里发帝国”逐步解体,衰败之势尽显,将从有独立的军队、地盘和行政体系的半军事化新型恐怖组织回归到传统的常规恐怖组织.“伊斯兰国”的这种变化给其自身和国际暴恐生态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性.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应对“伊斯兰国”这种变化所带来的冲击将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马来西亚华人眼中的“马来西亚民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言 1991年2月28日,马来西亚的马哈蒂尔总理发表了2020年设想(以下简称“设想”),以作为30年后的国家目标。该设想提出在2020年之前将马来西亚建设成发达工业国,同时声称要建立一个由生存于种族团结、协调、公正的全面合作关系下的“马来西亚民  相似文献   

14.
2004年6月9日,在美国佐治亚州海岛召开的8国集团首脑会议推出了由美国所主导的以推动伊斯兰国家政治变革为目标的"大中东倡议"(the Great Middle East Initia-tive)。也许新的改革建议在很多方面接纳了欧洲和中东国家的意见,强调了对解决地区冲突、实现地区稳定的重视;也许是8国集团的声明特别表达了对中东地区文化特性和各国差异性的尊重,主张中东的变革应基于内部的需求与动力,"变化不应也不能从外部施加"。总之,与2月份阿拉伯语报纸《生活报》(al-Hayat)首次独家报道"大中东倡议"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不同,此次各国的媒体和评论界似乎比较平静地接受了美国的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5.
在京部分专家学者谈“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及对我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2月8日,和平与发展研究中心召开“中东北非局势动荡及对我影响”研讨会,邀请在京部分著名专家学者参加。现将他们的主要观点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一直深受中东伊斯兰思潮及政治局势的影响,在内外因素交织的作用下,伊斯兰国(ISIS)兴起后,其影响在马来西亚迅速蔓延。本文以马来西亚第一起恐怖袭击事件蒲种恐袭为切入点,通过分析ISIS在马来西亚扩张的原因及特点,指出马来西亚本土组织激进化并与境外极端组织串联和马来西亚国内伊斯兰思潮右倾是极端思想扩散的温床,伊斯兰国招募方式和宣传语言的改变使其在马来西亚的影响进一步扩大。本文亦探讨了马来西亚政府为遏制伊斯兰国影响所采取的应对措施与恐怖主义在马来西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国"组织利用叙利亚、伊拉克乱局迅速崛起,已构成国际恐暴势力主干,不仅威胁叙伊两国政权,而且催生"溢出效应",对地区和全球安全构成挑战。"伊斯兰国"的崛起打乱了美国的中东战略部署,迫使美国调整地区议程,将遏制"伊斯兰国"扩张作为优先事项。但是,美目前出台的相关举措局限性明显,恐难遏制"伊斯兰国"扩张势头,打击恐怖主义亟需扩大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8.
《东南亚纵横》2000,(5):24-24
截至1999年12月31日止,向马来西亚两家网际网络服务公司,即马来西亚微电子系统研究公司和马电讯开设户口的单位近90万家,前一年只有约41万家.在短短一年时间内暴增了115%.据马来西亚能源、通讯及多媒体副部长陈财和估计,如果每个网际网络户口平均有4人使用,意味着马来西亚上网一族的人口达到360万人,这也反映了马来西亚人民正努力迈向资讯工艺的时代.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的10年里,中俄关系排除意识形态分歧而达到了几个世纪来的最好时期,为“上海五国”—上海合作组织进程奠定了基础。这一进程的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历史上首次使中国、俄罗斯、中亚国家结合在一个多边的地区安全经济合作机制内,而中俄关系的发展又对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20.
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祖籍记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马来西亚华裔新生代的国民认同和族群认同均表现出相当的强度,我们倾向于把这种“双强”的特征看作是走向多元文化主义的马来西亚华裔集体自我意识的结构特征。而“祖籍记忆”正是华裔构建其族群认同的意识和文化基础。一方面,华裔可能通过和祖籍国建立更多的联系来维持和加强祖籍记忆,以达到强化族群意识的目的;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主义的政治背景下,为立足当地生存和发展,将祖籍国“对象化”也成为其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