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段景勇 《法制与社会》2011,(18):122-123
缓刑制度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措施,其已经被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我国刑法虽然也规定了缓刑制度,但是并没有对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缓刑的适用做出一定的区分,这不利于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现就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缓刑适用条件展开分析,以期推动未成年人缓刑制度的立法和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2.
缓刑作为一种日益受到重视的监禁替代措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最受欢迎的刑罚辅助手段之一。但由于各国的国情、文化的差异,对缓刑制度的立法也呈现出多样性。本文仅从缓刑撤销制度这一视角,比较中外之差异,以期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发挥其谦抑、人道的刑法价值。  相似文献   

3.
缓刑是作为对犯罪分子在惩罚的前提下宽大处理的一种刑罚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改造罪犯,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在现代刑法量刑轻刑化,强调人权保护的刑罚理念下,缓刑制度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刑事立法所采纳。在我国,虽然1997年刑法对缓刑制度做了全面的规定,但是,缓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仍存在着种种问题,难以达到缓刑的真正目的,确有必要进行改革和完善。本文针对缓刑制度在实践中所出现的问题,以缓刑适用条件、缓刑适用程序和缓刑执行为视角,指出不足并提出完善缓刑制度的相关设想。  相似文献   

4.
缓刑制度在实践中对教育和改造犯罪分子,使之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因为缓刑的诸多优越性,本文建议增设罚金刑的缓刑,并对罚金刑缓刑的适用条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5.
缓刑是刑罚附加刑的一种,是指对判处刑罚的犯罪份子,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制度,在我国有两种方式:一是一般缓刑;二是战时缓刑。在司法实践中应适用缓刑,这样可以惩罚和预防犯罪,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表明了国家对犯罪分子的否定,因而缓刑有助于更好实现刑罚的目的。但是由于我国的缓刑制度的立法比较晚,所以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本文将从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的两方面来共同探讨缓刑制度的深入研究,以此来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此类刑罚制度。  相似文献   

6.
宋刚 《天津检察》2010,(1):22-25
缓刑制度因其轻缓性,开放性的特点适应了刑罚缓和化,社会化和非刑罚化的改革与发展的趋势,现已为世界大多数国家立法所采纳。本文将在考察缓刑制度的超源,分析缓刑制度的优越性的基础上,通过与缓刑制度发达国家的立法及司法实践的比较,对我国大陆刑法中缓刑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一些建议与设想。  相似文献   

7.
缓刑在司法实践中被广泛应用,对罪犯的教育、改造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立法上和司法实践中仍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立法上,缓刑适用条件和监管机关的设定存在制度缺陷;司法实践中,对缓刑犯的考察及监管方式较为单一,难以适应现实的需求。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和中国司法实践,提出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撤销缓刑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立法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原因,我国撤销缓刑 制度的建构仍显粗糙和落后,加强对撤销缓刑制度的 研究,对于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实践课题。 一、撤销缓刑的条件 缓刑的撤销,是指由于犯罪人在缓刑考验期内,没 有遵守法定条件,而将原判决宣告的缓刑予以撤销,使  相似文献   

9.
周华 《法制与社会》2011,(6):55-56,71
缓刑,是指人民法院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根据其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认为暂缓执行原判刑罚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的,规定一定的考验期限,暂缓其刑罚的执行,若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考验期内不再犯新罪,或者未被发现漏罪,或者没有违反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的制度。我国缓刑制度在惩罚犯罪,预防犯罪,促进罪犯的教育改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缓刑制度由于立法上的不足以及司法实践上的问题,其作用和价值的发挥受到了较大限制。本文通过对缓刑制度的介绍,探讨了现阶段我国缓刑制度适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完善我国缓刑制度应该注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现状进行了分析,列举了司法实践中缓刑制度所存在的诸多问题以及具体表现。并且立足于司法实践,借鉴已有的理论成果,对我国现行的缓刑制度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对我国的缓刑制度更加的规范化、科学化、具体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缓刑是当代刑罚制度的"宠儿",它是集刑罚社会化,法律化,个别化,人道化于一体的刑罚制度,符合刑法的价值取向和人类社会价值进步的潮流,彰显了刑罚的宽严相济的政策精神,它在我国刑罚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缓刑制度自发展以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国缓刑制度在立法与司法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缺陷,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发挥出它的巨大作用。为此从我国缓刑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对症下药,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加完善的措施,促进缓刑更好地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义与功利天平上中国缓刑类型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实现行刑个别化、特殊预防为目的,以教育刑、目的刑为基础的缓刑制度受到世界各国的青睐。以灵活性与适应性见长的英美国家暂缓宣告制度、震慑缓刑制度、分开判决制度等以及以报应与功利紧密相结合而见长的大陆国家暂缓执行制度等缓刑类型有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应当在正义制约功利的缓刑价值定位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我国缓刑的适用条件,在保留缓刑犯应遵守的一般考察规定基础上,增设特殊缓刑犯应该遵守的特殊规定,并增设未成年人复合缓刑类型。  相似文献   

13.
李嘉  徐碧雪 《河北法学》2012,30(7):188-191
结合我国立法、司法实践,对缓刑适用的前提条件、实质条件、排除条件分别予以阐述,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4.
完善我国缓刑制度的立法构想与司法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学相 《现代法学》2004,26(2):78-82
在我国 ,缓刑的立法规定和司法实践中存在一些亟待完善之处。在立法上 ,关于缓刑犯的实质条件及考察机关的规定 ,存在着制度缺陷 ;刑法对于未成年人适用缓刑未予以适当的倾斜 ,也未建立缓刑保证金制度。在司法实践中 ,对缓刑犯的监督考察落实情况较差 ,机构和人员不到位 ,监督系统不健全 ,管理失控 ,现行的监督考察体系难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针对上述问题 ,应当修改刑法的相关规定 ,明确对未成年犯的特殊保护和缓刑保证金制度 ;人民法院应把好判决关 ,同时加强对缓刑犯的日常考察和管理制度 ;加强司法机关之间的相互配合和协作  相似文献   

15.
缓刑是指这样一种制度——在宣判刑罚时根据情况把执行延缓一定的时间,倘若经过缓刑期而不犯新罪,就认可刑罚权的消失。自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建立缓刑制度以来,司法实践中开始大量适用缓刑,而且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就缓刑立法的本意而言,缓刑的适用无非出于下列动机:一是消除短期自由刑弊病的消极的职能方面;二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缓刑适用率的逐渐提高,缓刑适用过程中存在的如决策程序透明度不高、考察机制不到位、不规范等问题应予以重视。文章从基层法院适用缓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检察机关加强对审判环节中法院决定适用缓刑的监督的方法途径。可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节点即加强法院适用缓刑的监督,事前监督即延伸事前监督,增设有检察机关参与的缓刑听证制度;事中监督即重视事中监督,发挥检察机关缓刑量刑建议的作用;事后监督即强化事后监督,对适用缓刑不当的判决适时进行抗诉,使缓刑制度能在实践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7.
周振杰 《政法论丛》2022,(1):106-115
高检院公布的典型案例表明,刑事合规在实践中存在合规实效难以保证、适用前提尚不明确等突出难题.其主要原因,是以自然人为假想对象的刑事立法难以为当前试点工作提供充分法律支持.因此,有效发挥合规制度的功能需要进行刑事立法改革,遵循企业责任客观化、二元化与推定化,制裁多样化、弹性化以及程序相对独立等原则,增设单位缓刑、附条件不...  相似文献   

18.
浅析我国未成年犯缓刑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肇始于美国的未成年犯缓刑制度以其人道性、合理性、经济性、司法实践中的实效性等特点为世界各国所广泛采纳。我国的缓刑制度具有没有区分未成年犯和成年犯而统一适用,与我国现行的未成年犯刑事政策相违背,因此我国的刑事立法与司法应设置有别于成年犯的未成年犯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9.
缓刑制度起源于西方国家。在当今的司法实践中,适用缓刑上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针对我国刑法对此规定的不足,提出立法、司法建议,以便在司法实践中更准确地把握缓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20.
无论是假释还是缓刑,都是非常好的刑罚执行制度。但是,这些措施一旦产生了决定,往往缺乏必要的监督和考验,因此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可以考虑借鉴国家相关立法经验,建立有关的监督和考验制度。有必要建立假释考验官和缓刑考验官制度,从高校社会学系优秀毕业生中招收一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