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非  高华 《法庭内外》2009,(6):43-46
2008年10月,河南新乡发生一起惨案:一名女大学生被前男友连刺数刀身亡。凶手当场被抓获,可年仅20岁的女大学生却带着对T型台无尽的向往,离开了人世。业内人士称,纵观本案,凶手的手段固然残忍,但人们决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凶手——人肉搜索,要知道,这朵生命之花的突然凋零,与网友盲目地参与"人肉搜索"有着太大、太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吴非  高华 《政府法制》2009,(7):30-32
2008年10月,河南新乡发生一起惨案,一名女大学生被前男友连刺数刀身亡。业内人士称,纵观本案,凶手的手段固然残忍,但不能忽略另外一个凶手——“人肉搜索”,一个生命之花突然凋零,与网友盲目的“人肉搜索”有太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青梅 《政府法制》2009,(4):28-29
主持人:青梅 访客:土坷垃(大学生)、布衣卫(学者)、白芝麻(企业高管)、笑沧海(法律专业人士)、法为镜(法官) 青梅: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似文献   

4.
表演系女大学生被前男友刺死 河南科技学院位于河南省新乡市五一大道.2008年10月22日晚上7点半左右,河南科技学院的学生们三三两两地往校园里走.忽然,一声撕心裂肺的尖叫,打破了傍晚的平静,有人迅速向尖叫声传来的地方跑去,同时有人报了警.  相似文献   

5.
“人肉搜索”合法,“搜索人肉”侵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建刚 《检察风云》2008,(16):64-65
最近,有关"人肉搜索"的话题频见媒体。"人肉搜索"是正义还是邪恶,是天堂还是地狱,争论不止。由此法学界和实务界也纷纷围绕"人肉搜索"定义、合法性以及其侵权责任主体等问题展开讨论。本期大讲堂邀请部分专家对此热点进行评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江苏省徐州市人大禁止“人肉搜索”的条款,在网上激起广泛讨论,大多网民反对该条款,并声称,“这是霸王条款,是不是怕和周局长一样下场吧?”可见,立法禁止“人肉搜索”并不是那么得人心。  相似文献   

7.
孙潮群 《江淮法治》2009,(8):53-53,56
“人肉搜索”最早被人们称为“赏金猎人”,是猫扑网在2001年首创的一种搜索方式,最初出现是人们为寻人、寻物,对工作、生活中遇到疑难问题通过上网求助,每个网友均可随时参与,用其自身的知识、感受、经验、信息渠道向求助者或提问者提供帮助、搜索、答辩等一种网络社区活动。  相似文献   

8.
杨涛 《法治与社会》2008,(12):18-19
8月25日,部分全国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在分组审议刑法修正案(七)草案时,认为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需要追究网络“人肉搜索”者的刑事责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朱志刚提出,“网上通缉”、“人肉搜索”泄露公民姓名、家庭住址、个人电话等基本信息,同样是严重侵犯公民基本权益的行为,其造成的危害甚至比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更为严重,因此建议将“人肉搜索”行为在《刑法》中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9.
《江淮法治》2008,(20):9-9
所谓“人肉搜索”,就是变传统的网络信息搜索为人找人、人问人的关系型网络社区活动.一人提问、八方回应。搜索本身无关是非.但搜索的结果却可能带来道德与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0.
不得公开他人信息资料,不得攻击他人系统,网吧实行实名登记……日前,《徐州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经江苏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查批准,将于今年6月1日起生效。该条例对计算机安全等级管理、保护措施、禁止性的行为、法律责任等,作出了详尽规定,特别是对近来社会广泛关注的“人肉搜索”,该条例明确“说不”。此举引发诸多争议,本期“一家之言”辑选了争议中的典型观点。  相似文献   

11.
许菁 《法制与社会》2010,(21):66-67
"人肉搜索"是指由人工参与解答,通过机器算法获得结果的搜索引擎。"人肉搜索"在利用现代科技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功用,一方面起到打击违法犯罪,监督政府官员,强化道德压力和为民排忧解难的社会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存在着侵犯隐私的隐患和暴力性风险。面对人肉搜索这一备受争议的新生事物,本文结合近年发生的各种实例,通过剖析"人肉搜索"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对其规范提出建议,以避免可能产生的隐患,发挥"人肉搜索"的积极效应,促进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政府法制》2009,(22):51-51
“人肉搜索”瞄上了官员选拔任用。一年前辽宁省本溪市选拔4名团干部,其中3人是地方领导干部之后,遭网络曝光后,本溪决定此次选拔结果无效。最近河南省固始县公选乡长事件,当地新提拔的乡长多为县领导亲属的内幕也出自网民搜索。为此专家提出,“人肉搜索”时代考验干部选任,要以更高的透明度和公信力取信于民。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人肉搜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速炎 《政府法制》2008,(15):56-57
互联网的盛行让偌大的地球缩小成小小的村落。拇指在鼠标上轻轻一按,遥远的大洋彼岸似乎也近在咫尺。而搜索引擎的盛行则似乎让每个人成为智者,也让网络成为万能。然而,正是在智能化的搜索引擎甘新月异的今天.一种更加依赖于人工的搜索方式——人肉搜索却出乎意料地日渐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4.
胡健 《江淮法治》2009,(5):57-58
如果“人肉搜索”加以有效引导和法律约束,会发展成为一种非常高效有益的网络互助模式,同时成为一种舆论监督武器;但如果过度放任,甚至纵容针对个体的暴力行为,必然会恶化网络环境。发布所谓“网络追杀令”、“人肉搜索令”的网民不能以“道德卫士”自居而规避法律责任,同时还需明确网站的侵权责任。在网络侵权和“人肉搜索”侵权的案件中,许多网站确实可谓是“助纣为虐”。  相似文献   

15.
蒋雯洁 《法制与社会》2011,(11):184-185
"寻人类"人肉搜索"的兴起与发展是现代新网络环境发展的产物,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已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反映着国家相关法律的不健全、人们道德素质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王莹 《法制与社会》2010,(20):81-81
本文指出每个人一方面要求保护隐私不受公权力滥用和其他人侵害,一方面渴望了解自己应当知道和感兴趣的他人的各种信息,因而导致了艰难的在隐私权中行使知情权与监督权,又在知情权与监督权中保护隐私权,因此导致了权利的混乱和保护的尴尬。  相似文献   

17.
郑智军 《法制与社会》2011,(12):288-289
"人肉搜索"作为近两年新兴的一种网络搜索方式,在其发展过程中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侵犯公民人格权问题等,现实呼唤法律的规制。随着中国网民自发制订"人肉搜索公约"的出现,"人肉搜索"问题似乎开始趋于理性和反思。"人肉搜索"问题归根结底反映了网络视野下道德与法律的生存状态问题,本文试图从这一角度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王北非  茆琛 《政府法制》2008,(18):52-52
7月25日,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副院长孙汉军兴奋地向朋友发出手机短信——“四名志愿者已经找到!”字里行间,兴奋洋溢。凭借一张五寸合影照片,向地震灾区运送医疗物资,始终不留姓名的重庆志愿者,通过“人肉搜索”,被数千名网友从茫茫人海中“举报”。“人肉搜索”在此次行动中的积极意义,令网友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19.
因为一场轻率而不可控制的“人肉搜索”,一个18岁的年轻生命消逝了,另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将面临1年的有期徒刑。这起被称为广东省“人肉搜索”第一案的发生再次引起了公众对“人肉搜索”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余悦 《法制与社会》2011,(31):189-190
“人肉搜索”不当利用侵犯他人隐私权与名誉权时,信息泄漏者与网络媒体作为责任主体在承担责任时应区分对待。采“实名制”下,信息泄漏者应承担过错责任,在责任的具体承担上为主要责任;网络媒体侵犯他人隐私权时在规则原则上应采过错推定原则,在责任的具体承担上为补充责任,墟名制”下的网络媒体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原则,侵犯他人隐私权时应与信息泄露者承担连带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