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尼西亚的外资立法与政策沈乐平一、印度尼西亚利用外资立法概况印尼位于亚洲东南,面积约190余万平方公里,为“千岛之国”,总人口1.6亿左右。印尼的主要经济部门有农业和采矿业,资源丰富。印尼大规模利用外资始于1966年苏哈托执政,当时印尼经济已面临崩...  相似文献   

2.
1966年3月11日,当时的印尼陆军司令苏哈托中将派了三位将领去茂物总统府,迫使苏加诺总统签署命令书,授权苏哈托可以总统名义,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保证治安、安定及政府和革命进程的稳定”。次日,苏哈托即以总统名义宣布解散印尼共产党。接着逮捕第一副总理苏班德里约等十五名苏加诺内阁部长,改组内阁,更换临时人民协商会议  相似文献   

3.
苏哈托政权倒台后印尼进入了多党政治时期。目前要求限制政党权力的反政党情绪和行动正在印尼蔓延 ,与多党体制的确立和民主的进程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本文从反政党情绪产生的原因、现状和反政党行动的作用及性质等方面对印尼多党体制建立过程中的影响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4.
苏哈托总统其人及印尼对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印尼大选后产生了各级议会与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新的成员。作为最高权力机构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将于1993年第一季度推选下届总统。据报道,苏哈托已同意第六次出任印尼总统。印尼执政的“专业集团”领导人瓦霍诺10月20日已宣布,苏哈托已接受该党要他连任的提名。印尼军方在此之  相似文献   

5.
苏哈托执政的成就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66年3月11日,印尼前总统苏加诺在胁迫下签署《3月11日命令》,把稳定国内局势的重要职权交给苏哈托,从此苏哈托掌握了巨大权力。次年,苏哈托被经过改组的印度尼西亚最高权力机构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命为代理总统,1968年被正式选为总统。苏哈托连任五届总统,至1992年第五届总统届满,统治印尼就达25年之久。  相似文献   

6.
苏哈托于1965年“九·三0”事件后,开始掌握军事大权。1968年起任总统至今。在他任期内,印尼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主张对印尼社会的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并引起世人所关注。  相似文献   

7.
印尼华人参政问题:历史与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印尼独立前 ,华人社会中存在着 3种政治思潮。随着印尼的独立 ,大多数的华侨成为印尼公民 ,许多华人领袖积极参与当地的政治活动 ,保护华人的利益。在 196 6年以前 ,华人建立了种族性的华人政党 ,政治活动相当活跃。苏哈托掌握政权后 ,华人只能参与同化性的政党及压力集团。苏哈托政权垮台后 ,华人在民主改革大环境中 ,积极参与当地政治生活 ,组织政党和社团 ,为争取公民权而奋斗。  相似文献   

8.
印度尼西亚与中国关系正常化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印度尼西亚在不远的将来恢复外交关系,这是多年来复交的主客观条件积聚的必然结果。1989年2月苏哈托总统与钱其琛外长趁参加日本天皇葬礼之机在东京举行会谈,对两国短期内复交发出了肯定的信号。现在只剩下时机的选择而已。显而易见,选择的“主动权”操在印尼手里。因为多年来中国方面一再表示复交的愿望,只是印尼方面一直在审慎行事。  相似文献   

9.
张洁 《当代亚太》2007,(8):32-38
非暴力运动在印尼的政治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突出表现在苏哈托下台及威权政治结束的历史性转折过程之中.本文认为,学生组织是非暴力运动的激进力量和主要参与者,他们发动的民众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政治和社会压力,直接影响了反对党和伊斯兰教组织中的反对派政治精英的立场,加速了苏哈托政权内部的分崩离析和苏哈托的下台.但是,印尼的非暴力运动也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反对力量发展缓慢,在斗争目标和策略上较为保守,始终未能形成统一的反政府联盟.这就决定了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民主化将是通过合法途径逐步改革的长期渐进过程.  相似文献   

10.
政党行政化、行政政党化是印尼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苏哈托时代 ,专业集团成为专权工具 ,其它两党只是摆设。印尼政党未来的发展离不开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与制约。多党竞争是必然趋势 ,但政党政治仍很遥远  相似文献   

11.
1998年"五月骚乱"后,苏哈托政权垮台,印尼进入后苏哈托时代.后苏哈托时代的印尼历届政府调整了对华政策,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都表现出友好合作的特征.本文具体研究了印尼历届政府对华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对华政策调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郑一省 《当代亚太》2006,35(7):32-37
在后苏哈托时期的民主政治化进程中,随着诉求议题的多元化,印尼的政党制度从一党控制下的三党制向多党制转变,伊斯兰性质的政党仍然举足轻重,而华人政党则破土而出。本文认为,政党制度的这种变化对印尼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一是遏制了印尼专制政府的产生;二是逐渐出现了一批政治精英;三是提高了民众参政议政的民主意识。此外政党体制的软弱也造成印尼政局经常出现不稳和混乱。  相似文献   

13.
张洁 《当代亚太》2005,48(5):9-15
印尼执政党的更迭与腐败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苏哈托和梅加瓦蒂执政期间腐败与反腐的基本特征及其对政党执政的影响,总结了印尼执政党在反腐方面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4.
印尼伊斯兰教主流派与极端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印尼是世界第四大人口大国,又是世界穆斯林人数最多的国家。苏哈托政权垮台后,伊斯兰势力已重返政治舞台,伊斯兰化倾向日益明显。印尼伊斯兰教主流派比较温和与包容,反对在印尼建立伊斯兰教国家。极端派主张在印尼实行伊斯兰教派规,人数虽小,但组织严密,能量也大。美国“9·11”事件后,在当前反对国际恐怖主义斗争中,印尼极端组织的动向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王琛 《东南亚研究》2020,(1):69-88,156
战略文化对一国的外交政策有着深远的影响。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代深受印度教和佛教等宗教文化的影响,这其中就包含"曼陀罗思想"的影响。"曼陀罗"是指一种同心圆的结构,由核心与边缘组成,其变化由核心决定,并延伸具备了一种战略文化的内涵。本文对印尼自建国至今历经的外交政策进行整体分析,认为其外交政策变化深受"曼陀罗"这一战略文化影响,在其历经的苏加诺、苏哈托、后苏哈托等不同时期形成了不同的"曼陀罗"结构,并且由于不同时期外交政策的核心不同,其边缘也发生了变化和延展。从战略文化视角对"曼陀罗思想"等进行理论和案例分析,不仅有利于理解印尼的外交政策,而且能够为中国对印尼政策提供相关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印尼总统苏哈托签署的一九八四年第二十九号“总统决定书”,取消了一九八○年第十四号“总统决定书”里关于“原住民”与“非原住民”的提法。此事在印尼各界反应强烈,众说纷纭。取消“非原住民”提法,实际上是对过去错误政策的否定。是印尼政府一项明智的决策。  相似文献   

17.
1978年3月29日,印尼总统苏哈托在宣布第三届工作内阁名单时,任命了原工业部部长穆罕默德·尤素福为国防和安全部部长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他现在的军衔是印尼国民陆军上将。  相似文献   

18.
"9·30事件"与约翰逊政府的印尼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5年“9·30事件”前后,约翰逊政府通过培植与以陆军为首的印尼军人集团以及军人政权的特殊关系力图影响乃至操纵印尼的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走向,从而深刻地介入印尼的内部事务。对印尼陆军的政策构成了美国印尼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1998年以来印尼华人积极参政,至今已成为印尼政治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2014年印尼大选,华人选民受到印尼主要政党的高度重视,不仅纷纷派出华人候选人,个别政党还邀请华人搭档竞选总统副总统。华人积极参与国会选举,成绩显著,广大华人选民倾力支持的佐科维成功当选总统,凸显了华人选票的影响力。在印尼不断推进政治民主和族群和谐的大环境中,印尼华人参政的良好势头,将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廖建裕(Leo Suryadinata),印尼籍华人学者,1975年曾获美国大学博士学位,是研究印尼华人问题的专家,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高级讲师。廖建裕先生所著《华人少数民族的窘境》一书于1984年5月用印尼文在雅加达出版。该书的英文版本书名是《印尼土著,华人少数民族和中国》(1978年出版于新加坡)。本译文是该书印尼文版的第二部分第四章,原标题是“华人少数民族:一种分析”。 正当印尼政府寻求解决“原住民”与“非原住民”问题,解决对华人的同化问题时,此书印尼文版的发行,受到印尼各界的普遍关注,被视为重要书籍加以宣传。有影响的印尼政治刊物《时代周刊》还曾登载该书的部分章节。 译者还需说明的是,文章把印尼1948年茉莉芬事件说成“印尼共产党叛乱”,把1965年“九·三○”事变说成“印尼共产党政变”等都是原著作者的观点,现原文照译,并非代表译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