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驻扎官制度是英国在马来亚实行殖民统治的特征,驻扎官在英国殖民统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本文以弗兰克·瑞天成为个案,探讨他在驻扎官制度初期的殖民策略,并利用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学说,分析他在英属马来亚历史上的作用,肯定其对推动马来亚历史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1948年6月16日,三名欧籍种植园经理在马来亚北霹雳地区被杀,马来亚殖民当局宣布马来亚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两天后,"紧急状态"覆盖马来亚全境.马来亚殖民当局在宣布"紧急状态"时并没有同时宣布应由哪个政治组织对事态负责.直到7月19日,英国内阁才批准英国驻东南亚首席专员宣布马来亚共产党为非法组织.英国内阁在做出取缔马共的决策时并未掌握马共涉及谋杀事件的确凿证据,对马来亚事态的性质也缺乏把握.  相似文献   

3.
一.日本对马来西亚的经济关系 战前在亚非拉及大洋洲拥有广大殖民地的大英帝国,在战后已趋向没落,为日本资本对马来西亚的输出提供了方便。战前英国资本在马来亚有着极为深厚的基础,英国是马来亚的宗主国,使英国资本在马来亚的投资从开始就处于优越和特别雄厚的地位。战后,已经持续了两个世纪的大英帝国分崩离析,殖民地纷纷独立,今非昔比。政治势  相似文献   

4.
饷码制度,即包税制度,曾在殖民时期东南亚各地普遍存在。英属马来亚的饷码制度在英国殖民统治力量尚为薄弱的时期找到了生存的空间,其承包项目众多,且与华人秘密会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华人精英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并对英国殖民财政做出重要贡献。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英国殖民行政能力的增强,华人饷码制度逐渐淡出了英属马来亚的历史舞台,但该制度对华人与当地民族的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张祖兴 《东南亚研究》2004,(6):25-28,33
战前,英国一直执行亲马来人路线,而受到英国特殊照顾的马来人在英国人处于危难的时候"背叛"了英国人,这使英国殖民当局极为难堪,也给英国军事征服东南亚增加了不确定因素.虽然从政治和军事上讲,英国人不能允许反马来人情绪广泛流行,但英国必须慎重考虑重建马来亚殖民统治的政治基础,尤其是在英国用军事手段重新占领马来亚时能争取非马来族群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认为,公民权计划的制订与"第五纵队"问题的困扰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大学 新加坡大学(当地简称星大)是一九六二年以马来亚大学新加坡分校为基础而建立的,其前身是爱德华七世医科大学及莱佛士学院。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新加坡立法议院通过了一项法令,规定设立一个在教育上拥有自治权的新加坡大学,委任新加坡华李光前为新加坡大学第一任校长,新加坡印度人史林尼华山医生为副校长。 新加坡大学是一所综合大学,它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英属时期,印度人大规模移民马来亚。析其原因,当时西方资本主义殖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奴隶制的废除是推动印度人大规模移民马来亚的国际背景;移民输出地印度和输入地马来亚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及人口状况等因素则是推动印度人大规模移民的地区背景。大规模外来移民的结果不仅改变了马来半岛固有的民族成分和社会结构,也为日后马来(西)亚的族群矛盾和冲突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8.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初英国文坛最重要的一位女性作家,还是现代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重要先驱。她的作品《一间自己的房间》体现了伍尔夫独特的女性意识和先进的女权思想。法国女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的《第二性》创作于二十世纪中期女性主义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这本书一出版,即被称为"有史以来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还被称为西方妇女解放运动的"圣经"。本文以《一间自己的房间》和《第二性》这两部女性主义作品为例,旨在研究和比较两位女性作家的女性主义观点之异同,并着重归纳了两者的相似观点,从而为读者分析和了解伍尔夫和波伏娃的女性主义观提供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发展和确立的历程。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由英国殖民统治者引入 ,在英国殖民统治过程中 ,由于殖民统治者与殖民地人民的互动关系而不断作出修正与调适 ,使之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 ,更好地维护了英国的殖民统治。马来亚独立前夕 ,双方斗争非常激烈 ,英国殖民者力图在撤退前尽可能保全英国利益 ,而马来亚人民则为捍卫自己的利益进行坚决的斗争。经过多番协调 ,马来西亚独立后的政治制度得以确立 ,马来西亚现代政治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英国殖民统治的遗产 ,但马来西亚人民并非被动地接受它 ,而是按自己的意愿作出修改 ,使之服务于本国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新加坡和马来亚华人社会史1800—1911》一书,是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颜清湟博士在其研究东南亚华人社会方面的又一力作。作者取材于殖民地时期的官方报告、各个时期的报纸等,探讨了新加坡和马来亚华人社区的组织、社区成员的相处及存在的社会问题。该著为新加坡牛津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香港大学校长王赓武先生为该书作序。  相似文献   

11.
英国开展俄罗斯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末,在400多年的时间里,英国学者对于俄罗斯的研究先后经历了"古典时期"、"帝国时期"、"苏联时期"和"转型时期"四个发展阶段,伴随着英俄外交关系的起落,展现出不同的倾向与特点。以"情感倾向"和"研究路径"两个关键要素作为基本维度,对于当前英国俄罗斯研究中的代表性观点进行二维空间的落点象限排布,可以展示当前英国俄罗斯研究领域中存在的五种典型的思想理念,并且勾勒出英国俄罗斯研究的总体思想谱系。英国的俄罗斯研究以其民族特征和经验主义哲学传统为基础,以开放、多元和包容的精神推动着学术的稳健发展,并影响着英国对俄外交战略的制定,其发展进程中的经验与教训都值得中国俄罗斯研究界加以认真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二战初期和日据时期前期,马来亚印度人的民族主义情绪高涨.在与日本人的互相利用下,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兴起.马来亚印度人参加独立运动,有着复杂的现实因素.独立运动期间,印度人与日本人之间产生了矛盾与分歧;印度人内部也存在分裂与内斗.日据时期后期,印度独立同盟和临时政府对马来亚印度人的领导和统治变得日益暴虐.马来亚印度人的独立运动是一场失败的民族主义运动,它的性质较为复杂,不过还是具有较为强烈的正义性和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马来亚大学 原新加坡的马来亚大学于一九六二年一月分了家,在吉隆坡的叫做马来亚大学,在新加坡的称为新加坡大学。分家前的马来亚大学,其前身是新加坡的爱德华七世医科大学及莱佛士学院。 一九六二年,马来亚大学的助理讲师、讲师及教授在内,计有一百零五名,但大多数教师来自海外,主要是英国。其中仅有三十七名是马来人、华人及印度人。这些教师,有  相似文献   

14.
任国强 《德国研究》2004,19(3):47-52
战后盟国管制委员会发布的第46号令将普鲁士定性为"军国主义和反动的载体",并据此宣布解散普鲁士,从而在客观上造成将普鲁士列为一种禁忌、从现实生活中加以彻底清除的后果.本文对这项影响深远的法令及其历史有效性提出质疑,从思想根源、普鲁士在1871年以后不同历史时期所表现出的历史特性等诸方面分析了该法令的种种疏忽;同时提出对普鲁士的研究侧重应从政治层面转向文化历史层面,普鲁士所具有的两面性特征应该构成相关评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缅甸报纸出版历史久长,至今已有150年。报纸名目繁多,据不完全统计,先后出版各类报纸达200余种。本文将依据比较详尽的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即分英国统治时期、日本统治时期、战后及独立时期和社会主义时期等四个历史阶段,对缅甸报纸历史作简要介绍。一、英国统治时期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一 土地法令 在英国統治馬來亚时期,馬來亚土地法令曾有所改變。但不論怎样改變,郡具有明显的殖民地性质。甚至馬來亚联合邦独立后所頒布的土地法令,也没有改變这个性质,它完全为殖民主义特别是英国殖民主义以及馬來封建貴族、大资產阶級、大地主服务,为他們对馬來亚的土地佔有和剝削提供有利的条件。馬來封建貴族、大資产阶级和大地主是英国統治馬來亚的重大支柱。在馬來亚宪法上雖然規定了马來人在士地問題上拥有“特权”,但真正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伯夷叔齐就因在中国被称为忠于"节义"的"贤者"而广为人知,而另一方面,古代朝鲜朝文人同样也对伯夷叔齐具有深厚的感情。韩国著名的"燕行录"中有诸多关于"夷齐"的记录,这表明当时的朝鲜朝文人真诚崇尚伯夷叔齐并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本论文主要以"燕行录"中的有关伯夷叔齐的记录(包括日记和杂录)为研究对象,从历史文化的视角深入剖析、解读明清时期朝鲜朝文人对"夷齐"的认知态度及其变因。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在客观理解"夷齐"的文化价值和意义以及古代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状况上都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索尔仁尼琴的思想和形象在流亡时期发生了重要转变。流亡前,作家对西方不无好感,但文化的冲突、冷战的特殊氛围以及避难者身份的尴尬等,使他从进入西方之初就陷入困境。借助自己的俄罗斯经验,作家很快在西方发现了熟悉的现代性精神危机,并对流行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主义想象进行了挑战。这也让他在东、西方都成为了不受欢迎的人。被迫隐居的索尔仁尼琴最终通过对斯托雷平改革和二月革命的重新"发现"与书写,全面回顾、反思了自己的这次西方之旅。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从英国殖民政策的角度,分析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建立及解散的原因。重点探讨:太平洋战争前英国殖民政策与马共的活动;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英国殖民政策与马抗的建立与解散;英军政策与马抗解散的关系。笔者认为,英国对日宣战,为马共获得合法地位和组建马抗提供了条件,英国战时的马来亚政策和马共的被动应对,是战后初期马抗听命解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一 土地制度及土地法令 长期以来,土地问题成为马来西亚农业难以解决的重大问题。它的土地制度在十九世纪末形成。在英国侵入马来西亚以前,所有土地都归各州的苏丹所有。英国人在一七八六年侵占槟榔屿在佛兰西斯·菜特统治时期(一七八六至一七九四年)也没有制订土地制度。菜特慷慨地把土地拨给要求土地的申请者,他本人也占有大片土地,成为当时槟榔屿的大庄园主。雪兰莪州也有类似情况。十九世纪中叶,吉隆坡的开辟者叶亚来在吉隆坡拥有大片土地,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