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脑脊髓丝虫病50例鲁山县近几年马、羊发生以腰和后肢麻痹为主要症状的疾病,群众称“软腿风”或“磨腰风”,经用抗菌消炎、抗风湿、补糖、补钙、中药、针灸等治疗均无效,死亡率高达90%以上。后确诊为脑脊髓丝虫病,左旋咪唑治疗效果满意,3年共收治马10匹、羊4...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在确证了华池“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所致的基础上,又以地方分离株试制浓缩灭活苗3批。通过豚鼠、家兔和山羊、绵羊检验均安全,并免疫山羊12只,攻毒结果,免疫组11/12保护(保护率为91.7%)对照组9/9发病;又以8911批苗免疫绵羊4只,攻毒结果,免疫组4/4保护(保护率为100%),对照组3/3发病。田间小区免疫试验;共免疫绵羊、山羊3672只,另设对照羊1451只,经半年免疫试验观察和抽样攻毒效检,免疫羊保护率为93.9%,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比对照群分别降低74.9%和72.6%,以上结果证明了试制三批苗对山羊和绵羊均具有良好的免疫效力。免疫持续期试验,以8810批苗在现地免疫羊865只,对照羊651只,经6、12及18个月的攻毒试验,结果免疫群的保护率分别为96.5%,97.5%,92.8%,免疫群比对照群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降低78.3%/83.0%,86.7%/89.0%,7.06/72.2%,结果证明疫苗的有效免疫持续期为18个月以上。同时以本苗与“古典山传苗”作了6、12个月对比免疫试验,结果“古典山传苗”免疫群比8810批苗免疫群的发病率/死亡率分别高83.4%/93.4%和90.0%/91.1%。并证实两种疫苗间缺乏交叉免疫力。将3批苗保存在4~6℃条件下12个月,在室温(25±5℃)中6个月,其免疫效力不减低。  相似文献   

3.
兰州兽医研究所和额济纳旗畜牧兽医站协作,确定了额济纳旗流行多年的山羊“黄病”为边虫病,证明山羊边虫病主要流行于吉日嘎朗图、苏古淖尔两个乡和巴彦桃来农场的沿沟草场上,有的羊群发病率高达40%~50%,严重发病羊群死亡可达17%,危害相当严重。  相似文献   

4.
用羊衣原体灭活苗预防山羊流产青海省互助县巴扎、加定两乡1995年的山羊流产率分别为52.26%和29.36%,平均为44.2%。经过251只2岁以上母山羊的血清检测,衣原体和弓形体的感染率分别为30.2%和32.6%,二者混合感染率为19.7%。因无...  相似文献   

5.
在我省遵义县乌江沿岸一带,耕牛、山羊、猪过食蜡梅科(Calgcanthaceae)蜡梅属(Chimonanthus Lincll)植物蜡梅(Chimonanthus praecox Link.Merdtin prdecoxRehd.et Wils.)叶中毒的病例,近几年来每年均有发生。如遵义县尚稽公社1971年牛发病16头,死亡4头;茅粟公社的龙江生产队1972年牛发病7头,死亡2头;黄沙坪生产队1973年牛发病7头,山羊发病2只;长征生产队1974年牛发病6头,死亡1头,山羊发病4只;万里生产队1975年牛发病8头,山羊发病4只,猪发病2头。 本病是以神经系统及呼吸系统机能紊乱为特征的地区季节性中毒疾病。由于本病发病快、死亡急速并伴有高热,因此常被误诊为炭疽;又因有明显的强直痉挛症状,又常误诊为破伤风。当地群众称之为“串脚风”。通过对牛、山羊、猪的中毒试验,诊断为蜡梅叶中毒。  相似文献   

6.
山羊流产对华池县养羊业的发展危害十分严重,据调查,1981~1986年全县山羊流产105614只,平均每年流产17602只,流产率高达20%~40%。特别是1984年,全县山羊流产32404只,流产率高达44.6%,给畜牧业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流行病学调查证明本县山羊流产的主要病原是鹦鹉衣原体,还从少量病例检出了布氏杆菌病抗体(《中国兽医科技》,1990年第3期)。为了尽快预防羊流产,在基本确定病原的基础上,我们用山羊流产衣原体灭活苗和布氏杆菌弱毒苗进行了免疫试验。结果表明用衣原体灭活苗免疫的羊群流产现象基本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7.
山羊绿脓杆菌感染的诊断彭大新张如宽(扬州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225009)徐圻刘立玉钱志勤(响水县畜牧兽医站)1996年7月,江苏省某羊场饲养的73只山羊发生以咳嗽和拉稀为主要病症的传染病,发病率80%以上,死亡率23%,经系统诊断确诊为绿脓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
捻转血矛线虫寄生在山羊、绵羊、黄牛、鹿及骆驼等反刍动物的第四胃,偶见于人和猪的小肠,可引起捻转血矛线虫病,有很大的危害作用。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国内亦见于全国各地,尤其在一些牧区的羊群中流行严重,对山羊、绵羊的感染率达70%~80%以上。用特效的化学驱...  相似文献   

9.
山羊遗传性甲状腺肿病(简称“遗甲”)是一种遗传性代谢病。我国山羊“遗甲”是梅文辉等于1979年发现,并通过一系列研究初步证实为隐性“遗甲”病,其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超微结构变化还未见报道。(一)材料与方法 测交实验得到4只甲状腺肿羔羊,产下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死亡。濒死前速取甲状腺肿组织一份,经2.5%戊二醛和1%四氧化锇双重固定,丙酮系列脱水,Epon812包埋剂包埋,LKB-5型超薄切片机切片,醋酸双氧铀和柠檬酸铅双重染色,LMZ—5型透射电镜观察。另一份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  相似文献   

10.
于1987年从甘肃省陇东类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流行区采取临床可疑的山羊、绵羊病料,进行了一系列病原诊断研究,结果:排除了相关致病因素,如梅迪,维士那,山羊关节炎脑炎(CAE),衣原体及相关致病菌感染和寄生虫侵袭;最终从21例山羊6/6例绵羊病变肺组织中培养分离出支原体13株/4株,分菌率均在60%以上,分离株经初步鉴定后,经英国国际支原体鉴定中心(NCTC)最终鉴定均为绵羊肺炎支原体(M.ovipneumonia);以分离株人工感染健康山羊7只,绵羊3只,结果6/7的山羊,2/3的绵羊于接种后第14天始形成与自然病例相似的病变,并以7/7山羊,2/3绵羊病变肺组织中收回原接种物;以琼脂双扩散,试管凝集反应及间接血球凝集试验进行抗原性研究结果证明,分离株与绵羊肺炎支原体标准株(y—98)具有共同抗原性。从而不仅首次确证了该地本病是由绵羊肺炎支原体所致,且对山羊和绵羊都具有很高的感染率和较强的致病性。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自1972年以来,在山羊群中流行一种季节性的传播性疾病,临床上以贫血,黄染和消瘦为主要特征,直接影响着养羊业的发展。1985年兰州兽医研究所对额济纳旗兽医站送检的病羊的血片做了检查,在红细胞中发现大量的虫体,经鉴定为绵羊边虫(Anaplasma ovis Lestoguard,1924),从而确诊额济纳旗山羊群中流行的疾病为绵羊边虫病。我们利用所分离的虫株人工感染山羊获得成功。健康山羊红细胞染虫率不超过4%,除脾山羊可达71%。并对病原形态、临床症状及病理剖检做了详细观察。  相似文献   

12.
国产盐酸土霉素按30mg/kg剂量,肌肉注射1~2次,对实验感染的绵山羊边虫病具有明显疗效,治愈率为80%。未治疗的对照羊4只,全部死于急性边虫病。贫血是绵山羊边虫病主特征之一。治疗羊只在红细胞染虫率降到带虫水平后,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不再下降,但贫血恢复缓慢。未治疗的对照羊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一直下降,终于以高度贫血衰竭而死亡。在山羊边虫病流行区内蒙古额济纳旗对36例自然发病的山羊边虫病进行治疗,疗效100%。  相似文献   

13.
动物衣原体病是由鹦鹉衣原体(Chlamydia psittaci)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一种传染病。病原可通过病畜禽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流产胎儿胎衣在动物之间和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传播,有的动物还可经呼吸道、交配等而传染。 (一)羊的感染 鹦鹉衣原体的羊衣原体株可引起羊的以流产为主的多种疾病。1981年在西苏格兰一群绵羊中有156只母羊发生流产,约占11.4%,Brodie等(1983)认为是由鹦鹉衣原体引起的,流产期间和流产后的血样分析,大多数流产羊有高滴度的鹦鹉衣原体抗体。Martinov(1883)报道,在保加利亚15个地区的3808只绵羊中有1263只发生流产,补体结合试验(CF)所检流产羊中有653只是衣原体引起的,占52%,其抗体滴度为1:32~1:2048。Andreani(1983)对意大利部分省的绵、山羊流产作了流行病学调查,在7个省27群的440只绵羊中,衣原体阳性105只,占23.86%,群患病为23/27;并证明从法国进口的21只绵羊和3只山羊也患有衣原体病。Purohit等(1983)在对印度的绵、山羊衣原体性肺炎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984年7~11月,贵州省江口县的鸭群爆发一种群众称“软脚瘟”的疾病。经我们调查现已查明为鸭嗜气管吸虫病。 (一)本病流行情况 该病主要流行于江口县的磨湾、镇江、兴隆、交白乡及双江镇和太平乡的苗匡大队,共调查1141只鸭,其中发病的占80%;死亡227只,死亡率为19.9%,其中2~4月龄,体重0.5~2.0市斤童鸭死亡的多。  相似文献   

15.
1984年2月以来,无锡地区家兔中流行一种急性传染病,我们对流行区的15个乡、161个村、791个生产队、2746个疫点进行了调查,自1984年2~4月(73天内)共发病23045只,发病率平均55.54%,死亡21209只,致死率92.03%,死亡率为25~100%,平均为55.65%。死亡兔中98%以上是3~4月龄以上的青年兔和成年兔,2月龄以内的幼龄兔很少发病死亡,即使死亡也是并发其他病。该病发生快、病势重、传播迅速,死亡率高是本地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湟源县波航公社纳隆大队集体饲养的绵、山羊,近年来,每年8~11月份,当年羔羊常发生急性死亡,曾被认为是“脑炎”。1979年9月,我们应邀前往病区进行诊断和治疗,结果如下: (一)流行情况 纳隆地区各生产队饲放的羊只数量不一,多则150余只,少则数十只。队队相连,草山颇小,经常混牧。一般  相似文献   

17.
为了防治山羊蠕形螨病的危害,摸清其感染传播途径,笔者于1983年6~9月,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初步查清传播途径,为防治山羊蠕形螨病提出可靠依据。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健康羊的选择:从无山羊蠕形螨病地区选购2~12个月龄山羊21只,经体检皮肤正常。 2.病羊选择:从山羊蠕形螨病流行区选购4只病羊,病羊具有典型的病变结节,镜检结节内容物有大量蠕形螨虫体。  相似文献   

18.
辽宁钢铁工业在共和国工业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被誉为“共和国钢铁工业的摇篮”.新中国制造的第一辆解放牌汽车、第一台发电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枚运载火箭,都采用了辽宁生产的钢铁.至“一五”结束,辽宁已经基本建成了以“鞍钢”为中心,以“本钢”“抚钢”“大钢”为重点的中国第一个钢铁工业基地.1957年当年辽宁实现重工业产值85.97亿元,居全国第一,超出第二名上海一倍以上.其中粗钢产量388万吨,占全国总产量72.6%;成品钢材产量238万吨,占全国57.5%;生铁产量419万吨,占全国70.6%.1953-1957年,辽宁支援全国钢材2721万吨,生铁1824万吨.  相似文献   

19.
陕西省的牛、绵羊、山羊、驴等家畜中,均有感染矛形双腔吸虫(Dicrocoelium Larcedtum)的记载,在榆林、延安及关中等养羊地区,绵羊的感染率在70%以上,永寿县为81.8%,个别羊的荷虫量达16368条,对养羊业发展影响很大。为了防治本病流行,1980年4至5月和1981年8至10月在永寿县试用海涛尔进行了治疗试验。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一)材料及方法  相似文献   

20.
1980年美国T.B.Craw-ford等人首先鉴定并报告山羊关节炎脑炎(以下简称CAE)的发病与病毒有关系。继而D.S.Adam又报告CAE病毒与绵羊进行性肺炎(以下简称OPP)病毒相关,并分类为同属反录病毒科的慢病毒。CAE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羔羊的脱髓鞘脑炎及成年山羊的多发性关节炎。目前,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法国、瑞典、西德、瑞士等国均有本病流行。我国也发现本病。1988~1990年,我们采用OPP琼脂扩散试验法,在陕西省部分县、场检查奶山羊2390只,其中阳性者246只,阳性率为10.26%。并对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