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小说从一个叫严泽光的人物开始,十年前我就开始琢磨这个人物。他的原型是我老部队的一位师长,因病去世,传说他在弥留之际留下遗言,希望在免职的时候,尽量避免他的名字和另一位首长的名字出现在同一份文件上。这个传说中的遗嘱,给了我巨大的遐想空间,此后十年,这个事件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相似文献   

2.
慈善快乐     
《中国残疾人》2009,(9):7-7
前几日,我去了一趟台湾,采访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在台湾的学术交流活动。这是我第一次用自己的眼睛看,然后来讲述我眼中的台湾。然而短短的9天,若谈人文、谈理念,对我是一个太心虚的命题。所以,在这个“稀有版面”,我还是老老实实记录下我在台湾接触的一些人、一些事。这些人和事,让“慈善”这个词在我眼前活脱脱地跳动,快乐,并充满教益。  相似文献   

3.
何秀菊 《政协天地》2013,(11):29-29
我是浦城县山下乡人民政府乡长,南平市政协委员。我的亲身实践告诉我,市政协委员在市政协组织这个层面上履职和在乡镇这个层面上履职,  相似文献   

4.
而立之年,我的人生实现了一次新的跨越。在法院、检察院系统工作6年之后,有幸又到九三学社无锡市委会工作。在这个民主党派舞台上,我以自己独特的方式释放着我的公仆情怀。一路走来,挥洒的是相同的汗水,体会到的却是不同的心情。点滴之间见精神,在这个大舞台上我是红菡萏间的绿荷。  相似文献   

5.
我作为统一战线的一名成员,在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浮想联翩,激动不已。我是祖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巨大成就的见证者,是统一战线成员为国家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献计出力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更是受益人。我在统一战线这个大家庭的关怀下逐步成长,在统一战线这个大学校的培养下不断进步,在统一战线提供的大舞台上努力施展才能、回报社会……  相似文献   

6.
我与妇联三十年曾美凝在妇联这个工作岗位上,我度过了苦辣酸甜的三十个寒暑。三十年的妇联工作历程,有欢乐、有痛苦、有坦途、有曲折、有成功、有坎坷。对我来说,能够坚定的在这个岗位上默默奉献,归根到底只有一个目标———为妇女争口气,鼓励更多的妇女做新女性。我...  相似文献   

7.
事情发生在我的故乡——田阳县玉凤镇,一个叫“甫穷”的屯子。就是这个小村,在改革开放头几年率先富了起来,被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典型,大报小报的记者争着前来采访。我当时在这个乡负责宣传和办公室工作,报道新村自然成了我职责内的事。那天,正好这个村的老队长(即现在的村委会主任)山桂大伯来乡里领抗旱柴油,我便与他一同去采访。  相似文献   

8.
我年轻的时候就崇拜作家,因为我从小就梦想着有一天把自己认识的这个世界、感悟的这个社会、感动中的那些走进我身边的人们用笔记录下来,写出心中的感慨。  相似文献   

9.
几年前,斯宾塞·约翰逊和我一起合著《一分钟经理人》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奶酪的故事”。自从听到这个寓意深长的故事以后,我就一直盼望着他能把这个故事写成书,使我们大家都能读到它,一起分享书中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教益。因为从那时起,我就一直在回味这个绝妙的故事,惊叹它带给我的启迪。  相似文献   

10.
周克 《现代领导》2008,(1):40-41
自从我参加外县工委工作以后,基本上就脱产了。在这以前,我一直在邮政局工作,自已靠工资吃饭。到这个时候,张执一对我说,小周啊,你不能再做职业了.做职业你没时间。所以,我就到一个同志开的公司挂名,并使用了朱爱棠这个化名.做了个副经理.实际上是一个空头公司。丁瑜除了做后勤机要工作,还要分管上海周边几个县的工作。这个时候起我们靠吃“党粮”了。  相似文献   

11.
《中国减灾》2010,(6):59-59
这听起来像天方夜谭,但是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说明,结论有些看似荒谬,其实不然。 当我多年以前第一次听到这个警告的时候,我觉得我父母都疯了。离开浴盆,因为外面有雷雨?我认为他们一定是在和我开玩笑。当然,大家都知道夏天的游泳池会引来闪电,但是浴室有着更多的保护。  相似文献   

12.
毛遂之死     
汪艳 《淮海论坛》2012,(2):47-47
我总是以为毛遂是个英雄式的人物,能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以无畏之气、雄辩之才,说服楚王联赵抗秦,何等风采!我也总以为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必然会有英雄般的结局,所到之处面对的将是鲜花和掌声。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却并没有英雄般的结局,仅仅在自荐一年后,毛遂,这个英雄式的人物就拔剑自刎了。  相似文献   

13.
那天我问你,“你将来想做什么”,我注意到,你很不屑于回答我这个问题,所以跟我胡诌一通。是因为你们这个世代的人,对未来太自信,所以不屑与像我这一代人年轻时一样,讲究勤勤恳恳、如履薄冰,还是其实你们对于未来太没信心,所以假装出一种嘲讽和狂妄的姿态,来闪避我的追问?  相似文献   

14.
孟代表修路     
“我没有太多的要求和期望,我自小就长在大山里,看惯了山里的一草一木,深熟了山里的每一户人家:大山里每一个细微的情节变化都牵动着我的心。我爱大山,更爱这里的人们……我不知道下一届我是否还能被选为人大代表,但我非常珍惜现在的每一秒时光。我现在惟一的心愿是在自己任职期间,把六家窝铺村6个自然屯的路都修上,而且还要修好。让村里的人们永远告别贫穷和无奈……”就是这个心愿不知让他努力了多少回,也不知这个心愿伴他熬过了多少个日日夜夜,更不知道这个心愿曾经让他付出了多少。他就是葫芦岛市南票区缸窑岭镇六家窝铺村主任、连任五届区人大代表的孟宪学同志。  相似文献   

15.
我先说一下对“第一线”的思考。这个判断是一个科学命题。现在我们说人大工作、人大常委会的工作是处在第一线的,是为了说明我们工作的重要性,我之所以说这个判断是科学的,就在于它把人大工作的重要性揭示出来了。对于这个判断的理解,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根据。  相似文献   

16.
林淑珍 《台声》2011,(9):60-61
我们的“家”成立30年了,“孩儿恋家”的感觉也伴随着我度过了不平凡的30年。自从有了这个“家”,我就不再孤独,不再迷范这个“家”给了我欢乐,给了我幸福,给了我力量:这个“家”时时关心着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处处为他们排忧解难;党的关怀让这个“家”充满了温馨,凝聚着每个台胞的心。  相似文献   

17.
2006年底某一天,我走在英国中部一个很大的购物中心里面,到处是圣诞商品,琳琅满目。这一年一度的场景对我来说应该非常熟悉,而今年的场景却让我感到陌生,也许是我正在酝酿着回国工作的缘故。走着走着,我发现,我并不属于这个国家,尽管我来到这儿已经14个年头了,我的心仍在中国。后来,我把这个感觉告诉了很多在国外和曾在国外现已回国的朋友,他们深有同感。14年,让我留恋,让我回忆,却不能让我归属,而这种感觉随着在国外的时间越长越强烈,这也是自己为什么有资格却一直没有加入英国国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2010年研究生毕业后,我选择留在北京,去了一家令很多人羡慕的银行。但其实在内心里,我并不喜欢这个职业,每天西装革履、朝几晚五,日复一日中,我感觉自己的锐气渐失。  相似文献   

19.
看桂斋     
桂斋就在西湖。我没听过也没去过。这不足为奇,我想,大概小孩子一辈对于老福州的风景,不甚了了,他们只懂海底世界、森林公园。看的是装在玻璃柜里的鱼及笼在网中的鸟。何况我这个来自异乡的客。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0月,我的女儿降临到这个色彩斑斓的人世间,我也顺利升级成我家闺女的老爸!兴奋忙碌之余,看着她躺在自己的小床上,想想自己的成长,心中感慨万千,有许多话要对这个还在襁褓中的女儿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