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治国理政过程中的文化自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是中国共产党分别从我国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改革开放历史进程、治国理政新实践和党的建设等方面所表现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促使人民从精神层面和实践层面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和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2.
作为国家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是以法官为主体和代表的特定人群的集合,必然也形成一种特定的法院文化。它由三部分构成,又表现为三个不同的层面。在培育法院文化中,我们既要看到它个性的一面,又要看到它与整个社会文化共融共生的一面,只有不断总结和吸纳社会文化的优良成分,切实在新的体制和新的机制条件下,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对之进行合理而有效的熔铸与外向锤炼,才能真正构建起先进的法院文化。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发展视角 ,对邓小平 1 978年访问日本予以较全面的分析 ,认为这次出访具有划时代的文化实践意义。具体表现为 :摆脱教条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的束缚 ,务实地对待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 ,在学习、请教中实现新的文化融合 ,也触及了微观层面的文化问题 ,并开始把与西方的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理性的自我辩护与自我否定两个层面在苏格拉底对话中都得到了详尽的展示,追求普遍定义的理想和不断破解已有成见的过程,构成了苏格拉底对理性问题的全面理解,表征了理性的批判性。  相似文献   

5.
从文化发展视角,对邓小平1978年访问日本予以较全面的分析,认为这次出访具有划时代的文化实践意义。具体表现为:摆脱教条主义和文化守成主义的束缚,务实地对待意识形态和民族主义,在学习、请教中实现新的文化融合,也触及了微观层面的文化问题,并开始把与西方的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相似文献   

6.
李继武 《理论学刊》2004,46(12):29-33
人的全面发展既表现为个人的全面发展 ,又表现为人类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这两个方向 ,既有同一性 ,又有差异性。其同一性表现在它们的内容在本质上是同一的 ;在关系上 ,它们构成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结 ,相互制约 ,总趋向接近一致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人类的全面发展又是个人全面发展的结果和归宿。其差异表现在 ,两者全面发展的具体内容并不完全一致 ,这是因为两者的参考系不同 ,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个人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人类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动物的片面发展而言的 ;而在关系上 ,两者有时呈现对立性甚至对抗性的状态  相似文献   

7.
公民文化是处于现代化过程中的混合型政治文化。中国公民文化继承了传统儒家的政治文化,同时又融合了现代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特点,表现出传统与现代两个层面的基本特征。公民文化建设对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促进其目标的实现以及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公民文化建设之未来展望则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才能在中国传播、应用和发展,这一结合必须依赖一条科学可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路径主要有: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角度,从概念、思维、价值三个层面,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等几个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推进马克恩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必须加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佛教中国化的路径研究,加强马克思主义同民间文化结合的路径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构成西方现代性主要内涵的工具理性,促发了科学与技术的繁荣和昌盛。当前中国现代化最主要的也是最急需的就是科学与技术的大发展,这一点在文化层面上就表现为工具理性的缺失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必须工具理性化。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回到马克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险明 《新视野》2003,2(3):54-56
从文化根源上看,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危害最大的就是小农经济文化心态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实际以及它们之间关系被扭曲的两个基本表现形态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从文化层面上看,这两种似乎对立的表现形态实际上都是小农经济文化心态对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的关系所作的带有浓厚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诠释。从方法论上看,要从理论上破除小农经济文化心态对马克思主义的“诠释”,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内在逻辑,推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就必须“回到马克思”,正确、全面地认识“回到马克思”与“马克思走向当代”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1.
文化·创新文化·自主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的本质是创新,离开创新,就没有文化.这是因为,其一,文化是构成社会的核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条件和成果,在社会发展中占有主导地位.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质必然从文化层面表现出来.其二,创新体现了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其三,文化创新的基础无非在于人类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创新.体现文化创新本质的创新文化是文化中最有活力部分.创新文化是一种创新精神、一种创新意识、一种人文环境.创新文化对促进科技自主创新起着重要作用:首先,科技自主创新的关键是具有创新思维的人;其次,创新文化对促进科技自主创新起着重要作用.由观念文化和制度文化构成的创新文化为创新活动提供了内外动因.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以人为本,必须发展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12.
探究中国“文化民族主义”的基本含义,必须先将文化主义与民族主义分离开来。一方面,中国的民族主义与族裔主义和种族主义混淆在一起,客观上表现为“柔性的存在”与“刚性的存在”之间的冲突;另一方面,中国的文化主义又与天下主义、华夷之辨绞结在一起,主观上深刻地反映了一种文化的“迷思”,支撑着中华帝国思考方式得以成立的根本。然而,中国的“文化民族主义”是由“文化主义”(天下主义)与“民族主义”两种不同的“想像方式”交织而成,造成了概念自身的紧张与冲突,实质是一种去现代性的解读。  相似文献   

13.
企业廉洁文化是综合性的文化类型,从内容上看主要表现为两个层面:一是道德层面,包括人们对廉洁的认知、廉政的思想素质和价值取向等;二是制度层面,包括廉洁从政、从业的规章制度、行为习惯、生活方式等。作为国有企业,大力推进以廉洁从业价值观为核心的廉洁文化,必须构建具有本企业特色的廉洁文化体系,从而形成廉洁从业、诚信经营及“以廉为荣、以腐为耻”的价值取向和良好风尚,为建设优强、廉洁、活力、和谐企业提供坚强的保证。  相似文献   

14.
文化与自由是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两个核心因子,它们共同构成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个关键性因素.文化与自由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所不同,但在生成、发展以及根本目标指向等问题上却具有一致性.更重要的是,我们可以通过历史的和现实的考察,揭示二者的辩证关系:文化是自由的基础,文化是通向自由的“诺亚方舟”.反过来说,自由是文化的实质和内核,自由是文化之果,居于文化最核心的地位,是文化终极意义的彰显,失去了对自由的追求,文化也就没有意义;同时,自由构成文化繁荣的必要条件.正确把握和处理文化与自由的辩证关系,对于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和促进入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熊澄宇 《理论导报》2010,(10):25-25
<正>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新趋势。笔者建议中央加强对文化生产力理论的解读,进一步明确文化发展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位置,以及文化发展与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在今后五年,不仅要完成文化发展布局,更要在理论上有所创新和建构。我们说的文化包含物质层面的符号体系、精神层面的价值体系、行为层面的制度体系。文化不仅是软实力,也应该是综合实力,包括精神和物质两个  相似文献   

16.
城市文化解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一个城市要正确制定和实施文化发展战略,发展文化生产力,首先必须正确认识、全面了解城市文化的内涵和构成。本文应用文化管理理论,对城市文化内涵、要素及其主体与内容构成进行了系统全面地探讨与分析,以为城市管理者制定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提供思路和切入点。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化有两条发展线索:一是王权主义的形成与强化;一是道高于君观念的形成与发展.其中王权主义是其基本特征.当今王权主义已经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关注公共利益的社会,一个以和谐为主题的社会.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从而为传统文化、传统荣辱思想的当代价值转换创造了历史前提.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现代道德观念的总体价值导向为:以关注社会公共利益为基点,塑造自主发展、自主创新的健康人格,致力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18.
稳定性与变易性的辩证统一是美学范畴的学科特性之一。本文重在探讨“审美文化”范畴的变易性,指出审美文化范畴在国内近十五年的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其内涵出现了两次明显的变易,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体现了现代美学学科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是最高决策层直接以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所做的又一次国家层面的重要战略部署。《决定》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首次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并成为六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之一。本文从文化自身特性、国内发展现状、国际全球化三个角度,分析了建设文化强国的重大现实意义,并从提高文化自觉、塑造文化之魂、创新机制体制、完善服务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20.
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构成部分和表现。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发展,面对当今世界经济文化日益交融渗透的发展趋势,人们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看到,文化产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即它具有产业功能和意识形态的两重属性,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又是党的宣传思想阵地,也是先进文化的基本载体。为此,我们要充分考虑这一特殊性,在文化产业发展中正确把握好以下五个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