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析我国行政处分的实践运用和理论研究入手.结合行政的定义,可以提出具有创新意义的行政处分定义:行政处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违反国家法律和国家行政机关内部纪律的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所实施的制裁措施。广义的行政处分是指有权做出行政处分决定的机关或事业单位对所管辖的国家工作人员依照法律和制度所实施的制裁措施。狭义的行政处分对象是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广义的行政处分对象是所有国家公务员和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狭义的行政处分研究的许多结论,对广义的行政处分也具有借鉴和适用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前理论和立法所使用的行政处分概念比较混乱,需要加以澄清和规范.行政处分的当事人应当限于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政处分与政纪处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行政处分必须以违法行政为前提,是违法行政所导致的一种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3.
作为环境犯罪前置性规范的行政可能存在瑕疵。行政瑕疵包括行政规范违法、行政处分违法以及行政规范欠缺三种情况。行政规范瑕疵分为行政法规违宪与行政命令违法。行政处分瑕疵可能导致行政处分无效以及行政处分可撤销两大类。行政存在瑕疵时,刑事法院是否有审查权、环境犯罪如何处理,外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在处理类似问题时应当区别具体行政行为与抽象行政行为。法院对规章及其以下的抽象行政行为以及具有重大明显违法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的适法性应当具有审查权。行政规范欠缺时环境犯罪的处理可以在立法技术上通过反面规定的形式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我国行政处分的现状、属性、程序以及救济等问题进行剖析和阐述,并对行政处分主体做了界定。提出了行政处分虽属内部行政行为,但其完全是自成独立系统的行政法律责任的实现方式的观点,并建议借鉴和吸收其他法律制度,构筑起我国健全的行政处分救济制度,尤其是司法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法中,行政命令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该部分犯罪的认定不仅要结合刑法的规定,还要参见行政法的相关规定或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行政命令出罪功能的考察不仅要从形式上进行,还要从实质上考量。基于此,拒绝执行行政命令不能免除行政相对人的刑事责任;公务人员明知上级命令明显违法而执行的,也不能免除刑事责任;违法的行政规章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免除执行者的刑事责任;司法机关不能在判决书中直接否定抽象行政命令的法律效力。  相似文献   

6.
行政复议的概况法国的行政复议称为行政救济,包括善意救济和层级救济。善意救济是当事人向作出行政处分的原行政机关申请的救济;层级救济是当事人向作出行政处分的原行政机关的上级行政机关申请的救济。  相似文献   

7.
所谓刑讯逼供,是指采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等各种折磨人的办法,迫使被告人招供的一种审讯方法。我国的许多政策法律是明确禁止使用这种方法的。人民警察法里又规定:人民警察不得有刑讯逼供或者体罚、虐待人犯的行为。违者应当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每一名公安干警在工作中要杜绝使用这一违法的方法,首先要弄明白这种方法的实质及存在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刑法中,行政命令作为犯罪构成要件要素存在是不争的事实.该部分犯罪的认定不仅要结合刑法的规定,还要参见行政法的相关规定或者行政机关的行政决定.行政命令出罪功能的考察不仅要从形式上进行,还要从实质上考量.基于此,拒绝执行行政命令不能免除行政相对人的刑事责任;公务人员明知上级命令明显违法而执行的,也不能免除刑事责任;违...  相似文献   

9.
行政处分是行政机关对其内部公务员所做的一种内部处罚形式。如果行政处分不合理,将有可能造成对公务员自身权利的损害。近几年,公务员受到行政处分日益增多,而目前的公务员行政处分救济力度就略显单薄。参照国外的相关成熟做法,另外正值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改之时,对于研究并完善我国公务员行政处分救济制度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在刑法学中,存在三种不同意义的刑事责任:一是法律后果意义上的刑事责任,二是非难可能性意义上的刑事责任,三是需罚性意义上的刑事责任。争议的焦点是哪种意义上的刑事责任作为刑事责任理论研究的对象与内容是适当的。选择的依据是刑事责任理论的目的,而刑事责任理论的目的是要解决要不要对违法行为人施以刑罚以及施以什么程度刑罚的问题。由此察之,法律后果意义上的刑事责任缺少实质的内容;非难可能性意义上的刑事责任虽然有实质内容但不够全面;只有需罚性意义上的刑事责任符合刑事责任理论目的的需要,既有实质内容又比较全面。  相似文献   

11.
论法人犯罪     
刑法对法人犯罪的规定前提有两个:一是现有的行政法、经济法等法律的规定不足以遏制法人的违法行为,二是对刑法遏制法人犯罪有效性的确信。法人承担刑事责任的根据是法人自身的犯罪行为,体现了社会的非难。法人中的自然人不是法人犯罪的主体,他们基于伦理上的谴责对法人犯罪承担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2.
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一直是学术界争议颇多的问题,内部行政处分行为是否可诉即是其中之一。从行政法治主义、司法最终原则等理论基础出发,并参考国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对我国行政诉讼制度中内部行政处分司法救济的欠缺、国家公务员合法、正当权利受到损害无法得到司法救济的现状进行探讨。应当给予内部行政处分行为的相对人,即国家公务员,以司法救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政法学刊》1987年第二期刊载了王祺国、卓泽渊两同志撰写的《我国行政审判程序特殊性初探》(以下简称《初探》)一文。笔者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同的看法。故特撰此文,谈一谈我国的行政审判程序,并兼与王、卓两位同志商榷。一、行政案件应采用的审级《初探》一文认为,我国行政案件的审判不同于刑事、民事和经济案件的审判,行政案件的审判应实行一审终审制。其理由是:人民法院审理的行政案件已经有关行政机  相似文献   

14.
从对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理念的梳理来看,二者对行政刑法责任具有相当影响,但行政刑法责任是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之有机统一的观点具有表面性和形式化。行政刑法产生于市民刑法的背景使得行政刑法的责任必须在市民刑法的语境下进行解读,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厘清行政刑法责任之限制权力和人权保障、刑罚均衡和人道之基本立场。在市民刑法成为我国刑法应有转向的背景下,行政刑法应构成刑法的主体,刑法的转向实际上在相当程度上就是转向行政刑法的过程。我国经济犯罪形式的行政刑法之完善亦应在市民刑法理念下进行。  相似文献   

15.
论刑事责任的归责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的概念界定刑事责任归责要素的概念,首先必须明确刑事责任归责基础的含义。所谓刑事责任的归责基础也就是刑事责任的根据,它旨在说明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的理由,即国家凭什么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或者说,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后为什么要承担刑事责任。当然,作为刑事责任的根据并非是一般意义上的因果关系,而是能够作为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理论根据,即从行为人实施犯罪行为与承担刑事责任的内部来寻找其固有的必然联系。换言之,“刑事责任归责基础的实质在于,对危害社会的行为和实施了这种行为的人在道德上和法…  相似文献   

16.
行政职务犯罪之刑事责任的主体不应限于公务员个人,在一定条件下,行政机关也应当而且可以承担一定的刑事责任.对行政机关的刑事处罚可以采取限制或者剥夺其某一项职权等方式实现.  相似文献   

17.
原杰  施杰斐 《海南人大》2009,(12):45-45
领导干部授意、指使、强令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违规实施行政审批,或者违规干预行政审批的,给予记过或记大过处分;情节较重的,给予降级或者撤职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开除处分。日前哈尔滨市第58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哈尔滨市行政审批工作人员行政处分暂行规定(草案)》。该《规定》预计于明年1月1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8.
现行反行政垄断立法对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责任形式单一、责任体系不健全,责任程度轻微、责任方式不具有针对性,责任追究主体缺失或不明、责任无法具体落实等问题,有些法规甚至没有规定法律责任。应构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位一体的行政垄断法律责任体系。行政垄断的主要责任是行政责任,应建立反垄断执法机构直接追究行政垄断主体行政责任的外部追究体制。行政垄断损害赔偿责任不宜纳入行政赔偿范围,将其作为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处理,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合法经营者的权利。由于行政垄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应规定行政垄断的刑事责任,并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19.
现行反行政垄断立法对行政垄断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责任形式单一、责任体系不健全,责任程度轻微、责任方式不具有针对性,责任追究主体缺失或不明、责任无法具体落实等问题,有些法规甚至没有规定法律责任。应构建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刑事责任三位一体的行政垄断法律责任体系。行政垄断的主要责任是行政责任,应建立反垄断执法机构直接追究行政垄断主体行政责任的外部追究体制。行政垄断损害赔偿责任不宜纳入行政赔偿范围,将其作为民事损害赔偿责任处理,更有利于保护消费者和其他合法经营者的权利。由于行政垄断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应规定行政垄断的刑事责任,并实行双罚制。  相似文献   

20.
我国公务员行政处分制度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公务员行政处分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处分的基本依据、基本程序、救济制度;主要问题是行政处分依据不合理、程序不公平、救济不完善、相关处理措施不配套;基本对策是创新行政处分理念、加强行政处分法治、综合运用相关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