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2013年人民网联合《人民日报》推出的两会网络调查中,"社会保障"、"反腐倡廉"、"收入分配"等位居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排行榜前三位。而在近几年的两会调查中,社保、收入等话题一直是民生关注的焦点,这表明在国家经济取得大步发展之后,老百姓最关注、最期盼的也是如何分好蛋糕,实现发展成果的公平共享。对一个现代社会而言,公平正义是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置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对于国内食品安全研究的梳理是探索中国食品安全研究之必须。国内食品安全研究大致可分为四大范式,每种研究范式都有其独到之处,亦有其不足。因此,中国食品安全分析框架有必要重构。  相似文献   

3.
<正>在人们将目光聚焦在城市食品安全问题的当下,农村正以惊人的速度成为问题食品的"卸货场"。春节期间,尤其在一些偏远农村地区,问题食品、过期食品普遍存在,农村的食品安全现状令人担忧。问题食品扎堆农村,拿什么来保障农村居民"舌尖上的安全"?这样的一道时代考题,亟须找到答案。每年春节前后,"假冒伪劣食品扎堆农村"都会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但遗憾的是大多仅仅是止于反思层面,鲜见"真刀真枪"对此进行有效的管治。  相似文献   

4.
"到2020年,贵州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3月4日,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在"小丫跑两会、展望中国梦"的梦想板上写下了自己的梦想。贵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最艰巨的一个省份。能否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国家"三步走"和"两个大局"战略目标的实现。贵州作为西部地区同步小康样本是多方关注的焦点。面对关切,贵州传递了什么好声音,凝聚了哪些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党课》2013,(14):32-33
究竟是什么影响了中国人的安全感?2013年4月底,《小康》杂志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国平安小康指数”调查。在20个各种各样可能影响安全感的因素中,受访者选择最多的5项依次是“食品安全不能让人放心”“环境污染严重”“所在城市贫富差距过大”“医疗得不到保障”和“信息财产安全容易泄露”。《小康》还重点对北京、上海、杭州、西安等16个城市居民的平安感进行了调查,去年排名垫底的广州今年来了个漂亮的“大翻身”,上升至第二;而今年新增的调查城市长春则成了真正的“黑马”,摘到了“冠军”的头衔。  相似文献   

6.
《实践》2016,(2)
正2015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呼和浩特市食品药品监管局组织了以"首府人民心中的‘食安梦'"为主题的食品安全问卷调查活动。统计结果显示,本次问卷调查访问、关注和参与的总浏览量达228468人次。这是呼和浩特市迄今为止组织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参与人数最多、影响最深的食品安全民意调查。参与此次调查的网络IP地址涵盖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还有美国、加拿大、印度等6  相似文献   

7.
蒋宏坤 《唯实》2016,(4):4-6
农产品质量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做出重要指示,强调确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之责。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子政绩的重要考核指标,首次明确将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  相似文献   

8.
王雪莹 《理论建设》2011,(4):106-107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人民的切身利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已成为政府和人民关注的焦点,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就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和无法预测的恶劣影响。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不仅损害了无数婴儿的身体健康,而且对我国奶粉业造成巨大的打击。  相似文献   

9.
<正>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切实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更好地为全省食品安全保驾护航,切实维护食品公共安全,为贵州同步小康提供强有力的食品安全保障。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以下简称新《食品安全法》)已于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将于2015年10月1日起施行,堪称"史上最严"食品法典。全省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新《食品安全法》,依法  相似文献   

10.
王月明 《实践》2009,(5):34-35
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01年,金华市卫生防疫站发现西瓜子掺了矿物油,福建、河南、广东、南京等地发现了"毒瓜子"。2002年,长春市卫生局发现"荔枝保鲜剂"中含有较高浓度的磷酸根成分。2003年,烟台市查处使用一种叫"桃红"的工业染料浸泡花生进行染色的案件;金华市发现3家火腿生产企业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剧毒农药敌敌畏。2004年,安徽阜  相似文献   

11.
食品安全是当前我国乃至全球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制定《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是"保民生"的迫切要求,是"保稳定"的必然需要,是实现"保增长"任务的重要体现。2009年的6月1日起正式实施的《食品安全法》设立食品安全委员会,确立了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监管体制;建立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制度,统一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建立食品召回制度,明确食品安全监督管理职责;完善应急管理制度,强化了违法生产经营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2.
《兵团党校学报》2010,(5):76-76
点击鼠标,百姓心里话就会直通中南海。中国共产党新闻网9月8日开辟留言板,名字就叫“直通中南海”。数万名网民已经在留言板上发言,关注的话题集中在房价、教育和食品安全等社会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13.
黄海 《学习导报》2013,(12):14-15
近年来,食品安全成为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从三聚氰胺到地沟油,从毒胶囊到问题奶粉,食品安全问题接连不断,不仅对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还引起了社会恐慌。确保"舌尖上的安全",让老百姓吃得安全,吃得放心,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头等民生大事。把好食品安全的"源头关"食品要安全,首先就要抓好生产环节的安全。湖南主要通过推进绿色生产和制定安全标准"双管齐下",确保生产出来的食品绿色、安全。  相似文献   

14.
尚力 《党建文汇》2011,(8):46-46
近一时期,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十分关注,最近发生在欧洲的“毒黄瓜事件”,使蔬菜瓜果安全食用问题再次成为舆论焦点。  相似文献   

15.
岳振 《当代贵州》2013,(19):28-29
贵州省"我用良心做食品"活动近日在全省深入展开。省政府食品安全委员会与省文明办下发通知要求,要通过不懈努力,使食品生产经营者的食品安全管理水平和诚信意识普遍增强、社会各方广泛参与的食品安全工作格局基本形成、食品安全总体水平的较大幅度提高。食品安全无小事,这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普遍关注。需要强调的是,在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的实践中,法治手段与诚信教育必须协调使用。治理食品生产销售乱象与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并进行大力度的道德宣传与文明  相似文献   

16.
<正>农九师一六三团一连工会建立健全政务公开长效机制,不断规范和完善公开内容,每月对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及时公示,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做好"明白榜",理清"明白账",当好"明白官",促进了文明生态小康连队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正平坝区以"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生活质量、民主法治、文化教育、资源环境"六大提升工程为工作抓手,深入推进行政体制、园区、国资、土地、农村金融和干部人事管理等改革,全面小康创建工作取得较大突破。自2013年开展全面小康创建工作以来,平坝区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实现‘531’、同步达小康"和安顺市委、市政府"三步走、‘231’、提前一年达小康"的总要求,紧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目标,确立了"一年强基础、两年大提升、三年见成效"的小康  相似文献   

18.
正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经济发展综合水平和小康社会建设是衡量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两把尺子。如何弥补这两块"短板",这是当前摆在小康社会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就这个问题我们对兴仁县进行了调查研究。一、同步小康创建工作成效斐然兴仁县是黔西南州的一个资源、农业、文化县,拥有"中国薏仁米之乡"和"中华诗词之乡"等金字招牌。2014年上半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38.34亿元,同比增长15.4%;财政总收入9.92亿元,同比增长3.47%;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达41.31亿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完  相似文献   

19.
魏晔玲 《前线》2013,(1):53-57
“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在百姓那里流传了千百年。有饭吃是老百姓最大的事儿。如今,人们吃喝不愁,这句老话竞变了词儿。“民以食为天”被老百姓戏说成“民以食为忧”。据2012年《中国平安小康指数》报告显示:81.8%的受访者认为,当前最让人担忧的安全问题是食品安全,位列第一。可见食品安全成为了今天老百姓的“天”。李克强同志近日说,我们用30年的时间解决了人民吃得饱的问题,现在必须解决好人民吃得好、吃得安全的问题。并着重说道,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相似文献   

20.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脱贫攻坚质量怎么样、小康成色如何,很大程度上要看"三农"工作成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