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刀靶水”之战,执行邓小平命令雪夜送信1934年9月,我被调到红三军团第五师十五团一营当营长。10月份,前线战斗打得很激烈,形势越来越紧张。部队从阵地上撤下来,集中在长胜县,每人发了一身黑棉衣和4颗马尾手榴弹。部队出发那天,红军大学调来了个营长叫邱会魁接替我,我又回团部当侦察参谋。刚到团部报到,部队便摸黑出发了。我带着侦察排走在前面。  相似文献   

2.
长征亲历记     
戚元德(1905—1974),生于湖北省汉口,1927年参加革命,1928年入党,长期从事秘密情报、交通工作。1934年西征参加长征,历任中央苏区军委机要科长,湘赣苏区苏维埃主席团秘书长,红六军团、二方面军保卫局特别党支部书记,红二、六军团野战医院政治部宣传科长,中央党校二部党支部书记,中共阜平县委常委兼组织部长,郑州、武汉市妇联主任,中原、中南局妇委书记、妇联主任,全国妇联执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党组成员兼女工部部长等职。是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董必武在挽戚元德的诗中写道不枉为人活一场,工农结合斗生强,清风明月饶声色,马节坚持到晚芳。本文是其晚年的回忆,由吴持生整理,刘卫东执笔完成。  相似文献   

3.
1949年9月,在筹建新中国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其中第六章“民族政策”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从此,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基本制度和基本国策确定下来。这一重大决策,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民族理论,结合中国实际的新的伟大创造,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思想和一整套相应的民族政策,是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4.
红军长征与宗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长征与宗教李安葆,胡本志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中国工农红军坚定地执行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认真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从而得到了所经地区的苗、瑶、壮、纳西、布依、白、侗、土家、彝、羌、回、藏等少数民族的拥护和支持。正是在...  相似文献   

5.
隔江宣传 1935年初,我红四方面军粉碎军阀田颂尧、刘湘、杨森等白匪军六路围攻之后,开始向西进发.同志们按捺不住心头的喜悦,纷纷议论:"这回要打过嘉陵江去,与毛主席、中央红军会师,开到北方打日本鬼子去啦!"  相似文献   

6.
红军长征有着丰富的内涵,包括革命与反革命、党内指导思想、恶劣的自然环境三个方面的斗争,并依中央红军的活动为主线可分为五个阶段。本文明确了长征的若干基本概念,分析长征中若干重要经历和重大事件,深入解读了长征精神。  相似文献   

7.
1929年3月至5月间,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来到了我的家乡福建省永定县,游击队组织了起来。我参加了游击队,配合红军去白区打民团。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我随部队参加了长征。  相似文献   

8.
红军长征,走了二万五千里,也走过许许多多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以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为例,共走了371天,路经少数民族地区就达125天。红二、四方面军在那里停留的时间更长,红四方面军仅在川康藏的时间就达一年以上。当时,少数民族与汉族存在不同程度的隔阂和对立,尤其对汉人军队充满疑惧和敌视,要他们一下子分清红军与“白军”的区  相似文献   

9.
刘良 《党史文苑》2006,(5):44-50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  相似文献   

10.
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国民党“围剿”部队加紧了对中央苏区的进攻步伐。1934年10月26日,敌人侵占宁都;11月10日,瑞金陷落;11月17日,于都沦入敌手;11月23日,会昌失陷。至此,中央苏区全部陷入敌手,原本红火的革命根据地一片血雨腥风。据史料载,红都瑞金在80天内被惨杀1800多人,宁都县被杀绝的有3800多户,闽西遭杀绝的为4万多户。蒋介石在其“剿匪报告”中亦写道:“剿匪之地,百物荡尽,一望荒凉;无不焚之居,无不伐之树,无不杀之鸡犬,无遗留之壮丁,闾阎不见炊烟,田野但闻鬼哭。”不屈的小红军1934年11月9日,在距瑞金城35里处的古城山道上,出现了一…  相似文献   

11.
1936年夏,日本帝国主义扩大对中国的侵略,全国人民的抗日民主运动进一步高涨。这时,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长征抵达川、康地区,准备继续北上,与第一方面军共同创造西北抗日根据地。但蒋介石不顾民族危亡,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调集胡宗南、薛岳、王均、毛炳文、杨森、刘湘、刘文辉、鲁大昌等部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阻止红军北上抗日,企图围歼红军于雪山草地地区。蒋介石的倒行逆施,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也引起了国民党统治营垒内部的分裂,两广事变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发生的。  相似文献   

12.
1930年10月10日,中央红军从瑞金、古城等地出发开始长征。1936年10月9日和22日,红四、红二方面军先后在甘肃省会宁县城和静宁县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次惊心动魄的远征,历时之长,规模之大,行程之远,沿途自然环境之恶劣,敌我力量之悬殊,在人类战争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它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英雄壮举,是人类社会革命史上的伟大奇观。在70年后的今天,我们纪念红军长征,既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也是为了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激励全省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实施“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把老一辈革命家开创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3.
正红军长征路经茅台镇,战士用茅台酒洗脚,是风传甚广的"故事"。关于这个故事,很多回忆录里都有论及,例如,《耿飚回忆录》里就有这么一段描写:"这里是举世闻名的茅台酒产地,到处是烧锅酒坊,空气里弥漫着一阵阵醇酒的酱香。尽管戎马倥偬。指战员们还是向老乡买来茅台酒,会喝酒的细细品尝,不会喝的便装在水壶里,行军中用来擦腿搓脚,舒筋活血。"萧劲光也在回忆录中写道:"茅台镇很小,茅台酒却驰名中外。我们在茅  相似文献   

14.
自古以来,诗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陶渊明、李白等伟大诗人的饮酒诗篇早已传诵千古。然而,谁能想到,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与著名的茅台酒也有一段动人佳话。  茅台酒的产地茅台镇,属贵州省的仁怀县。1935年3月,中央红军在毛泽东等率领下,翻深山穷谷,越高崖陡壁,来到了仁怀县。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边。赤水河水酿成的茅台酒饮誉中外,在1905年巴黎国际博览会上曾荣获金奖。茅台镇上有好几家酒厂与作坊,红军经过时,酿酒作坊的门都闭着;但从门缝里往里看,仍可看见屋内成排的大木桶和盛酒的酒缸,“酒香扑鼻而来,熏人欲醉”(成…  相似文献   

15.
16.
湘江血战是中央红军长征中打得最激烈,也是损失最大的一仗。当年,作为红三军团政治部保卫局侦察部的一员,我亲历了这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战斗。离别苏区1934年10月,我所在的军委训练五团驻于都城内,当时我任团特派员,直属中央国家政治保卫局领导。我的任务是做好部队纯洁工作,了解部队的政治思想和部队人员成分,并在每个连队的班内发展优秀青年的网员(每班2到3人)。  相似文献   

17.
长征中,我一直在团卫生队工作,我是一名医生,在行军途中,上午到各个连队巡诊,了解战士情况和治疗疾病等,下午就走在全团的后面,进行救护治疗,参加团的收容队和安置不能随队行动的伤病员工作.  相似文献   

18.
戴安林 《世纪桥》2008,(9):10-13
70多年前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而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历经磨难、久经考验的彭德怀元帅,曾为红军长征的胜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张经武与长征中的红军教导师王锡堂1934年8月,第五次反"围剿"形势十分严峻,江西瑞金沙洲坝军委总部一片忙碌景象。为了应付更复杂、更困难的局面,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军委总部第五局副局长的张经武接受军委命令组建一支新的军委直属部队──教导师,主要任务是保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