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辩证法和形式逻辑是人类最重要的两种认知方式,两者共同"哺育"了人类文明。但是,辩证法和形式逻辑有着根本的不同,两者是两种完全异质的思维方式。从根本上说,辩证法是一种"人"的逻辑,而形式逻辑则是一种"物"的逻辑。辩证法立足于人的生存性存在方式,它在思考人及人类社会时遵循自我呈现原则、辩证原则和自由原则,辩证法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开放性、矛盾性和历史性的特点。与此相反,形式逻辑立足于物的现成性存在方式,它在解释自己的对象时遵循对象化原则、知性原则和本质原则,作为一种形式化的思维方式,它具有封闭性、无矛盾性和非历史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看”是哲学的独特方式。西方哲学的“看”自古希腊起就显现出了其样式。到了近代,“看”被僵执化为二元分立的认识论模式,失却了时间性和历史性,导致了一种“静观”和“自闭”的立场,漠视了人的生存的鲜活与真实。中国哲学的“看”专注于内在的修养与发扬,重视生成与“缘”性,但却寄托于“心”之觉知,失之于神秘晦暗。马克思的辩证法开启了“看”的合理视域,立足于感性实践之基础,着眼于人的现实的生存活动,使人的和历史的辩证本性真实地显现出来。马克思的“看”的视域充满开放,从根本处超越了近代哲学的现成状态,实现了“看”之方式的转换。  相似文献   

3.
"理解马克思"是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前提,它将理论研究带入了解释学视野,也将解释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问题推向理论前沿。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等同于解释学,忽视哲学和解释学的质的区别,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诠释学"会导致历史唯心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绝对主义解释学,绝对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主体性、辩证法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教条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反对主观主义解释学,主观主义解释学违背了理解的客观性、可知性原则,在本质上是一种虚无主义。"理解马克思"必须坚持客观主义解释学,坚持理解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保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基础和科学指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生活哲学的出场已经成为必然。它拒斥对马克思哲学进行纯学术性层面的探究,将现实生活作为自己唯一的出发点,以生活(问题)—哲学—(新)生活为致思理路,把"以人为本"看作价值原则,以自由自觉的生活为目标旨归,使马克思哲学的研究获得了一种全新的范式。  相似文献   

5.
德国古典哲学对以往哲学的突破在于康德以"哥白尼式的革命"的方式实现了"人为自然立法"的"主体论转向",把过去"主体归结到客体解释"转变到"客体归结于主体解释",形成了新的哲学坐标。这一转变经费希特到黑格尔,构成了德国哲学在近现代发展的传统。马克思哲学的德国传统包括了对这个转变的批判继承,具体表现为"人的本质"理论的新构造,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到《德意志意识形态》都关涉此。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研究及其观点不是什么囿于费尔巴哈"抽象的人本学",而是马克思哲学本身所包含的"主体"这个出发点的需要和体现。但马克思的"主体"范畴已经超越了康德和黑格尔,即已经是"现实的个人"意义上的规定。正是基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规定和实现为"现实的个人"这个历史前提和出发点的提出,才为唯物史观奠定了基础。准确理解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必须从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出发,深入对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论转向"的扬弃的梳理和把握。  相似文献   

6.
王惠玲  魏用中 《求索》2007,(4):139-141
人的自由是马克思哲学的理论指归。马克思对人的自由及其特征、前提等都有一个基本的界定。人的自由是一个不断实现的实际过程,人类文化在自然、社会和人自身领域中的每一步发展,都是迈向自由的脚步。  相似文献   

7.
考察苏联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史可知,"推广论"不仅是苏联学者阐释历史唯物主义之产生的基本理解模式,而且也是他们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所在。但是,由于这一理解模式从根本上消解了实践原则在马克思实现哲学革命过程中的核心作用,从而不可避免地偏离了马克思哲学的精神实质。实际上,"实践原则"的确立是马克思超越一切旧哲学的根本所在,并由这一原则的全面贯彻和落实,马克思哲学形成了全然不同于一切旧哲学之对象、性质和功能的全新理论形态。准确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原像,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无疑具有前提性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哲学语域中透视贫困问题是哲学学科对人类的生命存在价值关怀的必然研究理路。本文试图用马克思的视角超越从表层现象考察社会贫困状态、局限于非本质经济联系的经济学,把贫困问题提升至哲学本体论论域,聚焦于人的主体本质力量维度,以人的个性上扬空间和自由实现程度为尺度对贫困予以重新定位,探究了贫困的起源问题,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视角窥探到贫困的根源归结于生产关系,并进一步将主题拓展探讨了贫困问题内蕴的政治哲学论题即贫困与正义、自由和平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通过坚持对一切社会关系进行历史论述的原则,马克思确立了论证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方法论原则。"历史论述原则"彻底否定了旧理论企图构建适用于整个人类历史的普遍进展模式的作法,认为只有深入剖析一定社会形态的历史特殊性,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道路。此种原则不仅体现在马克思基于"现代社会"的特定历史语境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论证之中,而且体现在马克思对"东方社会"之社会主义道路的探寻之中。充分认识这一点,对于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张维祥  段勇 《岭南学刊》2007,1(6):102-105
自由是人的本性,但它必须通过人的物化活动,在人与人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实现。因此,人的自由本性就具体表现为人的活动特性和人的社会关系性。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人类追求自由本性的作用下,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是向着个人自由的程度不断扩大,并越来越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方向改变的。人的自由,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出发点,也是其全部革命理论和实践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11.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一国两制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经香港、澳门两部基本法加以法制化、具体化,经港澳特别行政区实践与验证,已经由理论构想进入全面实践,但如何应用于台湾还在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代哲学基于理论哲学的进路,力求于实践生活之外寻得理论的基点,并由此出发构造出涵摄实在整体的理论体系.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必然内涵着单一必然性的逻辑关系,近代哲学由此必然会彻底否定偶然性的地位和作用.而在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框架中,由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从根本上被归向理论哲学的进路,所以同样造成了这一重要范畴无足轻重...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国际法的发展使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域面临着挑战与机遇。国际政治格局日趋复杂,一极多强是其特征;多元化和全球化是当前最大的国际社会的现实;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关系依然是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国际法碎片化问题日益严重。围绕变动的国际政治格局,面对国际社会的现实,学界出现了改革国际法体系的呼声,国际法基本原则领域尤为突出,一方面,国家主权、不干涉、禁止武力使用等原则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国际法基本原则又面临着发展机遇。以国际新秩序的建立和国际法体系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构建国际法基本原则变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曾将自己的哲学革命以隐喻的方式归结为对黑格尔哲学的"颠倒",因此,为了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实要义,便不能不理解"颠倒"的真实意蕴。在传统理解中,"颠倒"被理解为马克思在黑格尔哲学内部所实现的"倒置",即从精神至上或唯心主义翻转为物质至上或唯物主义。此种简单化的理解由于疏离了"颠倒"的真实意蕴,以致无可避免地使得马克思如费尔巴哈般地最终归属于黑格尔哲学。实际上,马克思颠倒黑格尔哲学的实质表现为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颠倒"为有限的现实的个人,以此为基础,马克思才得以真正从传统形而上学的"上下"对峙结构中"转变出来",确立了"感性世界—个人—精神世界"的全新阐释路径,进而实现了一条既肯定感性世界又肯定精神世界的新道路,并由此将黑格尔的唯心辩证法真正改造为唯物辩证法,最终达于"改造世界"的新哲学。  相似文献   

15.
刘莹 《前沿》2013,(21):40-42
自我实现一方面表现为个性的实现;另一方面从根本上表现为人性的实现,即“我”作为一个人而存在。从这个前提出发,马克思哲学为我们理解人的自我实现提供了启发性的思路:人的自我实现就是人性解放的生成性过程,自我实现的途径是社会历史性的实践活动,其最终归旨是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在马克思哲学中,个性的自我实现最终是以人性的实现为前提的,因此在人性受到抑制的阶段,人只能有限度地实现自我。  相似文献   

16.
黄浩 《前沿》2011,(11):74-77
对于马克思哲学,从不同视角会“看”到不同的结果,论文对学界的“哲学的转向”“哲学的终结”和“哲学的革命”三种不同的视角进行了分析,澄清了三种不同视角“看”马克思哲学各自的边界及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理论是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重要基石。在马克思那里,人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是内在统一的,一方面,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公开展示;另一方面,人的本质规定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秦明承  黄婷婷 《传承》2012,(14):30-31
人的自由解放理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表现为人的需求的多方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发展及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探讨马克思哲学中关于人的理论对我国今天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全民道德修养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追溯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关于干部工作必须坚持群众路线的论述,指出“群众公认”的发展轨迹及其继承性;从落实“群众公认”原则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是新时期干部工作的迫切需要等方面论述“群众公认”原则的时代意义,并指出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坚持“群众公认”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具体运用,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干部工作中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20.
"党管人才原则"是党中央为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而做出一项重大决定。要想实施好这一伟大的战略决策,就需要全党,尤其是党的各级负责人,完整、准确地理理解掌握好"党管人才原则"的基本内涵。这是我们付诸实施的理论基础。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对"党管人才原则"的内涵和外延,作了诸多的界定。概括起来,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