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松 《群众》2012,(6):69-70
近年来,南京市全力聚焦“人才第一资源、教育第一基础、科技第一生产力、创新第一驱动力”,把“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和“制度先试、园区先行”作为关键举措,准备用五年时间把南京建设成为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并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特区。为此,南京推出了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八大计划”,  相似文献   

2.
陈平 《群众》2011,(11):92-93
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是南京未来发展的战略选择,关键是实现的路径。笔者去年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学习。三个月时间,耳濡目染了硅谷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感到硅谷成功的经验对南京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二〇一二年八月七日宁委发[2012]53号为贯彻落实市党代会精神,充分发挥南京科教人才资源优势,加速构建区域创业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和人才特区,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现就创建国家级"紫金人才特区"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4.
季建业 《群众》2010,(11):35-36
<正>南京是科技人才创新资源密集的城市,也是软件业快速发展的城市。2005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2006年,工信部、江苏省和南京市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共同推动南京软件产业发展会商会制度。4年来,我们把软件产业作为第一优先发展的产业来抓,优化政策环境,推进软件企业自主创新,培育和引进软件龙头企业,南京的软件产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南京先后被批准为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国家"两化融合"实验区、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中国软件名城创建试点城市。  相似文献   

5.
本刊记者 《群众》2012,(5):15-17
记者:去年以来,特别是市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南京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激活科技创业的“人才源泉”,释放人才优势资源的能量,在省内外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在新一轮发展中,市里如何着力建设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这一战略选择将对南京乃至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群众》2020,(19)
正总部经济具有明显集聚效应。作为一种高端经济形态,不仅能够集聚资本、技术、人才等高端要素,也是城市产业升级和职能转变的"催化剂"。近几年来,南京市建邺区抓住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主动服务南京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全球创新名城和提升省会城市首位度的现实需要,高质量建设总部经济集聚区。  相似文献   

7.
《群众》2016,(9)
正近年来,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围绕国际软件名城、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建设,切实彰显南京产业发展的个性和特色,争当全省"一中心、一基地"建设的排头兵,力争体现江苏"高度"、形成江苏"标志",作出江苏"示范"。推进"两名城"建设,是南京产业质态提升的必然要求推进"两名城"建设,以全面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成长,是南京产业质态提升、向中高端迈进的必然要求。一是符合国家总体战略要求。"两名城"建设  相似文献   

8.
《群众》2015,(12)
<正>紫金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是在南京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实施"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绿色发展",打造"中国人才与创业创新名城"全局性决策的时代背景下成立的。2011年1 2月8日,乘着南京创新创业的大潮,一个培育新兴产业的核心孵化基地——紫全(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应运而生。紫金(江宁)科技创业特别社区成立后,按照区委、区政府统一部署,根据特区范围内功能的布局规划,依托U湖优越的区位条件与生  相似文献   

9.
《群众》2018,(19)
正8月28日,我省举行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提出要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注入磅礴的科技动力。会上,南京市、南京大学等几家单位进行了交流发言,亮点纷呈。现摘编如下。南京——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近年来,南京以国家科技体制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明确提出并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名城。整合载体抓改革,全面优化创  相似文献   

10.
二○一一年七月一日宁委发[2011]35号各区县委和人民政府,市委各部委,市府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为全面聚焦四个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中国人才与科技创新名城,市委、市政府就人才引领、科技创业,制度先试、园区先行关键举措,制定了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别集聚区)建设等八项重点计划。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1.
《小康》2020,(23)
正近年来,南京聚焦本市主导产业需要,精准集聚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推进创新人才集聚工程,重点抓好"广聚高端人才、广纳青年人才、广留各类人才"三个方面工作。南京,简称"宁",地处长江下游,是江苏省省会、全省唯一跨江布局城市,也是长三角特大城市、东部地区重要中心城市、"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全市常住人口850万,实有人口1031万。从2018年以来,南京市启动实施  相似文献   

12.
<正>自2000年开始,江苏省南京市把软件产业作为最具禀赋和综合优势的第一产业,优先发展,全力推进,十多年来实现了超常规发展。特别是2005年南京提出建设"中国软件名城"的发展战略后,软件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年平均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统一战线》2012,(10):16-16
欧美同学会北京论坛暨第七届中国留学人员创新创业论坛2012年9月2日在北京万达索菲特大饭店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不同行业的海归精英聚焦留学归国人员自身发展以及如何推动祖国发展,就百年留学与中国梦、国家人才战略与中国发展转型、海归创投与创新等议题展开深入切实可行的研讨。  相似文献   

14.
《湖北政报》2009,(4):5-9
<正>(2008年12月20日)鄂发[2008]19号为深入贯彻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湖北的战略决策,全面落实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加快实施科教兴鄂、人才强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发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在建设创新型湖北中的作用,现就加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队伍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相似文献   

15.
《党建研究》2012,(8):10
近期,李源潮同志出席第二届中国人才发展论坛开幕式并与专家座谈。他指出,科技创新创业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力,要按照科学人才观的要求,努力创建中国特色创新创业人才开发体系,更好地培养、引进、使用创新创业人才,推动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李源潮同志指出,人才是科技创新创业的主要承载者,大力培养、引进和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是我国坚定不移的战略选择。加快创新创业人才开发,必须不断变革不合时宜的阻碍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观  相似文献   

16.
熊伟 《台声》2018,(17)
正8月14上午,南京市第二个台湾青年交流与产业融合机构——南京台湾文旅创新学院在南京市浦口区成立。南京市台办主任曹劲松、浦口区政府副区长吴俊共同为学院成立揭牌。学院聘请两岸文旅产业界知名企业家和人士加盟导师团队,采取菜单化、项目制,导入创新思维、创意理念,规划"333工程",即3年内完成"百家创业孵化、千人就业实习、百场人文交流"等3大目标,建立"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就业实习服务中心、两岸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0,(9):F0004-F0004
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以高端人才支撑高端产业,奋力推动玄武走在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前列。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21,(15)
正人才兴城市兴,人才强城市强。作为长三角核心城市之一,镇江确立了"创新创业福地、山水花园名城"的新城市定位,打出了人才"镇兴"行动、大学生"聚镇"计划、"镇合意"服务品牌创建的组合拳,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就业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跑起来"的发展态势更加鲜明。创新"第一动力"和人才"第一资源"推动镇江加速奔跑、新路超越,更加名副其实的"创新创业福地"正在形成,创新创业热潮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19.
正广州通过建立鼓励创新创业人才政策体系,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发展重大平台等途径,着力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广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也强调,人才是第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0,(9)
<正>近年来,南京市玄武区以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重点,大力实施人才优先的发展战略,以高端人才支撑高端产业,奋力推动玄武走在转型发展、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