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贵  韦琳 《传承》2013,(6):134-135
孔子评价音乐的标准是"美"和"善",而又特别强调"善"的重要性,提出"克己复礼",推崇雅乐和"思无邪"的音乐。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提出美、善、淫三种作品评价的概念,为后世音乐美学评论提供了标准。孔子"淡中"的音乐美学观是以他的"中庸"哲学为理论基础,孔子的音乐美学思想对音乐艺术的发展和音乐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泉杰 《传承》2009,(7):54-55
纳西古乐,是一种高雅的艺术,是纳西族人民在接受中原文明的影响下创建的艺术结晶。它以系统的音乐形式和独特的演奏方式吸引了众多到丽江的游客驻足欣赏,它被誉为"中国音乐的活化石"。  相似文献   

3.
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由于受到外来文化侵入、人们的生活环境改变、传承方式单一和音乐形式较为陈旧等因素的影响,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低,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民间音乐正在逐渐消失。合唱艺术是我国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音乐艺术形式,目前已有许多利用合唱艺术来传播、发扬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成功案例,并且合唱艺术具有日益民族化的发展趋势,这都非常有利于利用合唱艺术来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在此分析我国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现状,探讨合唱艺术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可行性,论述合唱艺术传承少数民族民间音乐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4.
萨蒂的"家具音乐"创作是他众多先锋性音乐实验中的一种,也是能够全面反映20世纪初精神危机的一次艺术探索。家具音乐本身简单而素朴,但包含着重大的美学和社会学的思考,它的音乐之外的意义要比音乐的意义深刻得多。本文即从音乐学——美学的角度审视家具音乐,认为在主体消解、对话精神、反讽精神等方面,它是对20世纪初传统音乐向现代音乐转变的一种肯定。  相似文献   

5.
高职艺术院校是培养高技能型艺术人才的学校,而培养这样的人才培养需要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文章以湖北艺术职业学院为例,通过分析音乐专业"双师型"教师不容乐观的现象,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路径并付诸实践的一些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曲、词、人是流行歌曲最为基本的三要素。在曲的创作方面,要秉承"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艺术精神和美学传统。在词的创作方面,要反映时代精神、回应时代诉求、鼓舞民众士气。在音乐创作者方面,于内要注重艺术修养,创作面向未来的音乐;于外要忠于听众,创作面向大众的音乐,注重正能量的弘扬和传播。  相似文献   

7.
梨园始末     
戏曲界有个别称,叫"梨园",演员则称"梨园弟子".这种称呼,颇有历史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公元八世纪唐代玄宗皇帝李隆基(七一二——七五六年在位)时代.唐朝是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黄金时代,诗是遐迩闻名的,而音乐艺术也有辉煌的成就,歌舞大曲代表了唐代音乐的高度发展.歌舞大曲是盛行于唐代的一种大型音乐形式,包括乐队、器乐演奏、歌唱和舞蹈的综合艺术.这种规模空前的大曲产生在唐代并非偶然.那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大曲又是东西文化交流的产物,自公元二世纪  相似文献   

8.
现代文化语境中的民族文化更重于保护和传承。《毕摩》舞蹈音乐的创作离不开彝族人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传播的"土坯"。与时俱进的现代舞台上,民族文化艺术这一颗璀璨的明珠,呼唤传承,期待创新。  相似文献   

9.
刘程远 《今日浙江》2007,(21):58-59
"绿谷之声"音乐会自去年12月27日首场演出以来已经连续举办8场,其宗旨和目的是弘扬民族民间优秀文化,普及音乐知识,培育音乐骨干队伍,营造"艺术之乡、浪漫之都、休闲胜地"的城市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培养人们高雅的情趣.它不仅成了丽水一道亮丽的文化艺术风景,更是为群众所喜闻乐见,为文艺工作者所喜作乐为的大好事、大实事,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功效.  相似文献   

10.
徐世铭 《友声》2014,(4):55-56
<正>作为一个在哈尔滨出生的、热衷于中俄民间文化交流的音乐爱好者,多年来一直关注俄苏歌曲在哈尔滨传播并流行的历史与现状。哈尔滨现在拥有着国际"音乐之城"的美誉,这既得益于政府和社会各界特别是音乐艺术界人士的长期耕耘和创新,也得益于百年来受优秀的多元文化特别是俄罗斯音乐艺术的传播和滋养。随着1903年中东铁路建成通车,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都开始了外向化的进程。伴随着俄罗斯移民的涌入,东西方文化在这  相似文献   

11.
林颖 《前沿》2009,(1):187-189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这是本文的理论立足点,也是文中展开所有理论探讨的出发点。音乐社会学是当代音乐学中的一门重要分支学科,它既强调了音乐,也指向了社会,是音乐的社会性,也是社会意义上的音乐。在音乐社会学的理论框架之下,提取音乐的艺术门类之一——声乐艺术,重点从声乐艺术的社会历史渊源及其风格演变的社会历史原因与声乐艺术的社会情感意义及其不同时代的社会功能显现两大方面进行理论初探。一方面,对音乐社会学的研究或有些许理论上的细化与具体化,以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充实音乐社会学的理论内容;另一方面,拓宽声乐艺术关学的研究视野,从音乐社会学的混响中辨析、感受声乐艺术情感论美学的独特音响,给声乐艺术情感论以社会学的解释、支持与证明。  相似文献   

12.
矗立在大沁他拉镇的3座雕塑不仅是装点城市的艺术杰作,更是对奈曼文化建设成果的诠释:"石破天惊"——经济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形象描绘;"诺恩吉雅"——蒙古族音乐走向世界的报春燕;"民族团结"——和谐奈曼的雄浑旋律。  相似文献   

13.
以往的中国艺术民族志研究主要涉及三种学术指向:"回溯以往,立足当下,指向未来",体现出文化符号链上的不同分工。在当下性、共时态的文化平台上,艺术文化活动的研究主体与对象客体之间的社会互动以及多个文化学科之间的互文性渗融和学术碰撞,催生出一股"指向未来"的强劲趋向。音乐"非遗"传承、保护的主要目的在于认识和了解其即时性、在场性、动态性和创造性的展演过程,并将之永远传衍下去;由此体现了始自"本我",带有"微观与宏观""共时与历时""建构与传承"等"多重二维性顺向研究"的视角。此即艺术民族志"立足当下,指向未来"的现实性基础和观念性依据。若再究其学术意义,非指静态分析,而是行动趋向;非指隔空展望,而是亲身参与;非指两个不同阶段,而是指某种进行时——持续性过程或运动状态。后者体现于下述三个学科方法论层面:宏观—思维—观念层——文化建构活动的创造性;中观—学理—学统层——音乐展演行为过程的动态性;微观—实践—方法层——转换生成音乐分析的前趋性。简言之,艺术民族志的"立足当下,指向未来"趋向乃从艺术生产活动的创造性、动态性和前趋性三者中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4.
贵州苗族"飞歌"是苗族音乐的精华,是广大苗族人民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创作的以音乐和苗语结合的演绎形式,属于抒咏性山歌的类别,有很强的代表性。苗族"飞歌"以其悠扬动听的曲调、丰富的内容、多样的表演形式,孕育了贵州苗族群众的精神内涵,洋溢着从远古时期一直流传至今的艺术魅力。因此,研究贵州苗族"飞歌"的传承及保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典歌曲演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其独到的育人作用,除其自身歌词所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外.其中的音乐艺术因素所起的作用绝不能低估。较之绘画、雕塑、文学等其他艺术形式,音乐艺术在影响人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越性。这种优越性集中表现为音乐艺术表现感情的优越性、表现美的优越性、所起社会功能的优越性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0,(18)
正漫步福州市鼓楼区的文脉聚集地鳌峰坊,总能听到坊里传出优美的钢琴曲。悦耳的旋律来自坊内的"云响艺术",在这里,黑白键交织,笛子琵琶合奏,演奏出了台青魏辰运在福州的"艺术乐园"。云响艺术是来自台湾台中的魏辰运一手创办的。这是一家以音乐及美术为核心课程的艺术类教育机构,占地200平方米,有8个老师,教授钢琴、琵琶、笛子、大提琴,以及美术绘画、国学礼仪教学等课程。  相似文献   

17.
自20世纪50年代斯图尔德提出"文化生态"的概念后,学界对文化生态以及艺术文化生态的研究一直都是热点。侗族音乐所具有的文化特质及相关的文化生态问题显得引人注目,相关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说,侗族音乐文化生态的研究尚显不足,还需进一步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现代意义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今"地球村"年代,国与国的竞争更多的是经济竞争、文化的竞争、艺术的竞争。从电影到音乐,从名车到名酒……国外许多品牌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甚至反客为主,尽领风骚!今天,在国人纷纷以收藏高端洋酒为豪的年代,  相似文献   

19.
孩子们之所以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手舞足蹈,源于音乐是表情达意的艺术,孩子对音乐天然的热爱和向往,对我们发出了信号:每个孩子都需要音乐,每个孩子都有接受音乐的愿望和要求。因此,音乐启蒙教育在孩子的童年时光里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培养兴趣”不仅是指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音乐可以使幼儿更加热爱生活。其次,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的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在艺术…  相似文献   

20.
论艺术表达中“能指”引发“所指”被接受的主观能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有艺术门类在创作和表现作品的过程中,都致力于解决"如何表现"和"能够表现出什么"的问题,这也是一个通过由"能指"的多样化表现而达到让观者自发意会"所指"的过程,艺术领域中"能指"的表现形式有多种,诸如音乐、舞蹈、电影、雕塑、绘画等等外在表现形式,而"所指"则取决于观者对"能指"的个人解读,来最终达到对原"所指"的超越和再认识,通过一个"我化"的弹性审美过程,来逐渐成为独立的"他者"审美个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