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必将为改善女性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加速性别平等的进程,奠定良好的基础。一是反映性别平等文化的科学发展观,确立起审视性别公正与和谐的坐标。二是体现男女平等的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出性别公正与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社会和谐”运行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构筑起性别公正与和谐发展的屏障。  相似文献   

2.
陈乃圣  陈燕  陈明 《理论学刊》2007,3(2):52-56
注重社会公平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展成果人民共享。社会公平是指人在社会中都应获得公正、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它包括权利平等、机会平等、法规公正、分配公平。当前我国社会公平的基本特征:首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其次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公平;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公平。当前社会公平方面存在的问题是:权利部分缺失、机会不够均等、司法缺乏公正、财富分配贫富过于悬殊。推进社会公平的途径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协调发展;加强制度改革和创新;完善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倡导社会公平正义理念和培育公平正义精神。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做到公平公正。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如何采取更加扎实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紧紧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社会和谐的最根本基础是科学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就是构建社会和谐。所以.一定要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科学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通过科学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
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无论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还是五个统筹,其核心的伦理意蕴就是公平正义。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公平正义是经济公正、政治公正、伦理公正的统一,是起点公正、过程公正与结果相对公平的统一,是国内公正与国际公正的统一,是代内公正与代际公平的统一。在中国社会由不全面走向全面、由不平衡走向平衡的过程中,如何在政治经济制度安排和社会经济活动运行中体现公平正义原则,对社会的有限资源和权利义务进行有效而合理的配置和安排,是我国现代化实践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也是科学发展观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6.
胡希旷 《探索》2005,3(1):21-24
注重社会公平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价值取向,它贯穿于整个科学发展观的全部内容。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要强调社会公平,是因为社会公平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平衡、和谐和稳定,关系到社会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是任何社会都应该具有的基本价值原则。注重社会公平也是我们党解决发展中现实矛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7.
马莉 《新长征》2009,(2):50-51
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和谐从本质上来说是人的不断发展所形成和表现的一种社会存在状态。现阶段,各个方面的制度还不完善、不成熟。因此,必须关心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缩小贫富差异。完善好社会保障体系,以求促进社会和谐,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从社会公正的视野来看,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公正性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倡导的科学发展也是一种公正的发展。公正性发展是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体现。坚持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也就是实现社会公正的过程。科学发展观发展的公正性主要体现在:发展主体的公正性、发展过程的公正性和发展结果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9.
叶麒麟 《求实》2006,4(9):51-5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能够有效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保证社会基本公平和公正的社会,其呈现的是一种和谐的利益秩序。而一种和谐的利益秩序,应包括如下几个基本要素:公平、自由式的利益竞争秩序;理性、制度化的利益表达秩序;高效、民主式的利益综合秩序;合理、公正式的利益分配秩序。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从这些方面入手,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利益秩序。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取向与社会公正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立足于从全局上改善民生并将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惠及十几亿人口;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奠定经济技术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发展观、民生观和社会公正观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和与时代接轨;强调坚持改革方向,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11.
刘晓明  张虹 《先锋队》2010,(5):43-43
农村低保制度是政府按照当地农村低保标准,对常住户籍地的农村困难群众给予适当救助的新型社会救助制度,是我们国家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近年来,为了提高低保工作的透明度,公平、公正、公开地把一些实实在在的生活困难户确定为低保对象,  相似文献   

12.
各尽所能是以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为价值取向的,只有全体社会成员的聪明才智都能得到发挥,社会才能够保持和谐。在现阶段,政府与社会必须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培育公平、公正精神的社会氛围,建立一套能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公平、公正的社会竞争机制,努力创造可以使人人各尽其能的广阔机遇,树立有利于每个社会成员积极性发挥的社会风尚,创造出激发人人必须“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我们的社会发展才能保持和谐。  相似文献   

13.
十六大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提出了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正思想。这"四个公平"是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理论的新发展,深化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公正的认识,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公正理论。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蕴涵着深刻的人学思想,主要表现为: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点是现实的人和人的存在,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是人的需要和利益,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生态价值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科学发展观的人文价值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科学发展观的社会价值是人与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的伟大实践,具有极强的内在逻辑递进关系。中国共产党首先坚守着一个关键前提,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制度基础,这是实现公正的必要条件;其次践行着一条依赖路径,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决定着由改革推进公正是历史的必然;再次遵循着一套检验标准,衡量是否促进了公正,要靠"三个有利于"来进行规范、导引;然后探索着一套保障体系,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强化制度保障;最后致求着一个最终归旨,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是社会公正的最高表现。  相似文献   

16.
构建税收调节收入制度,涉及到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切身利益,也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要正确认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为导向,把握税收调节收入的方向,构建和谐发展的税收分配制度。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税务部门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税制改革,指导税收工作实践;就是要严格执法,营造公平公正的税收法制环境;用诚信服务规范管理,履行为国聚财的职能,保障国家财政收入.  相似文献   

18.
略论社会和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是一个古老而又现实的哲学范畴,指的是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协调、统一、有序、适中。社会和谐是和谐在社会领域中的具体表现。社会和谐指的是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之间的协调统一、融洽通畅、公平公正、和平稳定。在和谐的社会里,人们可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和谐社会可以凝聚人心,发挥活力,汇成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推动社会健康发展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9.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国家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理顺社会结构、实现社会和谐稳定而做出的新的政策调整和战略选择。当前经济社会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着严峻形势。促进社会公正和维护社会公平,改善社会关系和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秩序和稳固社会结构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制度保障、建设路径和发展基础,是转型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理念价值。  相似文献   

20.
韩庆祥 《红旗文稿》2012,(13):8-11,1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中共中央党校教授韩庆祥在《深化理解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个问题》中认为,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以自主创新之路来实现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路径";公平分配利益进而化解社会矛盾问题,以和谐的方式实现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方式";推进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以适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公平分配利益的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长效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