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赤水河,黔蜀通渠也”,清代周文焕在《赤水河赋》中这样写道。环绕城区的赤水河,商周时期运往中原的铜铅,有相当一部分是沿赤水河流域向北运往四川合江,然后沿长江东下;秦汉时期,赤水河流域加强开发治理;  相似文献   

2.
血战青杠坡     
颜卫 《当代贵州》2024,(21):56-57
<正>青杠坡,距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东北约3000米。这里是土城北面的天然屏障,主峰白马山与莲花山对峙,形成一个葫芦状,其关隘地形特殊,乃兵家必争之地。遵义会议后,为了避开敌人的合围,中央决定向四川进军。1935年1月19日起,红一、三、五、九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前进。中革军委把攻占土城作为实现北渡长江、进而“赤化四川”战略的第一步。1935年1月27日,中央红军各部陆续到达习水土城。此时,国民党川军郭勋祺、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1,(20):44-45
中央红军主力西渡赤水河,向古蔺以南地区前进,寻机北渡长江。由此,拉开了军事史上著名战役——四渡赤水的序幕。 1935年1月19日起,红一、三、五、九军团分三路先后从遵义、桐梓、松坎地区出发,向土城、赤水方向前进。24日,击溃国民党军黔军的抵抗,攻占土城。28日,在土城、青杠坡地区对尾追的川军2个旅发起猛攻,予以重创。  相似文献   

4.
王亚 《党史天地》2006,(10):11-15
一1935年1月9日,中央红军和中共中央机关撤离遵义,北上向土城、赤水前进,准备渡过赤水河,夺取长江的渡河点,迅速渡过长江。中央红军在遵义地区休息了10天,蒋介石才调集其嫡系和川滇湘黔4省军阀部队向遵义城合围。当敌人的先头部队来到遵义,并继续向北追击  相似文献   

5.
正位于川黔交界处的习水县土城镇是赤水河中游最大的镇之一,西与四川古蔺为界,北接赤水市,是川黔交通的枢纽和咽喉。1935年,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土城是一渡赤水的主要渡口。追寻红军长征的足迹,我们从遵义出发驱车来到了土城古镇。赤水河畔土城古镇土城古镇依山而建,四周青山环抱,赤水河绕镇而过,街巷多为青石板铺砌,依河  相似文献   

6.
赤水河,发端下云南省镇雄县,处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接壤地,延绵流淌523.5公里。据当地人介绍,赤水河一年分两色,10月到来年5月,河水消澈透底,其他时间则因河流含沙墩高、水呈赤黄色丽得名“赤水”。  相似文献   

7.
本土话     
<正>"在认真总结赤水丹霞申遗成功经验的同时,宣传好、规划好、保护好、利用好、管理好赤水丹霞世界自然遗产地,尽快将自然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加快发展的经济优势。"——8月9日,副省长辛维光主持召开赤水丹霞申遗总结会时强调农民工为贵阳建设和发展出了大力、留了大汗,挣点血汗钱不容易。我们政府部门一定要像对待本地市民一样关心他们的疾苦,让他们感觉到党委、政府的温暖。  相似文献   

8.
在四川、贵州、云南三省,支抖的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着一条523.5公里的赤水河。2015年11月,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长征·踏歌寻根”采访组在赤水河畔,重访了那段充满传奇的历史。  相似文献   

9.
<正>红军长征在四川是气势磅礴的长征史诗上最光辉灿烂的篇章。千百年来,四川许多地方在广袤的土地上一直湮没无闻,红军长征却使他们奇迹般地名扬四海。赤水河、金沙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惊涛骇浪中奋勇拼搏的见证;大渡河、泸定桥,是红军勇士彪炳史册的记录;爬雪山、过草地,是启迪今人激励后代去创造未来的象征……2015年,时值红军长征入川80周年之际,为了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四川各地举行了一系列纪念活  相似文献   

10.
正边城赤水,与四川泸州隔河相望素有"川黔锁钥"、"黔北明珠"的美称是黔中融入川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桥头堡""地理偏远,交通闭塞",是过去外界对赤水的评价,也让赤水"养在深闺人未识"。如今,蓉遵高速纵贯全境,丹霞地貌入选世界自然遗产,80.17%的森林覆盖率成为责州最"绿"的地方,新型工业、旅游产业方兴未艾,走生态路、吃生态饭、发生态财,赤水成为坚守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的典范,这座新兴城市正在黔北冉冉崛起。80.17%森林覆盖贵州最"绿"赤水处在神奇的北纬280线上,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奔腾的赤水河穿境而过,生态环境良好。赤  相似文献   

11.
正7月1日起,云、贵、川三省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共同保护的决定和条例实施,形成从"分河治理"到"共同治理"的赤水河流域绿色发展新格局。赤水河发源于云南,流经贵州,进入四川后汇入长江,是长江上游唯一没有修建干流大坝并保持自然流态的一级支流,是长江上游众多珍稀特有鱼类的重要栖息地和繁殖场所,更是连接云贵川三省的一条经济动脉和人文纽带。  相似文献   

12.
1935年2月12日天刚蒙蒙亮,毛泽东随中央纵队由云南威信向四川方向前进。经过三天的长途跋涉,2月15日,毛泽东来到川南古蔺县白沙场。此时,妻子贺子珍在这里生下了他们的第四个孩子,遗憾的是毛泽东没有来得及与孩子见上一面,贺子珍就把孩子寄养在一个贫苦孤寡的老人家里。随后,毛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2,(4):59
袁咨桐(1914-1930),又名袁庆吾、袁荣先,贵州赤水人。1924年入教育家黄齐生创办的达德学校就读,深受黄齐生爱国爱民思想的影响。1927年,随黄齐生到四川避难,后辗转到南京,入读晓庄师范小学部,并在此期间加入共青团,积极参加革命活动,还创作剧本《玫瑰花》,向人们控诉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平等。  相似文献   

14.
回眸赤水     
从赤水回来,坐的还是长途汽车,因车胎先后爆了5次,这不到500公里的路便坐了快24个小时。当然,深刻的印象不只是坐车,林林总总的竹笋,两亿年前与恐龙同时代的珍稀孑遗植物桫椤、新型环保产品竹地板,还有四洞沟的幽谷。竹工艺品……所有这些,让我总想要说点什么,尽管在赤水不过短短几日,许多地方仍未亲历,这种感觉也还是那样固执。见识赤水是从公路开始的,到了那里才知道四川、重庆来的游客早已传开了“赤水风景美死人,赤水公路摔死人”这样的戏言。本来于我是见怪不怪的一桩小事,由此一来变成了一件大事──要打旅游这张牌,公…  相似文献   

15.
贵州的名山     
大娄山大娄山西起毕节,横卧黔北,向北延伸至重庆市境内。在贵州省内长300多公里,海拔1500 ̄2000米,是乌江水系和赤水河的分水岭。它的主脉介于遵义县、仁怀县、桐梓县和绥阳两县的交界处,大娄山脉又分为三支;西支经桐梓县插入习水县;北支经桐梓县的白马山与四川的金佛山相接,东  相似文献   

16.
徐焰  马祥林 《党建文汇》2013,(12):50-50
四渡赤水是一组环环相扣的战斗.从1935年1月中旬到4月初南渡乌江,中央红军在贵州、四川、云南的边界赤水河流域转了三个月,  相似文献   

17.
《新长征》2006,(12)
赤水奇兵在川、黔、滇三省边界的崇山峻岭之间,有一条由西向东再向北流入长江的赤水河。遵义会议后,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中央红  相似文献   

18.
姚远 《当代贵州》2015,(7):16-17
<正>年味最浓在乡村2015年2月8日,赤水大同古镇的老街上,"九大碗"摆上了长桌。炉灶火旺、古镇溢香,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地的3000余名游客参加"迎新春"活动,与古镇居民一起享用"千人团年饭"。与此同时,家住安顺电力城小区的吴应安老人,与老伴回到了老家杨武乡石头寨。他们将老屋打扫干净,在神龛前摆上供品,蒸上糕耙,洗净腊肉,等待在城里工作的儿女回来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他们不远千里,冒着严寒踏上归家之路;他们不辞辛  相似文献   

19.
正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红军在赤水河两岸,采取大规模的运动战,以各种佯动调离敌人:声东击西、忽南忽北,时而大踏步地前进,时而大范围地迂回,以飘忽急袭的动作斩关夺隘。他们敢于行动在敌人跟踪纵队的间隙中,又迅速回头,把一切跟追之敌远远甩在后面,突破十倍数量于我之敌军的围追堵截。这一切都归功于新的党中央的领导,特别是毛泽东高超的指挥艺术和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但应该  相似文献   

20.
丙安印象     
《当代贵州》2005,(2):60
赤水的朋友和去过赤水的朋友多次向我提起古镇丙安。于是,丙安在我的心里神秘起来。 那是一个烈日炎炎的日子,我陪同法国的经济学家霍拜荷·毛浩先生以及他的随行翻译、旅居巴黎的法籍华人李芳美小姐一行数人去赤水考察一个中法合作项目,考察之余,我向赤水的朋友提出去丙安走一走。 离开赤水市,沿江边车行30余公里,远远就看见一长排由数百根圆木支撑在赭色的参差不平的岩石上的吊脚楼。吊脚楼三至五层不等,蔚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