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古以来,新疆就是我国多民族聚居的家园。千百年来,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在这里交汇,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在这里融合,共同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季羡林先生曾说过,“在全人类历史上,影响深远、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伊斯兰和希腊罗马文化体系,这四大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这就是中国的新疆地区。”在现代化、信息化、国际化的今天,新疆正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包容开放、海纳百川的胸怀创造着新的文化辉煌。  相似文献   

2.
于洪军(大庆油田电力集团)企业文化由企业各级组织共同参与建设,通常由主导文化和分支文化组成,既保证主导文化核心地位,又确保分支文化各具特色,是企业文化工作者常遇到的困惑。为此,企业文化建设要做到“彤散而神不散”,让主导文化一线穿珠,统领分支文化在整体框架内彰显个性,在和谐统一中凸显特色,才能开创企业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形散,  相似文献   

3.
浅论我国现代文化需求的发展及文化消费与体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与文化融为一体,文化作为经济的灵魂,主导着经济的发展。现代社会文化需求在不断膨胀,文化需求的膨胀有其深刻的现代根源;高强度的文化需求刺激了文化消费的兴盛,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同时,文化消费正向其它消费领域外溢;大部分文化消费表现出体验化趋势,消费者通过文化体验走向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4.
方本荣 《求知》2011,(11):13-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是一篇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在文化建设方面,《讲话》突出强调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文化改革和文化创造,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享受文化发展成果,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文化发展的新的重大问题。它是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新发展,是文化发展理念的新转变,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5.
文化是制度的软环境,没有文化,制度将形同虚设;文化是人类的灵魂,没有文化,人类将如行尸走肉。一个国家应该有高远的文化理想,同样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一个企业更需要有这样的追求,始终保持崇高的文化意境,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风景这边独好”,并立于不败之地。现实中我们也看到,任何一个能够走向世界的企业,无不拥有其独特的企业文化,应该说,是文化伴随着商品引领企业走得更高、更远。所以,不少企业家并不担心资金、技术,也不担心人才、产品,而是担心企业没有文化软实力、文化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岳奎  张鹏启  李敏 《理论探讨》2023,(2):103-110
在百年文化建设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勇立时代前沿、顺应时代需要、紧扣时代主题,引领文化建设不断前进。百年文化建设的起承转合,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的文化斗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自力更生、发愤图强的文化发展,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的文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自信自强、守正创新的文化复兴等四个阶段,逐步实现了中国文化的重构、建设、改革与自信的历史性转型与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时代要求。在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回顾和梳理百年来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揭示百年来文化建设在各个阶段的显著特征,总结百年来文化建设的经验启示,不仅有益于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基本进路,更好在实践探索中推动文化发展,对于加快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21世纪面对全球化发展格局,人类需要重新阐释文明的价值,重新定位本民族文化对世界的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的文化自信心也在增强。费孝通先生曾认为,文化自信指的是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自身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和自我创建,对文化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就此来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在基于中华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和灿烂辉煌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对未来中国文化在与世界文化交流融合过程中如何健康发展的自觉。  相似文献   

8.
黄婷 《党政论坛》2013,(11):36-38
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文化与人才的竞争,体现为文化软实力的竞争。党的十八大在报告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种境遇下,作为文化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民阅读,准确定位其在文化软实力建设中的角色,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便是不得不深思的一个重要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9.
首先,文化自觉一定是文化开放的结果。封闭的文化传统谈不上文化自觉,具有开放的外部条件但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文化传统也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其初期往往是某一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与刺激,接下来是自身文化价值的问题化乃至于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借助于所在类群、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文化复兴活动。  相似文献   

10.
据调查,农村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短”上。 一是思想认识对宣传文化工作的“短视”现象明显。长期以来,人们(尤其是各级领导)一谈到发展,就是GDP,对文化是“软实力”、以文化论输赢和文化民生了解和研究甚少,宣传文化建设摆不上应有的位置,尤其是在各级政府的层层考核中,宣传文化所占权重甚微。  相似文献   

11.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  相似文献   

12.
樊高林 《各界》2014,(11):60-62
一个县的文化当属地域文化。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化,是由众多绚丽多彩、生动鲜活的地域文化元素汇集而成的。每一种地域文化的形成,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积累。从思维惯性、行为方式、风土人情到方言特点、民间礼俗、饮食起居等方面,都打上了文化的烙印,或者说依附着文化之魂,携带着文化基因。在黄河文化大范畴的秦文化板块中,地处秦北的子长县,文化精神特点表现得尤为鲜明、突出。  相似文献   

13.
文化已越来越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企业来说,企业文化建设同样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那么,如何创建符合现代企业发展规律的企业文化,实现文化创新,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为此,我们采访了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副董事长刘国胜。  相似文献   

14.
朱晓进 《民主》2013,(3):8-9
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在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绩。但也应看到,在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时,一些地方未能充分发挥这些工程的文化和惠民功能,未能让群众从这些工程中真正受到文化之惠。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文化界定 所谓网络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时代而出现的新文化,是人类文化在网络技术条件下的衍生。网络文化既然是一种衍生文化,表明它是同人类文化既保持着紧密的“血缘”关系而又具有独有特点。“血缘”关系表明网络文化具有很强的继承性,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在传统文化的根基上衍生出来的:独有特点表明网络文化有很强的独立性,可以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存在于人类文化世界。  相似文献   

16.
马海逵 《学理论》2009,(17):229-230
任何一种文化都有它内部的文化支撑存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成,密切相连,自身文化与第二语言文化的差异以及文化知识的缺乏往往阻碍着学生交际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所以背景文化教育的培养刻不容缓。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文化教育的内容,在初级英语教学中培养背景文化的原因分析以及结合自己的观察和教学实践来阐述。  相似文献   

17.
在西部大开发中,在开发西部民族文化资源以服务于西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需重视保护西部民族文化资源,强化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意识。保护民族文化资源与经济开发并不对立,相反,能更好地促进西部社会的协调发展。保护西部的民族文化资源,是保持西部特色的必然要求,是对纯粹经济主义的一种抗拒,是表明在全球化条件下对传统文化的一种理性自觉。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文化既给和谐文化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契机,又造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危机:一方面,网络文化有力促进了和谐文化建设;另一方面,网络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网络信息时代和谐文化建设的难度,在很大程度上对和谐文化建设起了消解作用。  相似文献   

19.
金鑫 《学理论》2009,(10):55-56
社区是城市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社区文化是社区的灵魂,建设积极向上的社区文化,有利于中国城市建设更好更快发展。尤其是在新形势下,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它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需求,也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的需要。本文在分析中国社区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讨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文化强国战略。公报中有三个方面的表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政府层面提出的文化建设,是大文化背景下主流文化的构建;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是强国之梦的必要路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本质,建设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融合现代文明的新文化;文化强国不是少数特定文化人的特殊任务,而是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义务,全面提高人的文化素质和修养,具有全局的意义。鉴于此,公安院校人文课程应以高度的自觉意识担负起文化建设的重任,在人文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为学校文化精神建设及公安文化建设铺垫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