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法治框架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中华文明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根"和"魂",良好的国家形象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建成法治国家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既定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举措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制度,构筑国家总体安全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保障理念,确立法治政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大方略,明晰法治社会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主要抓手,运用国际法权威捍卫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2.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之间是辩证统一关系。制度是治理的根本依据,完善的制度架构能确保国家治理的正确前进方向,取得有效治理效果。治理是制度执行的具体体现,国家治理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其一切活动须严格依照国家制度展开。制度与治理是有机统一的,紧密相连而又相互促进。国家制度决定国家治理,国家治理不断丰富完善国家制度。  相似文献   

3.
国家制度与国家治理是根本一致的。国家制度是大体,是决定性的、根本性的和全局性的;国家治理是小体,是被决定的、非根本的和非全局性的。国家制度的优劣好坏决定国家治理优劣好坏;国家治理的优劣好坏表现国家制度的优劣好坏。如果一个国家的国家治理活动出了问题、错误和罪恶,就表明国家制度存在缺陷,就可以归咎于国家制度存在缺陷、恶劣和罪恶。真正堪称好的、优良的国家制度,一定是这样的制度:在这种制度下,就是坏的和恶的国家统治者也只能做好事,而无法为非作歹做坏事。  相似文献   

4.
王璐颖  于浩 《前线》2023,(1):35-38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理论的重大创新。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发展的理论基础;中国传统战略安全文化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的经验基础;时代发展的新趋势新变化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发展的实践基础。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5.
法治国家既是一种状态,也是一种行为模式。国家通过法律治理社会,应达到一种理想化的状态,理想化的社会治理状态所匹配的国家状态是法治国家。国家为了达到一定的理想治理状态,需要理想化的治理路径,这种治理路径是国家公权力部门的行为模式符合法律的要求的路径,也是法治国家建设之路径。在我国,法治国家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所基于的客观原因是一致的,社会治理创新的过程实质是法治国家建设的过程,社会治理的内涵实质是法治国家建设的更高层次要求。  相似文献   

6.
国家形象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对外交往的重要资源。在国际上建立积极的国家形象,是我国当前国际交往的重中之重。国家对外宣传承担着国家形象建设的主要工作,但国家对外宣传存在一定的局限,需要国民外宣的辅助。国民外宣有助于传播国家的正确信息、建构国家的积极形象。国民跨文化交往能力是有效的国民外宣的核心能力。  相似文献   

7.
沃勒斯坦的国家理论主要论述了三个方面:其一,国家与现代世界体系。国家是现代世界体系的产物,它是推动剩余价值从边缘向中心转移的关键因素。国家同时也受到现代世界体系一系列规则的制约,有限性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特征。其二,国家与阶级和地位集团。三者都是现代世界体系的制度性成果,但国家处于核心地位。阶级斗争和民族—种族集团(地位集团最主要的一种存在形式)运动都是为了获得国家权力,国家是阶级斗争和民族—种族运动的舞台。其三,国家与社会科学。国家不是一个自足的实体,因而社会科学研究中合法性的分析单位不是国家而是现代世界体系,但国家是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关键性建制。  相似文献   

8.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维护文化安全是前提和必然要求。维护文化安全,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涵。 国家根本制度安全。国家根本制度是一国软实力的核心,是保障国家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基石。维护国家根本制度安全是国家发展的前提。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国家安定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国家的产生是人类进步过程中的迫切需要和必然结果,国家本质上具有阶级和社会的二重属性,国家本质的二重性决定了国家具有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的双重职能。国家的发展会产生异化,无产阶级专政是走向国家消亡的过渡形式。未来的新型国家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相似文献   

10.
国家规模、国家权威、国家职能、国家结构和公民资格是政治学永恒的重大问题,也是现代国家建构的重要考量维度。就此而言,现代国家建构就是不断解决这五个问题的历史过程,它是一个全球性课题,存在着不同的路径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叶茂 《廉政瞭望》2013,(14):22-25
国家二字,透露出国家与家庭的关系。一个个家庭是国家的基石,家庭的精神传承亦是国家的精神传承。  相似文献   

12.
试析邓小平国家利益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认为,国家间关系实质上是利益关系,不应以意识形态定亲疏,维护国家利益是外交工作最重要、最根本的任务,中国要始终把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政治稳定是首要的国家政治利益,但国家经济利益应是所要维护的最实质的内容。邓小平国家利益观强调既维护中日的国家利益,也要尊重并维护其他国家的利益,维护世界共同利益。邓小平国家利益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指南,将继续促进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展和国家利益的维护。随着时势的变化,邓小平国家利益现也应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当代贵州》2010,(12):48-48
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代表工人阶级执掌国家政权的共产党。由共产党的性质和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决定,同时也是由社会主义国家历史发展所决定,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能是马克思主义政党。  相似文献   

14.
国家利益是现代民族国家对外行为的内在决定性因素,对国家利益的维护和追求是国家的基本对外职能。国家利益的内容及形式既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随着国家决策层主观认识的变化而相应变动。如何认识国家利益和判断国家利益,深刻影响着一个国家对本国利益的维护和拓展。  相似文献   

15.
刘跃进 《新视野》2017,(4):5-10
国家安全战略是关于国家安全全局性长远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根本途径和手段的全局性、持久性方案。构成国家安全战略的基本内容有两个:一是国家安全战略目标;二是实现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的途径和手段。从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到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是国家安全战略完善的重要一步。2004年,中国官方首次提出"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任务。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制定和实施国家安全战略"的要求。2015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国家安全战略纲要》。《纲要》的推出,使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由无名义、不系统、不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谋划,升级为名副其实、系统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文本",从而迈出了"完善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一步。而其后推出的《关于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意见》是对《纲要》的具体化和进一步完善,《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则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和《纲要》在网络安全领域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6.
政党政治是近代西方国家进行政治斗争的产物,也是当代世界多数国家采用的政治运作模式。政党政治与现代国家是相互依存和交互影响的,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始终发挥着主导作用。国家是机器,政党是精神,政党的精神决定着国家机器运作的成效和前进的方向。人类几百年的政党历史已经告诉我们,强大的国家需要有战斗力的政党来支撑,弱小无能的政党与国家的强大或繁荣无缘。  相似文献   

17.
刘跃进  宋希艳 《前线》2022,(11):120-123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中国特色的重大国家安全战略思想,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现代化和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的根本指导思想。只有健全与总体国家安全观内容相匹配的现代化的国家安全体系,增强与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相适应的现代化的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才能更好地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提高国家的总体安全度。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0,(3):48-48
1.民主性。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比较分析方法,通过人类文明社会国家理论的简单梳理,指出人类文明社会国家具有两种不同形态:一种是与社会生产力不相适应的人压迫人、人剥削人异化社会国家形态,它是马克思社会主义的革命对象;一种是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相适应的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常态社会国家形态,它是马克思所论证的社会主义国家形态,是真正的人类社会国家。只有符合生产力发展常态国家才能揭示其科学含义。  相似文献   

20.
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强国富民的重要基础,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证。必须摆在国家全局的核心位置。建设创新型城市,事关秦皇岛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