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论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巍 《前沿》2008,(11):94-96
我区以草原民俗为核心的旅游产品存在着:开发层次低、旅游线型单一、产品形式雷同、单调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此现状,认为发展草原民俗旅游应做到: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合理布局,突出特色;科学规划草原民俗旅游开发的主题,打造精品和名牌;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利用草原民俗文化优势,培植高含量的草原民俗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
发掘民俗文化 发展广西民俗旅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俗文化.是世间广泛流传的各种风俗习尚的总称,包括存在于民间的物质文化、社会组织、意识形态和回头语言等各种社会习惯、风尚事物山。它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当前世界旅游发展的新潮流。广西是民俗文化资源大省.民俗文化是广西旅游产品的主题,“八五”期间,先后开发了一系列的民俗旅游产品,对于调整广西旅游产品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广西的民俗旅游亦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必须从整体上深层次地发掘民俗文化.使民俗旅游产品成为广西旅游的拳头产品.为建设广西旅游大省作贡献。一、民俗文化是广西旅…  相似文献   

3.
梁柰 《当代广西》2016,(4):54-55
正随着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民俗旅游开发得到越来越多企业和商家的青睐,俨然成为旅游企业的消费热点和新颖商机。民俗旅游作为一种弘扬和传承当地民俗文化的重要方式,不仅能够让广大游客和媒体认识、了解广西的独特魅力,塑造广西自身特色的品牌与形象,而且还能创造更多发展机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广西自身优势开发、拓展新颖的旅游项目,提升民俗旅游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并建立自身独立品牌,有待我区更进一步的  相似文献   

4.
韩巍 《前沿》2009,(13):74-76
民俗是对特定区域、特定群体生活真实而直观的写照;旅游是一种认知不同民族或地域生活和民俗文化差异的行为;民俗旅游产品是民俗与旅游的结缘,是以特定地域或特定民族的传统风俗为资源基础进行开发,以实现旅游者观赏、了解、领略和参与民俗文化与活动的单项旅游产品;民俗旅游产品的分类与细化研究,有利于丰富旅游产品、丰富旅游市场、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当前也已经有部分民俗文化被开发成旅游资源,但是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不足,如民俗旅游同化现象严重、民俗资源环境遭到破坏以及民族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从业人员素质不高等问题。本文在分析四川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绵阳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但是当地民俗文化旅游开发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此种情况,笔者提出了下述对策:树立民俗旅游观念,加强宣传和人才培养,强化品牌意识及完善产业链.  相似文献   

7.
现在,民俗旅游在祖国大陆是一项新兴的充满活力的旅游项目。淳朴的民风和深厚的民俗文化底蕴,加之各地特有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许多想逃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的人们。那么,台湾的民俗旅游是什么样子?是不是有些值得大陆借鉴和思考的地方呢?本文就台湾原住民部落旅游做一些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论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旅游对旅游地民俗文化的“污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伪民俗大量涌现,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与民俗旅游有关的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9.
崔宁 《前沿》2014,(3):199-200
科尔沁地区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在旅游产品的开发上应该以特色专项旅游和民俗旅游为主体,以风光游、原生态游,户外冬季冰雪游为基础,以采风写生游为辅助。形成一个立体交叉、多维方向、不同层次的旅游格局。  相似文献   

10.
刘文颖 《人民论坛》2012,(17):216-217
在大理白族民俗旅游中,喜洲镇周城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和社区参与模式较为典型,但同时它也还存在诸如村民利益分配不公,精神参与与实体参与不同步,旅行社参与力度弱等问题,需要从探索白族民俗文化资源进行资本转化的有效途径等措施入手,提升大理白族民俗社区参与层次,从而实现该社区对旅游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客现主义和建构主义视角,探讨了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开发中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关系.基于客观主义视角,大力发展内蒙古传统旅游民俗是必要的.在建构主义视角下,文化作用的不同,旅游者对"本真性"的认知也不同,但时旅游景区点和内蒙古草原民俗文化的宣传是必要的,它既可扩展旅游者原有文化框架的内容,也可增强旅游者原有文本话语的选择宽度.  相似文献   

12.
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有识之士疾呼保护民俗文化的背景下 ,本文从参与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主体出发 ,探讨各个主体在民俗资源保护中的责任 ,同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正吉林省是多民族边疆省份,全国55个少数民族成分中,吉林省有48个,可以说,吉林省的民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科学开发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对于调整、优化吉林省旅游产品结构,丰富吉林省总体旅游产品内涵,加快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一、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吉林省民俗旅游资源总体上看,呈现出如下特征:一是  相似文献   

14.
论民俗文化是民族地区重要的旅游资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大少数民族地区丰富优秀的民族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研究认为: 少数民族文化是特色文化,特色文化具有文化优势且可以转变为经济优势。旅游业本身是文化性 很强的产业,合理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对民族文化最好的继承和发展。文章从旅游产品的供求关 系说明了市场需求是文化优势变为经济优势的基本动因,只要能向市场提供文化品位高,具有乡 土特色的民俗旅游产品,就能通过发展旅游业,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15.
反思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俗旅游资源就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具有一定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的民俗事象的总和。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民俗旅游项目过于舞台化,再现民俗事象时,扭曲了它们的历史文化内涵;二是开发格调低俗或把民俗庸俗化。解决民俗旅游资源开发问题的主要对策应是:尊重民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开发;走精品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发展贵州民俗旅游论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民俗旅游欣赏的对象是人文景观,而不是自然景观。因此,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风俗民情、传统节日、婚丧嫁娶、宗教仪式、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由于在民俗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可以通过对那些人文景观的欣赏,来观察、体验和探讨,研究异种民族或遥远邻居的文化形态、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所以现代旅游学便把民俗旅游称为高档旅游。如今,民俗旅游风靡全球,方兴未艾。不但众多的发达国家如英国、法国、美国、西德、意大利、加拿大等掀  相似文献   

17.
崔进 《理论月刊》2002,(11):84-85
民俗文化是一种宝贵的旅游文化资源,以其独特形式出现在今天的旅游舞台上,在旅游活动中精彩纷呈。本文重点论述了民俗文化与旅游的关系,三峡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内容及开发原则以及开发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的民族文化历来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文化的相同与相异都可以形成强烈的吸引物。游客在同中求异,在异中求同,从而寻找自我。因此可以说,民族文化是超越国界的,它属于整个世界。民俗文化,是旅游地民族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自然成了旅游者追逐的热点。旅游者正是通过民俗旅游,才“入乡随俗”地较为直接而捷径地触摸到了旅游地民众的民俗生活事象,才有可能了解感悟当地的民俗文化环境,才有可能咀嚼体会当地人民的生活、心态,才能实现追求文化差异或文化认同,实现审美与自我完善的旅游目的。因此,国际旅游业出现了兼顾自然风景,而以体验异域文化为主的旅游趋势,民俗旅游正在成为现代旅游的主潮之一。当今世界各国都很重视开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民俗风情游活动,如前联邦德国在80年代促销的一个重要主题是“充满浪漫情调的民俗风情”;泰国90年代初的宣传小册子赫然写着这样的标题:“异国情调的泰国”。据可靠的数字证明,来中国的美、日、英、法、德等五个主要客源国的游客,最感兴趣的是人民生活、风土人情,意在了解人民生活的占100%,了解历史文化的占80%,品尝中国各地美味佳肴的占40%。 为了适应国际旅游需求变化的趋势,加强中国旅游业的竞争优势,国家旅游局继’93山水风光游、’94文物古迹游之后,向  相似文献   

19.
韩巍 《前沿》2009,(8):105-107
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开发潜力。将草原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并有效的开发,既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又可调整产业结构,还可发展旅游经济。应把握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面临的机遇,充分吸取经验、摒弃教训,确保内蒙古草原民俗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20.
"本真性"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旅游社会学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近年来这个概念被广泛地运用到了旅游研究中。研究从旅游者感知的角度,选择了新平大沐浴花腰傣民族文化生态村为案例地,以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的真实性感知,讨论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本真性"的在乎程度、方式、期望、要求、追求等方面的认识,并假设旅游者对民俗旅游产品的"定制化的本真性"的感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