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著作权法与民法的联系与区别(一)著作权法与民法的联系.我国民法调整的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与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我国著作权法调整的是作者、传播者、作品使用者及著作权管理者在创作、传播、使用、管理和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活动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其中主要是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财产关系和人身非财产关系.不难看出,著作权法律规范是属于民事法律规范的一部分.因此,我们常说,民法是基本部门法,著作权法是亚部门法,它们都是规范民事权利的法律.通过比较  相似文献   

2.
<正> 制定著作权法的主要目的是维护作者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著作权法是承认以文学、艺术和科学等作品为表现形式的智力成果的创作人,是该作品的主人,可以对其作品的利用权进行支配,并可以将它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法律制度。世界各国的著作权法把作品(脑力劳动成果)作为商品交换的形式主要有两种,即实现著作权中的财产权有两条渠道:一是转让法律制度,又叫卖绝制。转让是一种商品交换的民事法律关系,是出卖人自愿有偿地将自己所有的某项财产转移给买受人。经过转让,权利主体发生变更,创作者或  相似文献   

3.
论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论述了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包括 :民事关系的概念 ,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 ,民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关系 ,法律的调整对象 ,法律的调整对象和法律关系的关系 ,人身的概念 ,财产的概念 ,人身和财产的关系 ,民事人身权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民事财产权关系的概念和本质 ,物权关系的本质 ,债权关系的本质。文章就以上诸问题提出了新的见解 ,与有关流行观点作了商榷。  相似文献   

4.
民法是调整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包括人身关系及财产关系。民法为我们的人身及财产提供基本保障。但是由于部分人法律意识的薄弱,以及在个人利益的冲突下,违反民事法律现象时有发生。民事主体违反了民事法律义务规范而侵害了他人的民事权利,由此而产生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民事争议包括人身关系的纠纷以及财产关系的纠纷。文章将以违反民法造成人身伤害而引发的纠纷为例,探讨民法对于事故纠纷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论科技作品的著作权郭庆存一、科技作品著作权的客体研究科技作品的著作权,首先必须界定清楚科技作品著作权的客体,即科技作品的具体办涵和外延。依据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之规定,我国著作权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多种形式复制、传括的文学、艺术作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相似文献   

6.
论著作权的法律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睿 《政法学刊》2008,25(3):98-100
著作权是基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所产生的权利,它所反映和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与同属于民事权利的物权、债权相比,具有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征。完善著作权法律制度对于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繁荣祖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改革与新思维——网站知识产权问题的解决方案(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网站(网页)的著作权法律保护网络上的信息不仅包括被“上载”的原有作品,而且包括“网络原创作品”(小说、散文、诗歌、动画等)。不论是“上载”的还是“原创”的,只要符合《著作权法》规定的作品的条件,作者的著作权都应受到保护。法律保护作者的著作权并不因作品的载体而不同,因此并无所谓“纸上著作权”和“网上著作权”的区别。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列举的…  相似文献   

8.
作者精神权利(moralright)是著作权的基本内容之一,它包括署名权(righttoclaimauthorship)、又表权(righttopublishwork)和保护作品完整权(righttothehtegdtyofW0rk)①。尽管《著作权法》已经颁布、施行了多年,但在有关作者精神权利的理论问题上,学术界仍存有模糊认识.以郑成思先生为代表②认为作者精神权利的主体仅指自然人,而不包括法人和非法人组织。一、周林权利的主体是否包括法人或非法人组织从民法学的理论来看,精神权利属人身权的范围,即它是不直接体现为财产内容,但与人身紧密联系的一种权利。自然人是著作权主体…  相似文献   

9.
Copyright与Copyleft的激烈碰撞,从而形成了两者相互博弈的模式。著作权法是保护作者人身和财产利益的有力武器,但是对于著作权的过度保护必然影响到公众基于合法目的对作品的合理使用,这势必影响社会公众利益。著作权的限制和例外正是出于对公共利益保护的考量。"实然"法为了实现"应然"法的目标,需要客观可量化的标准来判定。而考量著作权的限制与实施,关键在于建立一种利益平衡机制。在Copyright与Copyleft博弈模式下,著作权保护应当注重个人利益、社会利益的统一,实现双赢和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离婚案件中涉及到的财产分割问题出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知识产权在离婚财产分割中就是一个新问题。本文拟就著作权在离婚案件中如何处理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以供大家商榷。一、著作权不能作为夫妻共同财产予以分割著作权(有的国家称作版权)是作者对其创作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享有的专有权利,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著作人身权是作者对自己的智力创作作品所享有的以人身利益为内容的权利。它是随作品的产生而产生,为著作权人所享有的精神权利,它与作者人身不可分离,是作者专享的…  相似文献   

11.
对编辑作品的法律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编辑作品的法律规定 根据我国现行著作权法的规定,编辑作品是作品的使用方式之一。编辑人“根据特定要求,选择若干作品或者作品的片断汇集编排成为一部作品”(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五条第十一项规定),是为编辑作品。“编辑作品由编辑人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原作品的著作权”(著作权法第十二条规定)。这是我国著作权法关于编辑作品的规定。 根据上述规定,我国著作权法将法律予以保护的编辑作品对象限定在若干作品或者是作品的片断的编辑使用上。但是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在审判实践中遇到了一些新…  相似文献   

12.
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可以从著作权的限制、利益平衡、权利义务统一、智力作品创作过程及国家经济水平关系等层面加以分析。本文通过剖析著作权限制的正当性,以帮助深刻认识著作权法的价值构造和著作权法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民事传统观念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有关调整特定财产关系及人身关系的法律和民间习惯具有不同于欧洲民事法律体系的特色,这些特色的形成与中国古代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至今仍保留着其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一、著作权侵权行为著作权侵权行为,是指未经著作权人同意,又无法律上的根据,擅自对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进行使用,损害著作权人财产权和人身权的行为。由于我国《著作权法》未对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概念作出明确的规定,因而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一般认为,著作权的侵权行为,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使用他人作品无法律上的根据。即行为人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既没有著作权人的授权,又不属于《著作权法》第22条规定的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的范围。(2)使用人使用的作品,必须是享有著作权的作品。如果使用人使用的是《著作权法》…  相似文献   

15.
纵观著作权保护的历史,它总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在作品的创作者、传播者和使用者之间不断地调整与平衡利益关系,最终实现的是著作权法的社会功能即在保障著作权人的合法权益下社会公众能够最广泛地使用作品。随着因特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涉及网络作品的著作权纠纷案件越来越多,因为我国在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保护还有许多空白,因此,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保护将面临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民事法律关系是民法学的基本概念,是民法的的核心。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法规范所调整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关系,是民法规范调整平等主体之间人身关系与财产关系的结果。其特征是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是以民事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关系。民事法律关系的本质是权利。  相似文献   

17.
《法学》1986,(6)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我国民法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笔者就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谈谈粗浅的看法。一、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的概念平等主体间的财产关系,就是指具有财产内容或者经济利益的民事法律关系当事人(公民和法人)的法律地位  相似文献   

18.
论著作权作品的“适当引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著作权作品的“适当引用”吴汉东"适当引用"属于著作权法合理使用制度的基本范畴。所谓引用,即是为了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自己的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的著作权作品。"适当引用"得到著作权国际公约及各国著作权法的普遍承认,但是这一规则在司法实...  相似文献   

19.
绪论一、民法与商品经济的关系.二、民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第一章我国民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一、我国民法的调整对象,包括调整对象的具体含义,财产关系、人身关系的概念和特点。二、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则及其具体内容。第二章民事法律关系一、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二、民事法律关系的三要素: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20.
《电子知识产权》2005,(2):61-64
第一条 为了规范著作权集体管理活动,便于著作权人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人(以下简称权利人)行使权利和使用者使用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