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卫球 《中国法律》2005,(4):9-11,60-64
最近我国有关媒体在显赫的版面组织刊播讨论《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下称“物权法三审稿”),在于呼应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于2005年7月8日发布的“关于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征求意见的通知”。该“通知”要求就公布的“物权法三审稿”,有关机构广泛征求和收集全国人大代表、有关部门、法学教学研究等单位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见.  相似文献   

2.
论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现代经济、科技的发展促使了物权法的现代化。物权法的现代化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其一法律本位社会化,体现为所有权受限制、他物权优位化、物权的间接社会化;其二法律性质公法化,体现为涉及物权的公法规范增加、物权法与环境保护法的交叉等;其三法律关系扩张化,体现为物权关系构成的扩大化以及物权形态的新型化;其四法律界区模糊化,体现为债权物权化、物权债权化等;其五法律内容国际化;其六法律形式复杂化  相似文献   

3.
物权法基本范畴及主要制度的反思(下)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三、关于物权变动制度的基本构思从上文关于物权法的基本范畴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权的动态财产关系,即物权的变动,必须由物权法自己来规范。因为,从上文对买卖这种最典型的交易行为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物权的变动不可能只通过合同法的规范实现。其他任何交易像买卖一样,都会涉及到物权的变动。但合同只能作为债权发生的根据,而不能作为物权变动的根据。物权的变动包括如下四种情况:(1)设立一个物权,指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来创设一个原本并不存在的物权。如设定土地使用权、抵押权、质押权等。(2)转移物上物权。即移转一个已经存在…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下简称“物权法”)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自2007年10月1日起施行。《物权法》第一百零六条至第一百零八条是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规定,其中第一百零六条是关于善意取得制度的基本内容。关于善意取得制度,学界分歧较大,较具代表性的争议有: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国物权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我国物权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的探讨(上)王利明物权法作为规范所有权和他物权、确认财产的归属和利用及其有效保护的民事法律,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则,也是市场经济社会中最基本的法律准则。目前我国立法机关已展开了物权法的制订工作,这标志着我国在逐步完...  相似文献   

6.
葛琼 《中国司法》2011,(2):61-63
《物权法(草案)》(2006年6月6日修改稿)一反常态地将居住权制度从《物权法(草案)》(2005年10月20日四次审议稿)中剔除(原四次审议稿在第15章以12个条文对居住权进行了阐述)①,尔后,于2007年3月16日颁布的《物权法》中也没有再出现居住权的身影。这一转变使得许多人翘首以盼的《物权法》之新鲜血液最终流失。  相似文献   

7.
添附制度是各国物权法确认物的归属的重要规则,也是物权变动的一项重要规则,但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却删除了之前草案中关于添附的规定,所以目前我国法律对于添附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本文将阐述添附的内涵及其形态,笔者对于添附后果的认识,并结合物权法草案阐述笔者对于添附法律地位的认识以及对其发展趋势的展望。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经济法学研究会1999年年会于9月中旬在大连召开,百余名与会代表就企业改革中的法律问题,国有企业与私营经济发展中的法律问题,民法典的编纂,物权法的起草,合同法实施,海商法相关法律制度以及证券法若干问题展开全面而深入的讨论,现将主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企业改革中的法律问题研究(一)关于国有独资公司与会代表对国有独资公司的内部治理结构进行了探讨。有代表认为国有独资公司不设立股东会和董事会实行三方代表制,因此,在国有独资公司的运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董事要“懂事”。(2)董事…  相似文献   

9.
德国民法对中国制定物权法的借鉴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随着民事立法速度的加快,我国制定物权法已经不是很遥远的事情。在制定中国物权法时,借鉴外国法尤其是德国民法这样举世闻名的法律是非常必要的。在此,对我国制定物权法可以借鉴德国民法的几个方面谈一点看法。 一、采纳物权行为理论作为物权法立法的理论基础 所谓物权行为,指的是以物权的设立、移转、变更和废止为目的的法律行为。如所有权的移转、用益物权或担保物权的设立等行为就是物权行为,——更精确地说,其中包括着物权行为。所谓物权行为理论,就是将关于物权的设立、变更、移转和废止的行为和结果只当作物权行为的结果,使其不受其原因行为(一般为引起该行为的债的原因)的效力和结果影响的理论。该  相似文献   

10.
社会转型与物权法精神的现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的意义上,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利益高度分化和重组的过程。物权法作为规定人们财产权利和财产关系最基本的一种法律,它本身必然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之中,其正当性基础在于它能恰当地适应和反映社会现代化转型中的各种利益要求。就物权法的发展而言,物权法精神的现代化发展尤为关键。而对正处于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中国社会来说,人权至上、物权正义、和谐物权与物权和谐等构成了物权法精神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1.
二、中国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趋势关于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发展趋势,从总体上看,可以预见,它在监管改造工作中的地位将不断得到提高。在今后的监狱工作中,各级监狱领导机关将更加重视心理矫治工作,其组织化程度将不断得到提高。具体而言,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程度将不断得到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的颁布施行,使我国监狱工作在法制化的道路上迈进了一大步;近年来,在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的过程中,我国监狱的现代化、科学化、文明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 德国联邦司法部于2000年8月4日在IN-TERNET上公布了关于德国债法修订的《债法现代化法讨论草案》(以下简称《草案》)①,引起了德国法学界的广泛关注,原因是,如果这部计划于2002年1月1日实施的债法现代化法获得通过,即意味着现行《德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的债法编的理论基础和结构体系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这次修订事关一场深刻的改革,将是自《民法典》施行以来对债法的最大一次修改。②” 《民法典》的债法编(第241条—第853条)自1900年施行以来虽经历过近40次的改动.…  相似文献   

13.
法官独立审判的探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法官独立审判的内涵所谓法官独立审判,是指法官全权审理和裁判案件时,只依据事实和法律,以自己的良知独立决断,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同时也不受法院内部非程序性的违法干预。它包含以下几层意思:(1)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独立于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2)法官审理案件过程中,不受法院内部非程序性的违法干涉,但上级法院和本院领导按照一定的程序(包括不违背法律的内部制度)所进行的指导和监督应当接受。(3)法官审理案件只依据事实和法律。(4)法官审理案件必须保持中立,并根据自己的法律良知形成内心确信…  相似文献   

14.
我国《物权法》颁布之后,关于第231条的解释,学界的普遍观点是我国已经承认了商事留置权制度,但也有学者对此表示反对,认为仅仅依靠一个但书条款是不能认为我国确认了商事留置权制度的。因为《物权法》的231条只是规定了企业不受同一法律关系的影响,并未明文规定商事留置权的主体、客体和标的等构成要件。所以,在《物权法》已经实施了六年多的时间的情况下,从理论上研究商事留置权的构成要件,以填补我国商事留置权的缺陷,同世界立法主流靠近,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确立商事留置权作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卫国 《中国法律》2007,(4):35-36,100-102
今年三月颁布的《物权法》,是一部对国计民生有着重要影响的立法。中国是一个有着九亿农民的国家,关于农村土地问题,透过现有的法条,人们能够解读出一些什么立法意图和发展趋势?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笔者在参与《物权法》草案论证和咨询的过程中,曾就农村土地问题向立法机关提出过建议并与有关人士进行过讨论。  相似文献   

16.
对《著作权法》关于违禁作品规定的思考董炳和一《著作权法》第4条第1款规定:"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不受本法保护。"这一款就是关于我们通常所讲的"违禁作品"的规定。从这一款的字面表达中可以看出,《著作权法》不保护依法禁止出版、传播的作品(亦即违禁作...  相似文献   

17.
高哲 《法律与生活》2009,(12):31-32
“为什么我的房子不受(《物权法》的保护呢?”看着自己被遮挡三年阳光的房子,再看看法院的不予受理裁定书,六十多岁的王先生一脸茫然。  相似文献   

18.
张凡 《法制与社会》2013,(30):234-235
《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5务将夫妻婚前个人财产婚后孳息认定为个人财产。是与物权法的理念相一致的。但基于夫妻关系的特殊性,婚姻法上的财产关系应不同于物权法上的财产关系。本文认为通过对孳息的理解分析,应当区分孳息类型,充分考虑协力原则和配偶方的贡献原则,公平认定孳息的归属。  相似文献   

19.
阿计 《政府法制》2005,(23):12-15
2005年10月下旬,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进入四审程序。一部保护财产权利、塑造财富社会的基本大法,已经呼之欲出。从国人普遍不知“物权”为何物,到全民参与物权制度设计,物权法正在创造中国立法史上的一个奇迹。物权法的制定,交织着法学专家、普通民众和立法机关的共同智慧,伴随着知识普及、观念更新、利益重组等更为深刻的变迁。物权法演进轨迹所展示的,正是中国推进法制现代化的一次典型努力。  相似文献   

20.
因物权法具有显著的固有法性,农地使用权的物权化建构不应忽视国情、农情。二元社会结构是我国社会结构的基本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二元农地结构的存在,再加上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资源禀赋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趋势的影响,在二元思路之下,本文对我国农地使用权的物权化建构提出了基本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