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农民的个体迁移行为,更是农民家庭基于生计资本状况的理性选择,家庭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金融资本、自然资本以及物质资本对农民的非农化转移有着显著的影响,人力资本匮乏、金融资本不稳定、社会资本滞后、自然资本和物质资本孱弱,农民家庭生计资本呈现一定的脆弱性,这也是农民外出务工最直接的动因。农业人口非农化转移不仅是家庭生计资本状况变化带来的外延效应,也是提高家庭生计资本存量、增强家庭风险抵御能力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浙江省(以下简称"我省")曾是一个以农村人口为主体、农业生产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占主导地位的地区。通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我省的人口分布状况和产业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逐步成为以城镇人口为主体,二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受传统的户籍管理制度的束缚,现行的人口结构已反映不了我省实际人口转移需要,城镇化进度也由此受到制约。为加快我省经济发展速度,加速我省现代化建设进程,改革我省现行的户籍管理体制,调整我省现行的户口管理政策,促使人口合理、有序转移,必须尝试与之配套的户籍制度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村城镇化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同时必须看到,当前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农村市场化程度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也不高,如何有效引导农民走向市场,推进农业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成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大力发展农村城镇化,是引导整个农村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一、农村城镇化的内涵及特征农村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和非农业人口不断向农村城镇地区集中,城…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应该是包容农民、服务农民、为了农民的农业现代化。虽然小农生产面临土地细碎化、农业老龄化、土地承包人与经营者分离、农业合作难、对接服务难等问题,但是,中国农业现代化并非一个纯市场的过程,而是要在保护小农的基础上实现农业的现代化,这是中国农业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我们需要正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生产过程中的问题,以使农业政策和国家惠农资源真正改善与改进小农生产条件,提高农业产出与效率。射阳县的"联耕联种"模式,可以较好地实现保护小农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是当前建构农业基本经营制度的一个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5.
马丽娟 《前沿》2006,(4):217-221
中国经过二十余年的经济改革与发展,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变化,定型现代化社会结构及利益格局的社会中坚力量———中产阶层已经出现,中产阶层的成长与中国社会的发展共同演进,中国的中产阶层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特征,为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形成,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中产阶层的出现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中的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问题,中产阶层的壮大不仅有利于缓解经济社会矛盾,而且有着长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桂玉  徐顽强 《前沿》2009,(13):49-52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是特定的社会环境的产物,并随着整个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从国际经验和我国实践看,目前,我国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治理结构主要是在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权利结构,衔接外部结构、搭建网络体系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7.
自耕农的历史命运是现代化理论中非常重要的命题。"小农消亡论"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自耕农必然走向消亡;"小农理性论"指出自耕农能够适应现代化发展的要求。自耕农经营在现代社会仍然占统治地位,表明"小农消亡"的论断是错误的;"理性小农论"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并不能充分解释自耕农兴盛的原因。笔者认为生产制度的创新、农业生产的独特性和监督成本等因素促进了自耕农在当代社会的兴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区城镇化全面加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日益增多,要素不断集聚,镇区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和社会矛盾集聚点。从2019年起,南湖区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重点加强全区4个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以下简称"矛调中心")建设,实现综治工作、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和便民服务四个功能性平台一体化办公,将各类基层治理力量综合下沉到镇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相似文献   

9.
<正>随着农业人口大量城镇化转移,农村"十户五空房,土地尽撂荒"的现象已非危言耸听。与此同时,每年数以亿元计的农业项目资金和扶持资金,要么派不上用场,要么投入大见效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农村劳动力严重紧缺,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据统计,离家外出打工3个月以上的农民已达1.4亿人。二是年轻一代农民由于观念的变化已不愿务农。目前农业现代化还没有完成,传统小农生产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农民工的“身份”难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问题涉及几亿农村人口转入非农产业和城镇的社会经济结构变迁,涉及几亿农村人口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一个重大战略问题。解决好农民工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也关系到工业化、城市化乃至整个现代化的健康发展,关系到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农民进城就业和农民变市民将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全过程,贯穿于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整个阶段。农民工问题具有普遍性、全局性、长期性。最近制定的《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从"小农"视角,探讨了小农经济与法国社会结构的关系,分析了农民在法国大革命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认为,中世纪以来法国的小农传统不仅直接决定着法国大革命的进程和性质,更是直接决定了法国近代、现代革命和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2.
韩文秀 《乡音》2012,(7):35-36
国内外环境的变化,使中国经济结构调整面临与日俱增的外部压力和内生动力,被迫调整和自觉调整两种力量正在汇集,形成强大而持久的倒逼机制和正逼机制。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升导致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弱化我国人口结构正在发生具有深远影响的变化,人口红利持续衰减劳动力供求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其中结构性矛盾逐步上升,就业难、用...  相似文献   

13.
新论快递     
刘福垣:解决就业问题需要新思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要矛盾是工农两种生产方式城乡两元社会结构的矛盾。矛盾的根源是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不能转移到非农领域,不能充分就业。减少农民、富裕农民、化农民为市民、现代化都要在充分就业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核心就是在城市吸收农民就业,化农民为市民,使农民减少到农村耕地可以企业化经营的程度。应该把充分就业(95%就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在社会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但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队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考察农民队伍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这对于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增加,而是一次重大的社会、经济结构转型,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我们在枣阳见到了这种变化的端倪。枣阳市城镇建设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城乡一体,统筹发展,他们以县城建设带动乡镇建设,以乡镇建设促讲农村发展,闯出了自己的特色之路,拉动了农民致富、农业兴旺和农村发展,促进了市域经济社会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16.
银锋 《求索》2012,(10):43-45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美国经济出现了经济金融化趋势。经济金融化趋向下金融资本显著膨胀,并不断控制和支配非金融资本;其间,金融资本积累方式也不断成为占主导地位的资本积累方式。从政治经济学角度看,经济金融化实质上是金融资本逐渐渗透到当代资本主义经济领域,并不断辐射到社会政治、文化等诸领域的泛经济化行为。经济金融化趋向下,我们要正确处理实体资本与金融资本的关系,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坚决抑制金融资本的过度发展,并制定适时的金融改革和金融开放战略,逐渐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做到金融适度开放,警惕金融掠夺。  相似文献   

17.
建国后农民阶级队伍演变及其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个农业人口大国,农民在社会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但伴随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农民队伍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考察农民队伍的历史演变及其发展趋势,深入认识当代农民队伍的特点,这对于改进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加强和改进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既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重大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前不久,张家港市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就全市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以下简称"大调解")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一、现状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传统的信访接待和人民调解工作已难以有效化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矛盾纠纷。张家港市在2004年8月成立了市社会调解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从有关职能部门抽调人员常驻办公,负责受理、  相似文献   

19.
人口庞大、生态脆弱、经济疲惫、政治倦怠、社会喧嚣、文化浮躁,可以说是中国现代化的六大软肋或漏洞或不利条件。这些不利条件加之外部的威胁,使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困难成倍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加快发展(简称"两新组织")。"两新组织"的大量出现,对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传统党建的运行机制形成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