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青少年良性发展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雷 《青年探索》2006,(5):6-10
青少年良性发展研究应置于个人与社会关系中展开,既强调青少年健康成长,又强调维护社会秩序、推动社会发展。青少年良性发展关键在于建立青少年发展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和保障机制。社会和政府应从青少年主体性出发,满足青少年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建立这五种系统机制,推动青少年成长成才、推动青少年—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试析青少年犯罪的社区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从根本上遏制青少年犯罪,我们必须利用社会的力量,形成职责明确、协同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网络,切实做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社区是城市管理体制的基础,是青少年学习、生活、娱乐和就业的重要场所。社区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深刻的影响。立足社区,可以把闲散青少年、流动青少年和问题家庭青少年等群体有针对性的管理起来,强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力度,同时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预防工作整合起来,形成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社会联运机制。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的需求与权利是青少年政策制定的核心。本文从青少年健康需求、教育需求、权益需求、环境需求和福利需求等五方面着手,调查上海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强调要进一步完善青少年社会政策,必须以尊重青少年的发展需求和权利为前提,强化政府照顾青少年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通过问卷调查与访谈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武汉市青少年发展状况进行研究。调查发现,睡眠不足、身体锻炼缺乏、饮食习惯不良和保健意识薄弱是青少年身体发展的主要问题;对自我发展的过分关心和敏感是青少年主要的心理问题;学习、职业选择和工作以及经济压力是青少年主要压力源;青少年缓解压力的办法主要以自我调整、与朋友交谈、倾诉等形式为主,但也存在一些非理性减压方式。伴随着青少年自我概念的形成,青少年在社会交往和社会适应中存在一定的心理冲突和不适应。青少年心理问题发生率在10%左右,其中14 ̄17岁是青少年发展的关键年龄。应该遵循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从家庭、学校、社会全方位建立完善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机制。促进青少年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组织以其独特的方式影响着青少年各方面的发展,青少年组织认同的研究对于探讨如何增强青少年思想意识教育和提高青少年组织工作有效性而言,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内容分析法,对目前国内有关青少年组织认同的文献从其年度分布、来源、研究内容和研究热点四个维度进行梳理、统计和分析,以总结出当前国内青少年组织认同的研究现状和不足,并指出未来青少年组织认同研究的方向和趋势。  相似文献   

6.
邹生才 《传承》2014,(9):104-105
网络的合理使用能为青少年的学习、生活带来正能量,但如果过度使用网络,就会引发青少年网瘾问题,影响青少年的正常学习、生活和健康成长。通过探讨网瘾的涵义和界定标准,分析我国青少年网民和网瘾青少年的规模及网瘾类型,以及青少年网络成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事务管理是现代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构成部分。澄清青少年事务的概念和基本范畴,明确政府部门、相关社会团体、以及公民个体在青少年事务管理领域的法定权利和责任边界,构筑政府教育部门主导、相关机构和青少年组织协助、公民参与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青少年事务管理体制,是畅达社会与青少年之间的沟通渠道,创造建设性的舆论环境,平衡青少年社会心态,引导青少年在认为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能够在法制框架内表达利益诉求的治本之策。  相似文献   

8.
陈俊 《青年探索》2009,(5):33-38
网络成瘾不仅严重影响了青少年自身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交际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而且引发了青少年各种犯罪行为。必须强化网德建设、网络监管、网络信息筛选、网络文化建设和规范网吧经营,积极引导教北网瘾青少年,变网瘾青少年为网络技术人才,不断克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犤本刊讯犦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主办的中国青少年研究的国家级学术网站———“中国青少年研究网”(www.cycs.org),于2004年2月15日正式开通试运行。“中国青少年研究网”(www.cycs.org)以“研究青少年,发现青少年,服务青少年”为宗旨,力图在以下方面有所作为:(1)研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青少年发展的相关问题;(2)展现中国青少年研究的成果和水平;(3)积累中国青少年研究的文献和数据;(4)反映中外青少年研究的动态和信息;(5)介绍中外青少年研究的组织、机构、专家、图书、期刊;(6)凝聚中国青少年研究的队伍和力量;(7)为青…  相似文献   

10.
<正>为进一步加强对广州市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的研究,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健康发展,广州市青年研究会拟于2010年12月公开出版《广州青少年与青少年工作调研报告》文集。现向广州市从事青少年工作和青少年教育、研究人员征稿。具体内容如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其中,不良书刊对青少年的侵蚀和毒害是造成青少年犯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青少年可塑性大、意志力薄弱,不良书刊不仅对青少年犯罪起诱发、教唆作甲,而且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最后形成起强化作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制止和根除不良书刊对青少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国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颁布5月24日,新华社全文播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意见》从战略的高度,对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提出了指导意见和明确要求,这对于青少年体育运动的蓬勃开展和青少年体质的不断提高,必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焦虑症是青少年人群中的一种心理疾患,它会导致青少年的一系列身、心问题和行为问题,影响青少年的正常社会发展、并降低青少年的生存质量。焦虑症与青少年的恐惧感觉、紧张情绪、思维认知方式等因素有关。而预防青少年焦虑症,则必须从儿童时期抓起,强化对这一人群的心理关怀和心理救助。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年龄介于14至28岁之间、处于"失学、失业、失管"状态的闲散青少年人数剧增。家庭生活的持久性和基础性,使家庭成为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家庭关系深刻影响着青少年的行为养成和心理发展。为探索闲散青少年管理服务问题的解决路径,本研究选取北京市海淀区闲散青少年的帮扶试点为研究案例,从青少年家庭关系视角入手,探究服务闲散青少年群体的"海淀模式"。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青少年逆反心理的产生有自身内部及外部原因。自身内部原因包括心理和生理两方面,外部原因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应对青少年逆反心理,应从青少年本身和家庭、学校、社会等方面去进行分析,解决方法须根据青少年的实际情况采取正确引导,在家庭教育、学校教学及教育活动中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减少逆反心理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是整个社会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我们应科学把脉青少年犯罪的趋势,深入研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从而提出切实可行的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主观方面主要由于青少年所特有的身心因素、部分青少年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以致精神空虚,客观方面主要包括政府管控缺位、社会诱惑增多、家校教育乏力等因素。基于主客观原因,在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上,应借鉴域外经验,积极转变预防观念,适当转变方式,从主要依靠刑事司法力量的方式,逐步地转向利用社会资源、社会力量和公民积极参与的超前性预防方式,从而形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双重预防体系,具体的举措包括政府设立专门机构加强政策干预、社区、学校和家庭形成合力强化对青少年的教育和保护、坚守正当程序确保精准司法、多措并举帮助犯罪青少年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17.
陈俊 《青年论坛》2009,(4):12-18
网络导致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网络色情和网络制作;青少年网络成瘾既有外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青少年网络成瘾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它导致了青少年民族传统的淡化、道德意识的弱化、人际交往的异化、抽象思维的退化,还导致青少年产生人格障碍。当务之急是趋利避害,采取加强网络监管、网德建设、信息防范、网站建设,以及净化网络参与途径等措施去预防和控制网络引发青少年犯罪的因素,去克服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为青少年健康成长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8.
资讯     
动态▲夜墟吸引青少年走出网吧据上海市青少年社工所调查,游戏机房和网吧是目前沪上社区青少年较热衷的活动场所。在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卢湾青少年社工的共同努力下,沪上首次社区青少年“夜墟”大型团康活动展开。而便捷的交通和独特的经济、地理优势使得卢湾区吸引了大量的外区青少年。在区内青少年社工“小秦工作室”及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首次“夜墟”活动赢得了广大社区青少年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正青少年科学普及数字创意产品,是指直接以青少年为服务对象消费群体,为青少年量身打造的数字创意科普产品。广大青少年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成长性,决定了青少年科学普及创意产业必然是兼具时尚性、前卫性、探索性和科学性的。中关村作为全国的科技文化创新之源、文化中心,有发展青少年科普创意产业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20.
编者按: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青少年社会教育对于培育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青少年教育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为深入分析青少年社会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深刻探讨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共青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