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康健 《理论视野》2001,(1):38-39
社会伦理的现实性的突出特点,具体而言是它始终关注社会现实问题。通常在政治哲学和社会哲学等学术意义上纳入讨论的社会存在、社会关系以及社会结构,社会伦理都必予关注。并且还要进行切实、深入的讨论。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及社会伦理,这些不同的学科领域,虽然名称殊异,但所指涉的实际的社会及问题领域基本相似,只是社会伦理的研究更加着眼于社会价值观的含义,因而可以说是在更为深沉的层面上,来对关于社会的实际问题加以探讨和发掘。诸如,权利、正义、自由及法律,都可以在社会伦理的意义上来做一个新视角的观照与审视。  相似文献   

2.
"道德的政治"是儒家政治哲学的整体气质,《中庸》之"诚"是儒家政治哲学的实现过程。"诚"贯彻为两条理路:一方面是"致中和"政治文明理想,另一方面是"君子时中"政治参与。故《中庸》是传统儒家"道德的政治"政治哲学的经典诠释,是"政治的道德主义"与"道德的政治实践"结合的思维典范。《中庸》政治哲学的理论内涵与逻辑,是"道德的政治"儒学研究的重要案例,为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发展提供了儒家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斌 《理论导刊》2013,(9):49-52
对现实世界的道德关注与社会批判,是马克思政治理论的显著特征。因教条化、"科学化"和庸俗化理解而质疑马克思政治伦理的存在,不仅背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本真精神,更遮蔽了人们对马克思政治伦理的认识。作为无产阶级政治道德的呈现,马克思的政治伦理在本质上是制度伦理。对旧世界政治制度的道德批判、对经验事实的辩证思考和对伦理理想实现途径的谋求,构成了马克思政治伦理的问题视域,也体现了马克思学说"批判旧世界建构新世界"的伦理诉求。  相似文献   

4.
先秦儒家的王道理想体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道德追求,先王之道既是先秦儒家所能构想的绝对符合道义原则的政治,也是他们所设想的尽善尽美的社会状态。先秦儒家在主观上追求符合道义的政治,因而拒绝用功利主义和效果主义的观念理解社会政治,重义轻利的价值观念不是空谈义理、反对国家富强。先秦儒家的王道理想也反映了思想家对于现实政治生活的批判态度,因而也赋予了儒家思想批判的本质。先秦儒家所以向往先王之道,其深层原因是由于他们通过经验性的历史过程理解道义原则的认识路径。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8,(10)
方孝孺是明初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政治哲学思想产生于元末明初之际,并在建文新政中大放异彩。方孝孺直接继承了儒家政治思想并有所创新。通过政治哲学分析方法,将其政治思想中具有哲学性的理论特点系统地梳理出来。其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对政治权利的哲学思考,其对政治理想的设定,以及政治理想实现的手段等。方孝孺政治哲学的目标是为了建立一个以民为本、社会和谐有序的国家。方孝孺一生虽然短暂,而且其书又遗失甚多,但其流传下来的思想却值得我们去深思。  相似文献   

6.
西方政治哲学史上,马克思实践的新政治哲学观念,秉持有关哲学与政治关系问题的反思批判性智慧,以现实的历史总体性辩证思维的立场,直指启蒙以来抽象理性主义的现代性政治文化与价值观念之狭隘性、私利性和虚伪性(对以资本的逐利性为目的的资产阶级利益的赤裸裸的辩护)本质,对其做出了深刻的揭示和剖析。马克思新政治哲学针对无产阶级和劳动者严重"缺席"的现实,对近代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关系做了全面的矫正,体现出一种社会公共价值优位和美好生活本位的制度共同体之实践的政治合理性诉求。在凸显现实个体生存正当性(自由全面发展)的意义上,致力于一种真实的"公共世界"(共产主义理想)的合理建构,引领人类逐步趋达社会解放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7.
儒家政治哲学中的"道义"与希腊哲学家所说的"正义"有着相同的意义。道义观念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商末周初,到了春秋时期,道义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主题。先秦儒家在承袭春秋时期人们的道义观念的基础上,对道义问题做了系统的理论阐释。先秦儒家的道义论体现了思想家对于优良的社会政治生活的追求。先秦儒家把道义原则理解为社会政治生活必须遵循的法则和价值判断的标准,强调道义原则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优先性,认为只有符合道义的政治才是好的政治。由于形而上学素养的相对不足,先秦儒家主要通过经验性的历史过程来理解道义原则,在很长的时间里,他们把"道"等同于"先王之道"。先秦儒家试图通过先王来说明道义原则是至高无上的,但却无法在普遍必然性的层面上实现对"道"的理解;同时,也使得儒家政治思想带有了浓重的复古情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魏以后的儒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表明,共同富裕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真理理论与价值理论的有机统一,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历史主体的价值选择与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道德价值观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公平的伦理正当性诉求、正义的伦理合法性诉求以及幸福的道德目标诉求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基本伦理诉求。塑造新时期的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打造新时期的经济伦理道德体系、形成新时期的社会伦理价值氛围,是推进共同富裕由理想走向现实的三条伦理价值进路。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津津乐道地享受黑格尔的逻辑学,抑或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等,忽略了黑格尔哲学的真正主旨.在我们看来,被誉为传统形而上学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哲学,根本主题应是对自由原则的"重新"论证.首先,黑格尔哲学的理想是建构以绝对精神为基础的思辨自由原则;其次,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精神哲学>、<历史哲学>、<法哲学原理>等中,详尽阐明了自由自我运动的意义;再者,黑格尔为超越以个人主体性为基础的现代性自由观,实现个人与伦理共同体的内在统一,构筑了以"伦理实体"为基础的自由世界.  相似文献   

10.
政治哲学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政治哲学作为一个历史概念反映了政治学的历史传统。在现代 ,政治哲学主要是一个比较性的概念 ,反映了科学取向的政治学对传统政治学的路径与方法的定位。“事实”与“价值”的分离是西方国家现代政治学的基础 ,同时意涵对政治哲学的贬抑。本文主张政治哲学的主要问题和范围与政治现象有永恒的和持续的相关性 ,它是人文性的 ,有“政治科学”不能取代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并初步提出政治哲学的诸多特征 :观念性、抽象性、价值性、规范性、合法性、传统性、意识形态性、实践性和自己的方法与真理性标准。政治哲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是关于政治的价值性范畴及其关系的探讨 ,在此基础上对政治合法性的论证和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理论构建 ;二是关于政治价值范畴及其关系的元理论 ;三是社会政治批判理论。  相似文献   

11.
主体性自由在近代市民社会中获得建制化,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出现分离。如何协调"个人主体性"与"社会共同体"的关系,成为当代政治哲学要解决的重大现代性问题。在批判反思黑格尔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上,韦尔默指出现代性是永远不能完成的谋划,其批判和反思应理解为进入后形而上学阶段,而托克维尔提出的伦理生活的民主形式,则为现代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合适的美好构想。  相似文献   

12.
中西政治思想中的伦理际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西文明史的进程中 ,政治建构对于伦理道德的依赖 ,一直是一个通贯的文化景观。为了影显儒家伦理—政治建构的特质 ,本文以早期儒家作为不变的坐标 ,将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段的西方伦理—政治的相关论说为对象进行动态的比较 ,从而呈现两者在理论致思的构成与走向上存在的差别 ,如何最终形成了伦理政治与道德政治的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13.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以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  相似文献   

14.
武勇 《学理论》2011,(29):33-34
《论语》既是一部孔子及弟子交谈的语录体散文集,也是一部集中反映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对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各个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的思想文化的力作。它集中体现了我国儒家学派的思想,也是儒家学派和儒家思想的奠基之作。  相似文献   

15.
《行政论坛》2017,(6):11-18
公平正义既是民主政治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基本表现。人类社会的进步,首先是政治伦理的进步。历史上,民主政治伦理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它改变了传统的政治生态,用公平正义来凝聚社会,国家的政治问题由人民决定,实现了把公权力关进笼子的梦想。公平正义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基本特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与公平正义民主政治伦理的发展相同步。推进公平正义的政治伦理必须理直气壮地高扬民主的旗帜,在社会和国家管理中全面推进公民广泛和深入参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政治伦理,只有在人民群众普遍、广泛参与中,才能逐步地生长并壮大起来,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标志。  相似文献   

16.
现代新儒家不仅深入诠释了传统儒学的心性智慧,而且做了传统儒学没有做过的事情,那就是构造系统的文化-历史哲学。现有研究对这种理论努力的特性缺乏仔细解释。对于儒家传统来说,高明的心性智慧与实际中国社会与文化之间的距离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近代中国形势赋予这个问题以新的严重性。对梁漱溟的分析,显示这个问题的压力如何促使他构想关于中国文化与人类历史的哲学,从而表明理解这个问题如何能帮助我们理解现代新儒家的思想格局。  相似文献   

17.
彭青霞  唐伟 《学理论》2010,(7):53-55
先秦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态哲学、仁民爱物的生态伦理情怀、取物有时有节的生态伦理实践精神以及制用天命的生态保护原则,在我国古代生态伦理思想中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深入挖掘和梳理阐释先秦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于进一步提高人们的环境道德自觉意识、构建节约型社会及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18.
儒家和谐治理观对历史中国和现代东亚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并可为当今中国的发展和追步提供可资借鉴的思想资源,但由于其存在着以伦理为中轴、制度性资源太少的根本性缺陷.不能作为解决当今社会政治问题的现成方案、欲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必须扬弃和超越儒家和谐治理观.走出重“政治人”建设、轻政治制度建设的历史误区.开辟一条靠制度执政、靠制度治国的新路、制度建设和创新的核心是民主与法治,其中又以执政党和政府的制度改革为重点。  相似文献   

19.
臧峰宇 《理论导刊》2008,1(2):25-28
政治理想致力于对政治现实的超越,力图改善人在政治生活中的命运,任何理想都具有从不成熟到逐渐成熟的过程,马克思政治理想同样如此,它是在对旧世界的批判中逐渐成熟的.对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考察可以追溯其政治理想之源,通过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的批判性借鉴,马克思确立了哲学变革的价值指向--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现实的个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作为政治理想的期望所在.马克思对柏拉图主义以来的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变革是通过对政治哲学的颠覆实现的,在此过程中确立的"人类解放"的政治理想在政治实践中生成.  相似文献   

20.
传统儒家"君子"称谓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向古人指明了恰当的作为方向,也凸显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德性追求.挖掘儒家"君子"之良善观念,重点在于厘清中国古典政治理念与现代政治思想之间的会通,探究"君子儒"所蕴含的理想人格,分析君子养成"三达德"君子之道的行为规范,归纳儒家"修己安人""尊五美屏四恶""内圣外王"的为政之道.借由中国传统道德与当代公共责任伦理的契合,探讨儒家君子观之国家治理的德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