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正一 《台声》2000,(11):15-15
前些日子,台湾有关方面提出要对赴大陆投资的台商课征“国家安全税”,立即遭到广大台商的强烈反对,认为这种做法不但抹杀了台商的贡献,也侮辱了台商的尊严。台湾各界人士都纷纷提出质疑和强烈抗议。这个风波刚刚过去,最近台湾“经建会”和“经济部”又宣布将采取“总量管制”来规范大陆投资,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不能超过岛内生产毛额(即 GDP) 2%;还规定台商赴大陆投资应是其全球布局的一部分,如果台商仅是“外移大陆”,并非进行全球化布局,“政府”就不准其赴大陆投资。这是继李登辉 1996年 8月提出“戒急用忍”之后,又一次…  相似文献   

2.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3.
吴丰 《政协天地》2009,(9):52-52
【本刊讯】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精神,清流县政协以清流县台湾农民创业园升格为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为契机,号召全县政协委员抓住当前良好机遇,牢固树立“大招商、大开放”的理念,广交台商朋友,积极引进更多的资金、技术、人才到清流台湾农民创业园投资建设。截止日前,全县政协委员共结交台商朋友120名,目前已有多批台商先后到我县考察投资环境,并签定了多个投资意向。  相似文献   

4.
维权护台商     
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厦门。如火如荼的建设热潮已在海峡东岸的台湾引起共鸣,越来越多的台商加大了对福建、对厦门的投资力度。如何才能确保台商在大陆、尤其是在厦门市的合法权益,成为厦门市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职的一大重点。  相似文献   

5.
杨胜云  刘志扬 《台声》2002,(11):16-17
以上海、苏州、杭州、宁波等城市为中心的大上海地区已经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为了配合大批台商群聚长江三角洲的态势,随着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步伐的加快,台湾金融界纷纷抢滩大上海布局设点,并为开业经营积极准备。近年来,随着两岸经贸活动日趋频繁,以及受到台商对金融服务需要的压力,台湾当局在两岸金融政策方面有所松动。从去年6月起,台湾方面开始允许其金融机构赴大陆设立办事处。之后,在符合规定的9家台资银行中,有8家向中国人民银行提出了申请。今年5月,台湾彰化银行和世华银行的代表处已先后落户江…  相似文献   

6.
樊宁 《台声》2002,(5):32-34
越来越多的台湾民众来到祖国大陆工作、生活。江苏省苏州市是台商投资的密集区,其中,很多台资企业落户苏州新区。为了谋求产业的第二春,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为了阖家团聚,台商老板、台籍干部携带家属来到大陆这个全新的环境。他们怀抱怎样的梦想来到大陆?圆梦的有多少?带着诸多疑问,我走进苏州新区“台商圈”。“台商到大陆投资是挡也挡不住的”2000年9月当选为苏州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会长的王勋辉,身材魁梧,很富有感召力。身为苏州中化药品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他1992年就从台湾来到苏州新区投资兴业,…  相似文献   

7.
做好争取台湾民心的工作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工作的基础。为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排忧解难,帮助台资企业在祖国大陆发展壮大,是宣传对台方针政策,促进两岸交流交往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与台湾有着特殊的联系,湖北省台盟一直关注着台资企业在湖北的发展,关注着台商在湖北的工作、生活情况。多年来。他们经常走访在鄂台资企业,召开台商座谈会,深入调研台商投资环境,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台商投资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促进鄂台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作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刊记者对此作了了解。现略记如下:  相似文献   

8.
郑清贤 《人民政坛》2009,(12):35-35
根据商务部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祖国大陆共批准了7.18多万个台商投资项目,合同投资金额1016.35多亿美元。可是根据台湾“投审会”的统计,截至2006年,投资大陆的台资项目只有3.44万个,投资额仅为548.98亿美元。造成两者数据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在于很多台商采取了隐名投资方式。  相似文献   

9.
近20年来,台湾商业企业积极布局祖国大陆,提升了其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新世纪以来,台商投资大陆逐步显现的新特点和新迹象引人注目。布局大陆提升全球竞争力目前,台商投资已形成“军团效应”,产品从研发到投产都有相关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两岸交流     
《台声》2007,(4):8-9
闽台渔业合作蒸蒸日上 闽成台商投资大陆渔业首选地;商务部称将对19种台湾产农产品实施进口零关税;中影集团携手台湾年代国际 3年合作拍10部电影;南京在厦门推出63个招商项目 吸引台商投资;首批8位台湾医师获准在闽行医为期一年可延长……  相似文献   

11.
顾泳潮 《台声》2001,(8):30-3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台湾企业家看好上海,据一项不完全统计,至今常住上海的台胞已达数万人,其中台商占了相当大的比例。1984年上海成立第一家台资企业,1994年发展到2100家,目前,在沪台资企业已达3800多家。许多台商为了能在大陆安心发展事业,把在台湾的亲属迁来沪上长期居住,仅虹桥地区的古北小区就居住着700多户台商家庭,逐渐形成了一个台湾人的小社区。房产“黑马” 已届不惑之年的静安律德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先生,出生在台湾彰化县农家,毕业于辅仁大学社会系和新竹大学管理科学研究所,从事房地产业已10余载。蔡先生于90…  相似文献   

12.
台湾当局对两岸经贸实行限制性措施的“戒急用忍”政策,并不能阻挡台商赴祖国大陆投资;在经济利益和市场法则的驱动下,台商纷至沓来,投资势头有增无减。据台湾“经济部”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去年台当局核准赴祖国大陆投资案件为729件,比上一年增长了90.8%;投资金额为16.1亿美元,增长了31.3%。迄今台商赴大陆投资案累计已达15602件,总投资金额已接近100亿美元。台商赴大陆投资额已跃居台湾对外投资的首位。看好祖国大陆极具潜力的消费市场,是台商赴大陆投资的主因。由于祖国大陆被认为是21世纪全球最看好的经济成长地区,世界…  相似文献   

13.
江苏昆山“小台湾”的称号早已名声在外,而坐拥后发优势而欣欣向荣的淮安近年来逐渐成为了台湾企业家投资兴业的新话题。2014年8月底,第九届台商论坛如期在淮安举行,作为这座苏北新城的年度盛事和重要招商引资平台,台商论坛的成功与淮安台资的快速发展密不可分。 台商为何在这里投资?在新的经济环境下应该如何投资?两岸企业甚至产业在这里可以寻找到哪些新的发展方向?诸多热点,似乎都可以从淮安发展台资的模板中找到一些答案。  相似文献   

14.
李世国 《台声》2001,(9):22-23
去年8月30日,吉林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正式成立,台湾均腾企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道弘被选为副会长。一年来,他不但自己投资设厂,还积极介绍台湾朋友到吉林市来,并主动帮助台商和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大家都称赞他是台协的好会长。 1999年3月,王先生只身来到吉林市,准备在这里投资建厂。在考察项目中我们相识了,他虽已年近半百,但身体特别强壮,喜欢打棒球,年轻的时候曾代表台湾参加国际比赛,成绩不俗。他有一套自己的养身之道,比方说抽烟,他经常用烟斗,这样焦油可以留在烟斗里;喝酒时酒杯下面放一磁块,以化解酒精浓度;虽长期…  相似文献   

15.
李铭 《台声》2003,(1):42-43
在北京待了12年,看到了无数的台商们,兢兢业业地努力奋斗,为的只是想在祖国大陆的一隅树立起自己的品牌或成就,以能回台湾光宗耀祖一番;当然祖国大陆遍地的无限商机也是吸引着无数台商前来投资的主要因素。台商会将祖国大陆作为离开岛内投资经营的首选,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应是两岸属同文、同种、同文化背景所致;台商们来到祖国大陆,沟通上无障碍,也使得台商们很容易发挥自我的专长及专才。但是同样的辛苦付出却换来了不同的结果,这其中是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大多数的台商们经常所言都是“我们是来经商的,不是来搞政治的,所以…  相似文献   

16.
声音     
《台声》2013,(6):14-15
在两岸服务贸易协议商谈中,台湾确确实实得到很多具体优惠,这部分也是台商将来进行全球投资布局,可以多加利用之处。  相似文献   

17.
两岸文娱     
《两岸关系》2007,(8):72-72
台湾客商考察漳州,台商考察投资湘潭,台湾万事达集团将携手浏阳生物医药园,宁陵县台商投资区设立。  相似文献   

18.
在19世纪初的美国淘金热中,曾有一位名叫亚默尔的商人另辟蹊径,靠卖水获得了成功。在20世纪末,在台商投资祖国大陆的热潮中,台商胡蔡安也成为一位成功的“卖水人”。慧眼识得新商机早在1989年,毕业于台湾淡江大学会计系,时任台湾YTM集团公  相似文献   

19.
张玉龙  杨胜云 《台声》2002,(10):20-21
6月下旬,昆山市政府与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在昆山宾馆就建立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昆山研究中心举行签约仪式。这家研究中心将借助清华大学的研究力量,为进一步密切昆山与台湾的经贸合作出谋划策。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昆山研究中心成立有什么样的意义?台商为什么对昆山情有独钟?台资企业在昆山发展前景如何?近日,记者在昆山专访了清华大学台湾研究所教授殷存毅先生。为何成立研究中心殷存毅说,经过多年努力,昆山已成为台商投资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昆山在台湾地区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昆山占全国引进台资的…  相似文献   

20.
李英明 《台声》2011,(5):30-30
农业合作一直是两岸交流的核心议题,目前呈现出几个现象:双边农产品贸易总额均有所成长;台商对大陆农业投资规模逐渐增加,但是大陆来台湾进行农业投资项目很少,投资金额仅1.5亿美元;大陆已经成为台湾农产品最大的销售市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