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4 毫秒
1.
毛泽东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贯彻于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的批判继承,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批判继承的文化理论,实现了文化理论上的伟大创新,指导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表现在:对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分析;从理论到方法贯彻批判继承的文化观;具体地批判继承、改造利用中国传统哲学和文化,创立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毛泽东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于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在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精深的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对待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主张要"挈其瑰宝,绝其溜磷"地批判与继承.探讨毛泽东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对于更好地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研究逐步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本文通过对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研究概况与进程、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观点的简要梳理,对学术界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和进一步拓展研究的空间进行总结,进一步推进毛泽东与传统文化的深化研究,加深对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进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体系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顺利推进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建党学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与中国党建实际相结合的结晶 ,来自西方社会的马克思主义是毛泽东建党学说的直接理论来源。但是 ,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使他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了 ,中国传统文化中科学、合理成分经过继承、改造和升华 ,已经成为毛泽东建党学说的有机组成部分。毛泽东正是批判地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琼浆玉液才丰富和完善了他的建党学说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从理论形态上阐述了"实事求是",赋予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概念以新的内涵。毛泽东"实事求是"说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它既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衍生,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延伸,更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实践论、中国传统思想和近代中国国情、中国革命相结合的创造性结晶。毛泽东找到和理解了马克思实践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实事求是"概念的共性、近代中国的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形成了毛泽东"实事求是"说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国家利益观的理论渊源不仅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  相似文献   

7.
薛金刚 《理论前沿》2004,(15):24-25
在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三代领导人,依据不同的时代背景、环境和自身经历,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都做出了巨大贡献,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点。毛泽东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早在建国之初,他就指出:“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问题上,毛泽东在强调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的基础上,坚持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深谙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在毛泽东等历代领导人持续探索的基础上,紧密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创造性地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传统政治思想,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思想,对于进一步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强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与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建党思想从根本上说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毛泽东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加以改造创新,形成了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的无产阶级建党思想.毛泽东在扬弃和超越中延续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毛泽东及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造利用、批判继承,以及与中国革命实践紧密结合的态度,对于我们今天的新文化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