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民族博物馆保护传承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重、传承和保护各民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共存,实现民族文化多样性共享,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民族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者共同构成了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大观园。云南是世界罕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蕴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因此,保护任务十分艰巨。云南民族博物馆作为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的专业机构,不仅重视对云南各民族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花泽飞 《创造》2004,(4):19-20
文化多样性是历史留给云南的重要遗产,但这只能作为既有基础,而不可当作最终目标.就云南21世纪的社会发展前景而言,仅仅注重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还远远不够.云南要建设民族文化大省,促使文化多样性的历史成果得以保持和发展,尤其需要强调符合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实现文化多样性基础上新的整合发展;基于文化多样性的和谐统一,平衡发展和优化创新.  相似文献   

3.
民族宽容是一种针对民族差异性的制度安排和个人态度,它具有美德、实现评判平衡以及和平共处的特性。民族宽容产生的条件是民族文化、民族利益和民族信仰的多样性。民族宽容是多元社会的时代产物。只有宽容的制度,才能保证各民族的权利得到充分保护,只有宽容的个人态度和精神,才能维护和谐的民族关系,构建长治久安的多元社会。  相似文献   

4.
云南民族文化发展报告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 ,作者对近年来云南民族文化发展的成就与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 ,分析了云南民族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文章认为 ,民族文化多样性是云南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进程中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的宝贵资源 ,是云南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并最终能够在西部乃至全国后来居上的坚实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是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繁荣的时期 ,发展繁荣民族文化多样性是建设中国先进文化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文章以中华民族关系和云南民族关系格局为对象,探讨了地理环境对民族关系的影响.作者认为,民族关系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和民族分布格局基础上,不同民族在物质生产过程中进行经济文化交流而形成的.由中华大地辽阔的疆域和复杂多样的地理条件所决定的中华民族的多元起源和多民族长期共存的格局,是中华民族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中国地理环境的区域多样性和整体统一性相互联系、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得中华民族及其文化既表现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不平衡发展,又呈现出多元、多区域、多中心文化向中原文化内向汇聚和中原文化向四周辐射的特点.时中国民族关系史上统一与分裂交替出现,统一长于分裂并日益巩固这一历史大趋势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东西两大块、南北三带的地理特点,使汉族的农耕文化和众多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形成分野清楚而又天然地互相依赖、互相补充的关系.独特的地理区位特点使云南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西南门户和连接中国内地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通道.加强了云南各民族与祖国内地、云南各民族与东南亚、南亚国家民族以及云南各民族的相互关系;云南各民族在多样的自然条件下形成的多种经济文化类型,有利于各民族之间互相依存、优长互补的民族关系的形成和发展;由云南地理环境所自然形成的"边内结构"和"山坝结构",对云南民族关系格局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廖乐焕  赵新国 《前沿》2010,(20):180-18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云南民族及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不仅是中国多民族状况的缩影,聚集着中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而且可以说是整个亚洲民族和民族文化多样性的聚焦和汇集。保护和发展民族文化多样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本文对现阶段保护和发展云南民族文化多样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和解释,并从民族文化工作的角度提出解决问题、实现民族文化繁荣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牟军 《今日民族》2014,(10):22-24
<正>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边疆省份,其民族饮食文化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样态。过桥米线作为一种主流文化传统的食俗,早已融入到云南各民族的饮食文化体系之中。2008年,过桥米线入选昆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缘起文化多样性与其说是不同的种族创造的,不如说是不同的地域孕生的。作为人类历史遗留与智慧结晶的文化遗产,亦是与其文化生成和传承过程中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人文生态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8.
王静 《今日民族》2011,(7):55-56
民族文化是我们共同的财富,而守望这份宝贵的财富是云南民族博物馆永恒的使命。近年来,在云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有些民族文化已濒临灭绝。为了更好地履行民族博物馆的职责,抢救、保护和传承那些优秀的民族文化,推动民族文化多样性发展,加快云南文化强省建设,  相似文献   

9.
晋思超 《创造》2003,(9):8-9
彩云之南位于东亚大陆、南亚次大陆与东南亚半岛的交接点,正处于中华文化圈、印度文化圈与东南亚文化圈的交汇点,因而,有人称它是亚洲各民族交融的重要节点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共生宝库,这是云南独有的优势。云南有25个少数民族,各个民族、各种文化在这里长期并存,构成了世上少有的多民族群体、多文化形态共生带,这更是云南的特色。云南省委、省政府意识到这片神秘之境所蕴涵的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于1996年12月首次提出建设"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大省"目标,随后,又相继制定了《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云南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十五"规划…  相似文献   

10.
邢易 《创造》2013,(5):54-55
云南民族文化建设已经走过十七个年头,其历程与云南民族的历史一样独特而多样,能对现在和将来的人们思考生命、社会和国家的意义提供启迪与帮助.但由于缺少话语能力,长期以来,云南民族文化在各种对话中处于弱势地位,很多东西逐渐湮灭在漫漫历史长河之中.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的日渐富裕,人民的有效精神需求日益增长,文化发展成产业的条件日益成熟,一些地方借助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案例震撼了云南各界,云南民族文化的巨大产业潜力逐渐受到关注.在各种力量的推动下,1996年12月,中共云南省委六届四次全会提出以"文化立省、科教兴滇、充分发挥云南民族文化丰富多样的独特优势,让文化融入经济,把民族文化产业培养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使民族地区文化、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把云南建成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强省"为目标的民族文化大建设战略,并领导全省人民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实践活动.为更好地实现目标,省里和各州、市、县也纷纷制定规划、纲要,根据实际采取相关措施,深化相关体制改革,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民族文化建设.2008年4月,省里又在民族文化建设规模达到大省水平的基础上提出建设民族文化强省,五年来云南一直按这一目标努力.  相似文献   

11.
课题组 《思想战线》2001,27(4):89-92
云南佛教文化具有多民族性的特点.佛教最初传入云南的地区多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很多少数民族都接受了佛教的影响,同时又在其中注入本民族的文化要素,使之呈现出多种文化交融的特点.云南佛教文化的多民族性特点不仅反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且还表现为文化的一体性,这折射出云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揭示出云南民族文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伍琼华 《思想战线》2007,33(6):74-81
南传佛教壁画是东南亚佛教文化圈里重要的外显文化之一,也是对贝叶经中所载典籍、历史、文学故事等内容的一种艺术化的解读和教育传播方式。它在云南的本土化和民族化,使其长期以来影响着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并成为民族历史、民族关系、民族传统工艺、民族生态观、民族伦理道德教育等内容的重要载体;又因其国际性地位,还肩负着文化交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文化冲突中起着缓和乃至化解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跃  王瑜  李超超 《思想战线》2004,30(2):103-108
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云南少数民族对老人的赡养是建立在各自不同的文化背景上的,表现出不同的特殊性,所形成的养老传统,是一种民族习俗与外来文化、历史传统与现代文明、民族共性与族群特性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积极的做法、经验以及存在问题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章秉纯 《思想战线》2001,27(4):97-99
云南少数民族体育所具有的丰富文化内涵,在分布上呈现的连片、带状的地域特点,在层次上体现的历史纵深度与多样性,在形式上表现的鲜明地方民族性,在商业开发上蕴藏的巨大扩张性.开发和利用这一宝贵的资源,对于推动云南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大省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必须走开发性的道路,并且创造必要的宏观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15.
何林 《思想战线》2006,32(6):71-75
以二元论、二元对立思维定式为基础的研究视角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甚至会遮蔽和阻碍理解“和谐共存”等文化事象。有别于“二元对立”的“多元统一”思维结构和观念模式不仅是一些民族解释世界、处理内部关系的核心结构,而且是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和谐共存”的根源。  相似文献   

16.
杨慧 《思想战线》2003,29(1):41-44
民族旅游在云南旅游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云南各少数民族在旅游开发的特定场景中 ,族群意识借助于民族身份的再认同被强化 ,甚至比以往更强烈 ,并在与民族旅游发展的互动中不断传承、延续、发展。在这一过程中 ,云南的民族旅游推动着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复兴和民族身份、民族精神的再建构得以不断展现 ,而且为族群文化的复制、再造和再生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场景和舞台。  相似文献   

17.
汉傣之间:阿昌族的民族认同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昌族从明清以来就深受周围处于强势地位的汉族和傣族文化的影响,其社会发展基本上就是这种情况的结果。从地理位置来看,阿昌族正好处于汉族和傣族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直接被其所包围,因此与周边的汉族和傣族之间既有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交流,也有婚姻关系的存在。在族群认同的过程中阿昌族容纳了汉、傣等民族的新鲜血液,形成了典型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民族共生格局。  相似文献   

18.
贵州是多民族省份,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但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长期以来人们思想封闭、观念落后,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城乡居民消费已经转型升级,正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温饱型向健康型转变,这种转变带来了居民消费革命、市场革命,继而带来农村产业革命。在贵州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解放思想,对传统产业进行革命,培育发展新型经济,深挖民族特色文化,大力发展民族特色文旅产业,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源泉,同时还要注重乡村振兴的多样性、主体性、文化性,确保振兴后乡村的特色,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9.
性文化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南少数民族社会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 ,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性文化 ,它对民族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张力”。这一特殊的文化现象 ,是研究民族社会发展乃至人类历史进程的重要史料。研究与特定的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念结合在一起的民族性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冲突现象 ,将有助于民族文化建设 ,有助于制定民族自治政策和更好地实行民族地区公共事务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