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重要论述,全面阐述了新时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行为准则,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八荣八耻”的重要思想,对指导我们建设杭金衢高速公路品牌也具有重要作用。一、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文明创建的关键和精髓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新时期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的高度概括,具有很…  相似文献   

2.
沈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在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过程中,紧密联系“四好”领导班子建设实际,紧密联系培育先进文化、建设一流职工队伍实际,得出了深刻的启示:领导干部的行为及其体现出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是社会行为规范的风向标,要以“八荣八耻”为标准,培育先进文化,推进企业文化建设,让“八荣八耻”成为每一名职工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形成人人身体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良好局面。一、准确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内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与中华民族精神和传…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及时提出,抓住了当前广大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明荣知耻提供了非常具体的要求,将对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作为党员干部更需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用实际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党员干部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  相似文献   

4.
赵玲 《青年探索》2009,(4):15-17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团结互助”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八荣八耻”代表了新时期的荣辱观,是新时期的主流价值观和道德建设的标杆。荣辱观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的优良美德,是中华民族的思想珍宝。“八荣八耻”中“团结互助”精神涵盖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容,是中国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完美结合,是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为当代青少年的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  相似文献   

5.
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出了“八荣八耻”。总书记的讲话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共鸣,为新形势下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以德治国,最终要落脚到“以德治人”。“八荣八耻”是做人的基本准  相似文献   

6.
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促依法治国和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林 《今日浙江》2006,(8):18-18
在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了基本方针,对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观与法治观的有机结合“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言简意赅地表达了对人们社会行为的伦理要求和评价标准,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道德观和法治观的内涵。社会主义道德观与社会主义法治观是有机统一的:凡是社会主义法治禁止的,通常就是社会主义道德反对的;凡…  相似文献   

7.
李淳 《前进》2006,(6):28-29
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为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八荣八耻”的提出也是继承发展中国古代荣辱思想的结果。荀子作为伟大的思想家,对荣辱有深刻的论述。《荀子》三十二篇中有一篇题目即为“荣辱”。《荣辱篇》及其相关的其他文章,分析论述了荣  相似文献   

8.
《上海支部生活》2006,(5):16-17
践行八荣八耻 重铸企业文化 首先,要在理念层面将“八荣八耻”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作为一家以公益事业为主导产业的民营企业,从创办开始,我们就一直致力于企业文化的塑造和建设,提炼出了“感恩、回报、爱心,责任”八字文化理念,并在实际中得到了较好的贯彻执行。“感恩”就是要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回报”就是要造福人类、服务社会,“爱心”就是要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责任”就是要诚实守信、遵纪守法。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的“八荣八耻”是对中华民族千年传承下来的优秀价值观的高度概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反映了百姓的呼声。“八荣八耻”高屋建瓴,在真善美与假恶丑之间划出了泾渭分明的界线。在我们社会主义社会中,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是对江泽民“以德治国”方针、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进一步具体化,是新时期社会道德建设的最基本要求,普通老百姓要从我做起,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  相似文献   

10.
“八荣八耻”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中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唯物史观的思想,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去思考“八荣八耻”,既是一个大胆的尝试,无疑也使我们对“八荣八耻”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陈青松 《理论月刊》2007,3(1):183-185
道德底线主要是指不管人们追求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或价值目标,都不能违反的基本的规则和不能逾越的基本界限,是维系一个社会必不可少的道德标准。面对现实生活中经常被突破的道德底线,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为今天的中国人提供了应当选择的荣辱观和道德操守,是当今中国社会必须遵循而不能逾越的社会道德底线。我们应当通过广泛深入的学习宣传教育、实行社会公德法纪化、建立严格的社会约束机制、充分发挥媒体的监督作用、强者带头示范等举措来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守社会主义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2.
"八荣八耻"的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践行"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关键在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3.
试论"八荣八耻"与青年思想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荣与耻是对人的行为进行道德评价的一对伦理范畴,其实质内容是反映善恶价值的一种形式。求荣避耻,是追求崇高道德理想的积极行动,是一直以来伴随着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文化精神活动。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传统的荣耻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人们的荣耻追求呈现出相对复杂的状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全面阐述了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对加强青年思想道德建设,推动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荣与耻的历史阐释“从心理学角度看,荣誉心是一个人由于自己言行合理合宜…  相似文献   

14.
2007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在各级领导干部中大力倡导"勤奋好学、学以致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真抓实干、务求实效,艰苦奋斗、勤俭节约,顾全大局、令行禁止,发扬民主、团结共事,秉公用权、廉洁从政,生活正派、情趣健康"八个方面的良好风气."八大风气"具有很强的继承性、针对性和指导性.  相似文献   

15.
辩证谋划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当前必须重视抓好"八个优先"经济增长,效率优先;城乡统筹,富民优先;外向开拓,质量优先;文化建设,精品优先;社会发展,和谐优先;城镇建设,人居优先;深化改革,政府优先;人的发展,素质优先.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指示,3月28日上午,中共大连市委党校组织中心组集体学习,座谈讨论“八荣八耻”,以期将学习推向深入。  相似文献   

17.
监狱青年民警是监狱事业发展的未来和希望,其健康成长问题须引起高度关注和重视。因此,要正视现实,透视危机,抢抓机遇,多措并举;要增强责任感,多打主动仗。具体可采用"做好样子、引好路子、结好对子、腾出位子、巧用阀子、守住底子、收拾摊子、舍得票子"的"八子"诀,进行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八荣八耻"对社会主义道德观的继承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道德观,作为引领社会道德风尚的标杆,进一步明确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为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树立了鲜明的旗帜,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道德观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9.
游国立 《理论月刊》2006,(6):173-175
2001年印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概括为"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但<纲要>实施五年来,公民道德建设并没有取得实质性成效,社会风气每况愈下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扭转.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了"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增加了"服务人民"和"崇尚科学",在"敬业奉献"中彰显"辛勤劳动",把"团结友善"发展为"团结互助",把"勤俭自强"提升为"艰苦奋斗",从而丰富和发展了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使其成为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除了内容更加丰富之外,"八荣八耻"旗帜更鲜明,语言更犀利,更具有针对性,也更具有警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污水托管"全新模式落户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背景、必要性、可行性、托管方式、保障体系、能否双赢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