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取证     
那年在起诉部门工作时,办理了一起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案,感触颇深。犯罪嫌疑人蒋某被抓捕归案后,除第一次向公安机关作了简单供述外,再不作任何有罪供述,并大喊冤枉。于是,我带书记员到看守所提审了犯罪嫌疑人蒋某。蒋某一脸的诚惶诚恐。他说:“青天大老爷,你们可要为民作主啊,被害人可不是我殴伤的,他的伤是他自己在打我时不小心摔伤的。”我问他:“你为什么在警方第一次问话时作了一些口供,后来又全部否认了呢?”他似乎有些悲愤,竭力辩解先前的供述是在办案人员的诱供、逼供下作出的,甚至还指天发誓:“说假话天打雷劈,不得好死。”我摆摆手…  相似文献   

2.
美丽的实话     
那天晚上,看一本书,一篇人物传记,我流了泪。这不是一个大喜大悲或曲折离奇的情感故事,但却洋溢着一种质朴和动人心弦的美丽。是那个人的诚实感动了我。确切地说,是他向毛主席讲的那些大实话感动了我。反右派时,毛泽东批评他:“你们省委、常委里头有没有右派,为什么不反?”他回答说:“主席啊!哪个人没说过几句错话呢?您老人家说的嘛,十句话有九句话讲对,就打90分,八句话讲对,就打80分……”又说,“我是省委第一书记,要反右派可以,请您老人家下令把我调开,另外派人来,因为是我先‘右’的嘛!”妙!我极佩服此人的勇气和机智。1958年大炼钢铁时,…  相似文献   

3.
启功的善良     
严方正 《政府法制》2012,(26):48-48
文史学家启功是在2005年去世的,他的身后,除了留下一批宝贵的研究成果和书法作品,还有若干耐人咀嚼的故事。北京潘家园有不少冒充启功作品的伪作。 一天,几位友人撺掇着启功来到潘家园,见到了那些伪作。启功的第一反应是惊愕,继而笑了起来。他想起了自己幼时曾经羡慕清代前辈被人模仿的殊荣。他眼前见到的情景,竞是他想都不敢想的。有人打趣地问他感觉如何,启功笑答,写得比我好。他不打算“打假”,他讲:“这些假字都是穷困之人因生活所迫,寻到的一种谋生手段,我一打假。也把他们的饭碗打碎啦!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相似文献   

4.
幽默大王     
自杀的鸽子一个人被指控用枪打死了农民养的几只鸽子。他请了位律师替自己辩护。律师想吓唬农民:“你能发誓这个人打死了你的鸽子吗?”“我并没有说我看见他打死了我的鸽子。我是说,我怀疑他打死了我的鸽子。”“啊!这就得了。你为什么怀疑呢?”  相似文献   

5.
幽默     
《政府法制》2013,(3):33-33
为什么笑局长素以幽默自居。某次开会。局长讲了个笑话,大家都哈哈大笑,只有老王不笑,局长有些不满。于是他问老王:“怎么,我讲的笑话不好笑吗?”老王看了局长一眼说:“我为什么要笑?下星期我就退休了!”  相似文献   

6.
幽默大王     
有个人被衙门判处打30大板,便用3两银子雇人代为挨打。受雇者拿到银子,欣然前去。可刚打几下,就感到疼痛难忍,因此,他赶紧将银子塞给行刑的人,才得以打轻一点。受刑后,受雇者对雇他的那人说:“多谢你给了我银子,救了我的命,否则我会活不过来的。”  相似文献   

7.
一、不幸的律师 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网上,都流传着不少关于律师的笑话。这类笑话当然是极尽挖苦之能事,对律师百般嘲讽。一则笑话说:某委托人给其律师打电话。律师秘书说:非常抱歉,福赛思先生今天早晨不幸去世了。第二天,这位委托人再次打来电话。秘书非常耐心地提醒他律师已经去世。委托人日复一日地打来电话,秘书屡次告知他同样的事情。秘书最终忍无可忍:你为什么打个不停?我已经告诉你不下一千次,福赛思先生死了!“我知道”,委托人说道:“我只是太乐于听到这个消息了!”  相似文献   

8.
鸟瞰上海     
一位事前不肯透露采访内容的老外导演问我:“为什么拍上海?”我回答说:“因为我是上海人。”
  “为什么选择登高拍摄?”,面对接踵而来的第二个问题我回答说:中国古人说,“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我想他不一定知道王之涣是何许人也,也不知道翻译是如何翻译的。但老外听完后点了点头说道:“高度很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官不打送礼的”,这是旧社会官场处事的哲学。然而,宿迁市人民法院曹集法庭庭长卓光勤,却是一位专“打”送礼的“官”。违法亲戚的礼——不收1982年2月,40出头的卓光勤在结束他20多年军旅生涯后,头顶国徽,肩扛“天平”,来到曹集法庭当庭长。他上任不久,有一外地农民为其妻被人拐骗告到法庭,而拐骗人妻者恰恰是他辖区内的一个亲戚。原告刚走,那位亲戚就提着6包糕点登门了。卓光勤扳起面孔对他说:“你现在已经违法,必须依法办事,这个礼我不能收。”来人又哀求他:“俺30多岁才成个家,你就高抬一下贵手罢。”卓光勤一口回绝:…  相似文献   

10.
幽默大王     
妙计法官:“我无论如何也无法相信,您这样一位体面的、持重的男子竟能动手打像您妻子那样的一个娇小瘦弱的女人。”被告人:“可是她骂我,折磨我,使我完全失去了耐性。”法官:“她说了些什么?”被告人:“她喊道:‘来吧,打我吧,我不怕。来呀,来呀,只要碰我一下,我就把你拉到那个秃头的老傻瓜——法官那里去。’”音乐爱好者有人向警察局报案:“警官,我丢了一把大提琴。我是个音乐爱好者,我每晚都要拉,请你们一定要帮我找到。”“好的。”汤姆警官回答。然后,他把案件交给一个警察,说到:“依我的经验,你最好先去查一查他的邻居。”偷车法官:你…  相似文献   

11.
眼踪犯人     
一位警官问那位跟踪犯人却让犯人逃走的刑警:“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我一直跟踪着犯人,直到他进了一家电影院。可是,这部电影我上星期已看过了。”  相似文献   

12.
这会儿,我其实有点小郁闷、小生气,邻居大学生小朱又来烦我了。事情挺简单的,小朱租住在隔壁的房子里,他按月出四十块钱,我从路由器上扯了根线,让他“分享”我两兆的宽带。他每次来烦我,都是相同的一句话:“喂,你为什么又拔了我的网线?”  相似文献   

13.
幽默漫画     
《法制与经济》2005,(6):63-64
喝不下去了小约翰第一次学游泳,可是过了不久,他就向训练员说: “我们今天就练到这吧?”训练员很是奇怪,心想:这句话应该是我说呀,于是他问: “为什么呢,小约翰?”小约翰低着头,可怜地说:“因为我实在喝不下去了。”  相似文献   

14.
刘亚  周玮 《方圆》2023,(20):34-35
<正>在打扫酒店另一房间时,朱小秋再次窃走了房客留下的现金,可没想到一走出房间,房客就找上了他“他要我拿8万元出来,否则要报警抓我。”“你为什么害怕报警?”“因为我被偷拍了……”面对检察官的讯问,男子朱小秋支支吾吾。虽然他不是第一次面对检察官,但这次情况较为复杂——他既是嫌疑人,也是“受害者”。2023年5月24日,朱小秋报警,称自己是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某酒店员工,  相似文献   

15.
特殊的幸福     
吕娟 《法律与生活》2011,(14):16-18
让他在世上不孤单 从“这么大的雨点为什么砸在我的头上”到“他是上帝安排来到我家的”,杨雨的心理过渡了6年。 辉辉被诊断出患有孤独症的时候是两岁半,如今,他已经快9岁了。  相似文献   

16.
○长篇侦探推理小说第五部最后的唐)真实地再现在他的眼前……就在这时,他感到后背一阵发冷,他大张着嘴,呼吸急促,仿佛鬼魂的一种附体……其实那只是身体的一种本能的预警,他的大脑异常清醒和冷静。那个人就在他的身后!刀尖正对着他的身体的右肺部……唐等着他等待了已久的那一痛。可是,那一痛没有发生,刀尖停在了那一痛之上……唐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唐在暗处冷冷地说:“为什么不刺了?你刺啊?动手啊?你不是擅长干这个吗?我成全你!”“我?不,我改变主意了!”那个人在唐的背后说。“为什么?这可是你的最后一次,你不会再有任何机会了!”唐猛…  相似文献   

17.
一位52岁“北漂”女律师遭遇转所纠纷,她不仅仅面对的是3万元的高额管理费和一纸“开除调离”的处罚决定,还要面对被打后无人作证的尴尬境遇。“我儿子1月29日就从德国回来了,我不能让他知道我被人打了。”2007年1月8日,还未痊愈的何艳霞,强忍着疼痛办理了出院手续,而就在20天前,她在位于北京市大兴区的一格律师事务所受伤后,被120急救人员推进了大兴区医院。  相似文献   

18.
请客     
有一天,我的表弟与中学时相好的五六个同学一起来到我的镇上。表弟也是我的同学,他一看到我就说,今天他们来“打土豪”了。我大笑不止,我知道他们说的“打土豪”,无非就是要我请他们“摄一顿”。都是老同学了,几十里外来看我,请他们吃餐饭当然是再应该不过的事了。地点选在“王侯酒楼”,上了十来个菜,喝了4瓶“沪州老窖”、一箱啤酒。酒足饭饱之后,我到服务台结账,我拿出一沓票子,叫服务员算一下。店老板过来对我说;“不忙,不忙,吴镇长,先记着,以后再说,以后再说。”我说:“我这是私人请客,还是结了账好。”店老板看我…  相似文献   

19.
胡长清案发后,与胡长清关系最“铁”的老板周雪华曾对司法机关谈了他对胡长清的看法:“在我和胡长清的交往过程中,早就发现胡长清生活腐化堕落,穿名牌,喝洋酒,还自己开车带情人,俨然一副大老板气派。他走到今天这一步,成为人民的罪人,应该说也是必然的。”这种老板“一言定贪官”的说法,绝非周老板“一家之言”。一个在昆明稍有点名气的老板在一次酒后说:“我用脑袋担保李嘉廷早晚要出事,他经常来‘海鲜街’吃饭,包括宴请他的私人朋友,都是由老板们买单,那些老板是什么人?为什么愿意这样做?我最清楚,他们从来不会白花一分钱的。”为什么老板…  相似文献   

20.
一场全国性的“打假”斗争正在向纵深发展,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生产、经销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活动近几年来为什么如此猖獗,为什么屡禁不止、屡打不止,确实应当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