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0,(13):49-49
那年,我遭受高考落榜的挫折。一天,父亲拿给我一张纸,要我把它立起来。我在桌上反复试着,可就是无法把纸立起来。父亲从我手中接过纸,把纸轻轻地对折了一下,然后,再把纸放在桌上,结果,纸很轻易地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2.
马拉 《红岩春秋》2014,(5):41-45
正李德益大儿子李方荣,正在家里书房的桌上,用父亲传给他的那种漂亮字体,给朋友写一幅"老来不生气"之类的书帖。李方荣今年65岁,父亲当年因病逝世时,正是他这个岁数。他说:"1986年我碰到苏葆桢,他说他认识我父亲;老书法家徐文彬,是我父亲的老朋友。在重庆,认识和晓得我父亲李德益的人,实  相似文献   

3.
李森 《党史文汇》2007,(1):42-45
我不经意中发现母亲书房桌上放着一封她写给父亲的信,这是一封无法寄递的信,这是母亲用心、用情、用爱在和已故父亲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李金明 《湘潮》2012,(4):45-45
我一直喜欢读书。小时候家里穷,没有钱买书,我便常常翻看父亲的书。1982年5月,父亲从高平区农业站站长的岗位上调往周旺公社任党委书记。有一天放学回家,在父亲办公桌上,我发现笔筒下面压着一本杂志,我便翻过来看,这便是《湖南党史月刊》。翻着翻着,便读入了迷。  相似文献   

5.
正桌上的台历,撕得只剩下薄薄的一张,不经意间,2016年就从指间滑过。我用力地攥紧拳头,想要握住那过去的岁月,却发现,岁月如流沙,怎么也无法握住。回想昨日,似乎我还和母亲、父亲一起在棉田里播种,母亲在前面用小锄头开出一条条约十厘米深的小沟,父亲就跟在母亲后面,弯着腰把棉种均匀地撒在小沟里,我左右脚交替,轻轻地把小沟两旁的土推回撒过种子的沟里,然后在土上虚虚踩一下保墒。这似曾相识的情景,不由让我  相似文献   

6.
最后的党费     
“叮铃铃……” 5月23日下午3时许,乌兰县委组织部办公室的电话响了起来。 “是县委组织部吗?我父亲叫秦德力,是一名退休多年的党员.老人家嘱托我直接把‘特殊党费’交到组织部,可以吗?”  相似文献   

7.
《史记·循吏列传》中记载,石奢是楚昭王的令尹,个性刚强廉直,从来不会阿谀奉承,也无所畏惧。有一次,他到下面巡视时,碰到有人杀人,就前往追捕。但将凶手捉住之后,他却发现凶手竟然是自己的父亲。迫于当时的伦理道德,他把父亲释放了,回来后却把自己囚禁了起来,并派人向楚昭王报告说:“杀人凶手是我父亲,如果我将父亲严惩,别人就会以为我大不孝;我置国法于不顾,把凶手释放了,这又是对国君的不忠。我的罪过应该受死。”楚昭王说:“追捕犯人但没有捉住,按理是不应该追究责任的,你还是好好地当你的官吧!”石奢却说:“如果我不偏袒自己的父亲,别…  相似文献   

8.
在古城一家玉石店,说也奇怪,我一进门就看中了老板桌上的一方笔洗.没什么缘由,拿在手里就觉得爱不释手.老板胖胖的,光头,戴一副黑框眼镜,笑起来很单纯.我问这笔洗的价格.他愣了一会儿,然后摇摇头,说不卖.我呵呵地大笑几声,表示不信,不卖?那你把它留给谁?他的一句话让我始料未及:“天天赚钱也很烦,这个好东西,是留给自己把玩的!”  相似文献   

9.
《军队党的生活》2014,(12):41-41
问: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什么?答:军队政治工作的时代主题是,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实现党在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问: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哪几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答: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当前最紧要的是把四个带根本性的东西立起来,即"四个牢固立起来":把理想信念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党性原则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战斗力标准在全军牢固立起来,把政治工作威信在全军牢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1913年生于福建省龙岩县江山区同碎村的一个贫苦人家里。我5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家中只剩祖母和父亲,有房子两间及祖传下来的造纸作坊一间。刚开始家庭主要生活来源是帮人家做纸、耕田和给人家做短工来维持生活。后来自己做不起纸了,就给别人做,自己与人家合买一条牛来耕种。牛死了之后,就给人家合放60只鸭子和租种地主的田为生活。每年要买半年粮食才够吃,而且每年都要向人借钱。小时候我每天跟着父亲到大山去给人家做纸;7岁至9岁时,就会替父亲放牛;10岁至11岁就领放别人的牛,一年可以赚得几斗谷子的工钱;12岁至14岁就帮助父亲耕田和放鸭子。后来  相似文献   

11.
父亲的沉默     
正我讨厌父亲的沉默。从小到大,父亲很少对我们姐弟三人的成长发表意见,从不多言。小时候,我并不理解父亲的沉默,我认为这种沉默让父亲和我们的关系处于若即若离、捉摸不定的疏离状态,这种感觉一度让我以为父亲并不疼爱我们。而发生的两件事,让我对父亲的沉默有了新的认识。一件事发生在我上小学的时候。那时候祖父刚刚离世,伯父和叔父因为分家的事情闹了起来,两  相似文献   

12.
家里有一个盛开水的瓦罐,用了十多年,父亲一直舍不得扔掉。一次,我不小心把瓦罐碰倒在地上,瓦罐被撞出了一条长长的裂缝。我想,这下父亲得把瓦罐扔掉了。可父亲并没扔,而是把它好好地搁起来,说,以后也许能派上用场。  相似文献   

13.
前不久,一张关于"志愿者拄拐抗疫"的照片见诸省内多家媒体,也有很多人把它分享到了微信朋友圈.而这张照片上的主人公正是我的父亲腾玉龙. 作为一家之主,父亲扛起了家庭的一切重担,多年的辛苦工作让他患上股骨头坏死,时常疼得无法入睡、无法行走.与病魔抗争了五年,父亲东拼西凑终于攒够了手术费用,在去年年底换上了人工髋关节,那个顶天立地的父亲又能站起来了.  相似文献   

14.
王国军 《党课》2009,(4):101-101
打从我工作开始,父亲就很少到我这里来。父亲老说,路太远,一把老骨头经不起折腾。我知道,那是父亲的托词,他是不想影响我的工作而已。久了,也就习惯了,没有父亲唠叨的日子,我的生活照样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5.
赵先生一早起来就头痛得要死……因为他前一天晚上喝得烂醉回家!他强迫自己把疲惫不堪的眼睛睁开,竟然看到床头上放了一杯水跟几颗头痛药,坐起身后又看到了他的衣服已经熨好、叠好摆在床边。他把药吃了,发现桌上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亲爱的,我出去买菜了,早餐做好了放在餐桌上,趁热吃吧!爱你!”他一头雾水地走进了厨房,真的看到了热腾腾的早餐,还  相似文献   

16.
只要桌上洒有一些茶水,他总是用筷子蘸着茶水在桌面上写写画画,有时是练正楷,有时是练草书。几乎每坐在桌前,他都这么在桌上操演,甚至是亲戚朋友坐在一起谈事聊天时,他也往往要这么"开小差"。从我幼年起,父亲在我心里就是这么一个形象。据长辈们讲,从一进城当学徒起,他就养成了这个习惯,数十年如一日,到我记事的时候,正是他进入中年时,他已经练就了一手好字。他的字,在体态上,有颜真卿的稳当匀称;在笔法上,则有柳公权的俊秀遒劲。  相似文献   

17.
父亲的背影     
今日重读朱自清的《背影》,一种感动溢满心头。文章中的每一个字词,都在拨动着我的心弦,打开我记忆的阀门。逝去的过往就像一组组蒙太奇镜头,一一从我的眼前闪过。那年离开老家回城,是我最后一次站在坎坷的乡路上凝望父亲与我挥手后回村的背影,此后不久,父亲便因病去世了。现在想起来,那最后一次凝望父亲蹒跚回村的情景,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我与父亲告别时,他那双昏花的老眼,有混浊的泪水在眼眶中涌动。父亲扭转身回去时,他脚步迟缓地迈动时留下的脚印里,肯定也留下了他恋恋不舍儿远行的泪滴。  相似文献   

18.
父亲的围巾     
邝群英 《党课》2011,(13):104-104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最不能忘记的就是父亲那条长长的、湖蓝色的围巾。有一年冬天,父亲单位发了一件湖蓝色的大衣、一条湖蓝色的围巾。父亲说,群英怕冷,就把大衣给孩子改成棉衣吧。于是,母亲就为我把那件大衣改制成了一件小大衣、一条棉裤、一双手套和一顶帽子。  相似文献   

19.
恐慌     
某天找一本旧书,无意中翻出一张纸来。上面密密麻麻地,竟是写满了父亲在某天假若突然离去后对于家中财产的处置。我觉得有些好笑,对于父亲的杞人忧天。他不过是个才过花甲的男人,身体康健,头发尚黑,耳聪目明,没有丝毫会患病的征兆。我拿了这份遗书去见父亲,说他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惊慌,我有一份工作,不必为生计发愁,即便是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的小弟,也终会学到一份谋生的技能,并过好自己素朴的人生。父亲却是拿过遗书来,  相似文献   

20.
父亲的锄头     
正父亲的锄头放在院子东边一个简单的小房子里,那不是秘密。小时候,父亲扛着锄头下地干活,我总喜欢跟在父亲的身后。在那些并不肥沃的田地里,父亲用他那把锄头种下了一季又一季的庄稼。一次次翻起了那些板结的黄土,然后又仔细地打碎那些大块的土块儿,在锄头再次扬起的瞬间,腾起一股尘土,静静地付着在父亲的衣服和汗珠上。晨曦中,父亲的身影笼罩上了一层斑斓的光影,在我幼小的心里幻化出英雄的形象,因为,父亲和那把锄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